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经过一千多年岁月的冲刷,更加光彩夺目,堪称千古绝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在这幅寥廓凄迷的背景中,枫桥边,白天也许是一片火红的枫林,而此时,朦胧的枫影中,那三点两点的渔火,全都聚集在诗人心头,化作了一缕愁绪。愁眠之际,忽然传来一阵清宏的钟声,这夜半山寺的钟声,似乎给过于凄冷静寂的秋夜带来了一点动感。有道是“抽刀断水水更流”,诗人闻声又回到了一种比前面更为深重的愁怨之中,这愁绪带着古城历史的纵深感,带着山寺永恒的空寂感,随着钟声的余响,在江声夜天、淡月如…  相似文献   

2.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可见这首诗具有的深远影响。但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  相似文献   

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脸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里的钟声、时间曾产生过激烈的争执: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因为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如唐代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代李咸用《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成语  相似文献   

4.
“秋夜”是解读巴金《秋夜》的关键词.作家对现实世界“秋夜”的心理体验与对精神世界的构建形成了同步同构的关系.通过对巴金散文《秋夜》的关键词、反义语义场、修辞接受三个角度的语言学分析,揭示《秋夜》语言特色以及巴金对鲁迅《秋夜》的积极接受带给读者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枫桥夜泊》是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写的是诗人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全诗围绕着“愁”字,展开了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通过月落、乌啼、寒霜、江枫、渔火、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愁绪。这首诗使张继名垂青史,寒山寺也因为这首诗而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6.
《野草》与“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是鲁迅创作中写梦最集中、最执着、最自觉的散文诗小集。在二十三首诗篇中,涉及梦幻的就有十二篇,占百分之五十强。开篇《秋夜》就出现了花、叶、枣树三个秋夜之梦,终篇则以《一觉》作结,梦与醒前后呼应,暗示着作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这一段独特的心灵历程。《野草》中有九篇重笔写梦,尤其是连续出现了七篇均以“我梦见自己……”开首的精品,作者写梦真可谓执着、自觉。如何看待《野草》时期鲁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周远喜 《初中生》2007,(11):19-21,14
歌词《涛声依旧》取意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使怀着旅愁的诗人领略到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月落乌啼,寒霜满天,江边枫叶,渔家灯火,面对这样的月色美景,孤孑的诗人含愁难眠。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暗示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暗示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暗示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秋夜停船于枫桥之下,写了名的《枫桥夜泊》诗。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把枫桥附近的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旅途愁思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为读创造了一个充满美感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王晓华 《初中生》2014,(Z3):43-44
正考点透视1.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前者一般提问:这首诗描写(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形象?后者则多有变式: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何作用?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③说说××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中,刘学锴先生对这首诗作了详尽的分析,细腻而精妙,对后两句是这样评析:“‘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隽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流钟时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钟声”究竟引发了什么,先生也只是用“难以言传”四个字来表达,这里我想对“钟声”的意象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的现象学理论将文学本文分为三层:话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从话语层面分析,《枫桥夜泊》表现出节奏性、音乐性特点,“落”、“钟声”等字词令人在诵读的同时产生初步的印象;从形象层面而言,借助电影分镜头方式,诗歌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就意蕴层分析。诗中借助传统意象“月”隐含着人皆有之的“愁思”情绪,含蓄引发人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南宋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秋天里客居在外的诗人写下的,前者在凄冷的秋夜,后者在团圆的佳节。两首诗都用到了相同的两个字“客”和“知”。  相似文献   

16.
在《恶之花》中的《酒魂》,诗人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黑暗的鄙弃,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诗人以酒代诗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攀”(Excelsior)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朗费罗的一首诗。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包涵的意义却非常深刻。它以高昂的笔调,描写了一幅勇士攀登高山的画面,并通过这种描写来表明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意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信念,为了人生的某一目标,应该不停地追求,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这首讨语言简炼易懂,叙事生动,虽然带有一点说教成份和感伤情调,但它仍然不失为一篇溶形式和内容于一体的佳作。下面就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告与作文     
广告,以其色彩鲜明的画面,灵动快捷的节奏,意蕴丰富的内涵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亮点。茶余饭后,我很喜欢欣赏广告。我认为广告就是一幅幅亮丽的风景画,一个个精彩动人的故事,一首首意蕴隽永的诗歌。广告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广告也带给我教学上的一个令启迪。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秋夜》中扮演着"狂人"的角色,通过"狂人"的视角与思维进行观察秋夜。"狂人"具有视角独特、观察细致和超越常识的想象力的特点,使《秋夜》背负着更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这首诗一经出世,盛名远扬,千载之下,读者甚众。一般人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诗人落泊、寂寞之意,夜半钟声更添了一层凄楚之情。笔者认为这是对诗人的误会,对诗歌的误解。究其原因应是对“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解读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