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卫郑爷爷     
在我们这栋楼的楼院里,有一个忠诚的卫士——郑爷爷。楼里的居民都很尊敬他,小孩见了他总会叫一声郑爷爷,大人见了他,就会叫一声郑大爷,而他总会微微一笑,这微微一笑总是带给  相似文献   

2.
刘伯温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他所撰的《儒林许氏第一始迁祖晟公传》,是笔者新近发现的一篇佚文。它对研究刘伯温与常州文化,尤其是姓氏文化,以及研究刘伯温的生平与思想极具文献价值。本文在简要叙述佚文发现的经过之后,对佚文全文作了介绍,并对佚文中所涉及的地名、人物、历史事件作了考察和注释,最后还对他为什么写这篇传记作了初步推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4,(23):16-16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就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4.
刘伯温是历史上的“王佐”、“帝师”,是明代皇朝创立的开国元勋;更是植根于中华大地民间口耳相传的神人,能掐会算,未卜先知,身怀济世之才,择明君以匡扶天下,具有雄才大略的得道高人;他儒道互补,失意时著书立说,以浇胸中块垒;得志时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刘伯温是中国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化身和道德楷模.刘伯温传说的繁衍,体现了人民大众的美好愿望.挖掘与保护刘伯温传说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促进当代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郁离子》是元末明初刘伯温所著,该书集中体现了刘伯温的以德治国思想。刘伯温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在苛酷赋敛下呻吟的惨状,在他多年的仕途坎坷生涯中,加深了对“德治”的理解,他主张以“德”聚百姓,与民“宽仁”,注重“吏德”,德法并举的治国之道,并在明初得以实施,为维护明初的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强弱之道     
正公元1346年,刘伯温隐居于镇江北固山,一面读书治学,一面招村童讲授儒学。刘伯温能谋善断、精通医理,经常为村民排忧解难,不久,就名闻一方,被村民们称为"贤士"。一天,刘伯温立在巍岩之上,骋目遐思。山风浩荡,刘伯温的长衫随风飘舞。这时,山下来了一位年轻人。年轻人修长消瘦,一脸苦恼:"先生,我在东市卖菜。虽然利润微薄,却也过得日子。可惜最近,冒出几个痞子,非要向我收保护费。要是给了他,我的日子就没法维持了!"  相似文献   

7.
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的太祖叫伯庸。正当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那一天降生。父亲研究了我的生辰,就给我取了个美名:名,叫做正则,表字唤作灵均。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某些事确实太过分了。英语课上,楼老师叫我们两个人一组读课本上的一段话。我本来已经和李燕说好了——我们两个人一组。可是,看到平日里霸气十足的陆一凡此时正呆呆地望着英语课本,我突然萌生了要耍一耍他的念头。我要先骗他说和他一组,然后让他举手。等楼老师把他叫起来之后,我就装傻充愣,不理他,让他一人唱独角戏。哈哈,我真的是天才啊!  相似文献   

9.
刘伯温即刘基,在明代史上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郁离子》是他传世著作中最重要的,也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书。但是,刘伯温的名字,虽曾家喻户晓,却往往与《推背图》、《烧饼歌》联系在一起,被蒙上一甚神秘的色彩;至于他的重要著作《郁离子》,知道的人却并不太多。  相似文献   

10.
如今,四角楼已是一片断墙瓦砾, 没有人能够再听到它的钟声了。惟有在 我记忆的清晨里,耳边还回响着四角楼 那清脆的钟声,一声又一声…… 四角楼无楼,只是一个带楼的地 名。两间土屋,是我小学时的母校,一 间是教室,一间是老师的办公室兼卧 室。 老师姓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 头,同学中有叫他老师的,有喊他大伯  相似文献   

11.
巧救工匠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但又不便马上发…  相似文献   

12.
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我的太祖叫伯庸。正当寅年的正月,我在庚寅那一天降生。  相似文献   

13.
北宋初年,有人弹劾镇守大名府的节度使符彦卿多行不法。太祖赵匡胤接到举报,立刻把兵部侍郎王佑召来,命他代理大名府,留心观察符彦卿的动静,仔细调查他的罪状。最后太祖又让王佑近前,面授机宜,说:"卿此次前去,若能查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与卿王溥职位。"王溥者,当时的宰相也。太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你能把符彦卿的罪名坐实,就提拔你当宰相。话说到这份儿上,皇帝的心思也就昭然若揭。符彦卿原是后周的一员大将,战功卓著,当年的地位不在赵匡胤之下,太祖革命成功,杯酒释兵权,唯有符彦卿,考虑到他的影响,没敢动,可越是不敢动,心里越不放心,现在想找个借口把他办掉,也了却一桩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不平凡的一年,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相关的10余种专著出版、20余篇论文发表、30余则新闻报道。更为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刘伯温传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伯温还以“大明第一谋臣“的身份走进了央视《百家讲坛》,这也正式向学界宣告:“刘伯温不仅属于文成、温州,更属于全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一份宝藏。“  相似文献   

15.
网络幽默     
1.小童在姑姑家吃饭,姑姑做了鱼给他吃。小童边吃边说:这鱼真好吃,要是不放刺就更好了!2.一楼住户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只大狗。初来乍到,它警惕性非常高,一有点响动就狂吠不已。我家在六楼,尽管每天上下楼蹑手蹑脚,但十有八九还是要被狂吠一通。我胆子小,狗一叫我就拼命跑,生怕它突然冲出来。周日,我去接正在上英语培训班的小侄子到家里吃饭。刚进一楼,大狗照旧“汪汪汪”地叫起来,叫得我心惊肉跳。小侄子却一点也不害怕,扯起嗓子对着喊:“吐吐吐”。奇怪的是,“吐吐”几声后,大狗居然偃旗息鼓,不叫了,并且发出可怜的“哼哼”声。回到家,我问小…  相似文献   

16.
薛大侠     
大侠平日极少言语,却总能一鸣惊人。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介绍自己,他一字一顿地说:“我叫薛林,‘薛宝钗’的‘薛’,‘林黛玉’的‘林’。”薛大侠,走路带风,3米外就能感觉到他有节奏的脚步,大侠虽行走江湖,却饱有书生气,对人平易谦恭。即便帮他捡枝笔,他也会行作揖大礼——上身成45度倾角,双臂在胸前围成一个圆圈,然后铿锵有力的一声“谢”。  相似文献   

17.
以文会友     
乾隆二十七年顺天乡试后,纪晓岚受命督学福建。一天他来到福州一家茶楼,恰好一群文士在那里饮茶赋诗。纪晓岚上前想以文会友。那些人就以此楼为题叫他作诗。纪晓岚道:"一爬爬上最高楼。"众人听了,相对笑道:"这也算诗?"这时,就听又道:"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刘伯温对宇宙、自然、社会管理建设、以及人生既有理论上思考又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从刘伯温生甲经历、功勋成就以及著书立说里梳理得出:成己而后利他,丰满的自我而后创造了社会价值,融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为一体是刘伯温的价值观,是高屋建瓴并且是具有超越时代性意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刘伯温是明朝的大臣。一天,他在街上买了几个黄澄澄、亮晶晶的柑子。可不一会儿,他就发现这些柑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但里面的果肉却已干缩变  相似文献   

20.
诗《大雅·常武》:“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毛诗传》解“太祖”为“太庙”,即“言王命南仲于太祖”,“谓于太祖之庙命南仲也”.《孔疏》从其说,并进一步解释为:“南仲卿士,文在太祖之上,是先为卿士,今命以为大将;太师皇父在太祖之下,则于太祖之庙始命以为太师,其实皆在太祖之庙并命之,故太祖之文处其中也.”《郑笺》解释“太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