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有的人写文章、做学问是名家高手。但站在讲台上讲课,就不一定是行家里手。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睡,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有的人擅长演讲,不一定能做学问;有的人做学问是名家高手,但走上讲台就未必是里手行家。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眠;有的令人倾倒,有的令人生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这些趣闻仔细琢磨对人都是有启发的。 辜鸿铭清末国学大师。他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一)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二)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有的人擅长演讲 ,不一定能做学问 ;有的人做学问是名家高手 ,但走上讲台却未必是里手行家。名家上课 ,有的引人入胜 ,有的催人入眠 ;有的令人倾倒 ,有的令人生厌 ,林林总总 ,形形色色。这些趣闻仔细琢磨对人都是有启发的。辜鸿铭清末国学大师。他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 :(一)他一进教室 ,学生必须起立致礼 ,下课后 ,他先离去 ,学生再走 ;(二)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 ,上课检查若背不出 ,不许坐 ,要一直站到下课 ;(三)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 ,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他要求虽严 ,但讲课诙谐幽默 ,古文烂熟于…  相似文献   

4.
黄文忠 《河北教育》2005,(18):48-48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讲课,或引人入胜,令人为之倾倒;或听之生厌,催人昏昏欲睡。有的人做学问写文章,笔飞墨舞,堪称名家高手,但若让他登上讲坛,却不见得口若悬河,妙语生花。名家讲坛之风采.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在此试录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在名人专家、科学巨匠中间,兼当教师者不乏其人。但他们并非都是出色的教师。名家们讲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令人厌烦,有的催人入睡,有的使人倾倒。下面介绍几位名家讲课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形下,言称“学生”是谦逊的表现,但有些却未必。有的人与某名家偶尔见过一次面,便大言不惭:我是某某名家的“学生”;有的人通过别人引见登门拜访了某大师,于是拿着合影到处自我兜售或印刷在自费出版的文集前:我是某大师的“得意门生”;更有甚者,与某名家一面之受都无缘,只是读了名家的某本书,便妄称自己是某名家的“弟子”。不是说“名师出高徒”吗,只有“认”大师、名家为“师”,方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和才能,亦才能因此而抬高自己的地位。其实,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境界     
为什么有的教师学问不算浅,学历不算低,但讲起课来却枯燥无味,见解肤浅?为什么有的教师完全照着名家的教法去教,却没有名家的效果?看来,教书不仅仅需要一点技术,更需要一种境界。 境界是什么?它很抽象。反正它应该带给人的是一种对世界及人生的理性认识,是探奥发微、格物致知的  相似文献   

8.
曹旭 《教师博览》2014,(6):38-39
<正>王运熙老师很低调,所有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蔼然"长者,谦谦君子,即之也温。其实,作为他的学生,我们都有点怕他,因为他在"蔼然"、"平和"的外表下面,内心有一股学术的精光。我第一次见到他,就听他批评某个名家,让我很吃惊;他会参与报刊上的学术争鸣,也要求我们参与。他上课的时候说,学术争鸣是他论文题目的来源之一。他的思想像剃刀一样锋利,虽然批评的话轻声轻气,语气温和,但只要经他批评轻轻一碰,问题就会出血。王老师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做学问是天下最老实的事,如有不老实的地方,就怕王老师的镜子照。  相似文献   

9.
积累,实在是中国传统的求学之法。荀子讲求积久,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做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朱熹也持积习的主张,认为如读书,今日看一段,明日看一段;又如今日理会一事,明日理会一事,积习多后,自然贯通。积累,溯源于传统,又历经无数名家  相似文献   

10.
学者四失     
《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即“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翻译成现代语,就是说做学问的人容易发生四种过失;有的失之贪多,不求甚解;有的失之务少,知识面窄;有的失之图易,不动脑筋;有的失之怕难,不用苦功。这四种学习中的过失,的确是学习的大敌,也是学生的大敌。做教师的,应该善于指导学生克服这四种学习中容易产生的过失,方能称职。  相似文献   

11.
题目设计一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价值。如果经营的是自己的长处 ,就会使自己升值 ;而如果经营的是自己的短处 ,就会使自己贬值。请以“价值”为话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 ,写一篇不少于 60 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思路设计一有的人善于做学问 ,有的人善于经商 ,有的人善于搞运动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通过记叙在不同领域获得成功的人 ,领悟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自己的长处 ,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思路设计二以童话或寓言的形式 ,诸如写长颈鹿与小山羊、啄木鸟与猫头鹰等动物的长处与短处 ,从中体现“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所见·所闻·所思——一谈谈教师进修的必要近几年来,有的地方校园内出现了一种“新读书无用论”。随着社会上市场经济的热度不断上升,教师进修的积极性却普遍下降,认真读书、研究问题、做学问的人少了。请看现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不能保证,质量滑坡,研究探讨的问题不深,有时完全流于形式,变成了每周一次的事务性“碰头会”;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 《教育》2015,(5):78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相似文献   

14.
做学问、搞科研,说到底,就是:学、识、才、胆、德。所谓“学”,就是学问,就是知识。既包括专门的、学科的知识,更包括综合的、背景性的知识。所谓“识”,就是见识,就是思想。如果说,知识是做学问搞科研的基础的话,那么一个人的“思想”则是做学问搞科研的路途上的一盏灯,它使人深刻,使人明智,使人洞彻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文史哲理、草木虫鱼。做学问、搞科研,尤其是做教学研究,最怕的是什么,就是犯糊涂。自然科学的研究,它有一个客观的事实来证明,最终可以让糊涂的人明白过来;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教学研究,它没有一个客观的、终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名家讲课,有的侃侃而谈,涓涓细流;有的引人入胜,令人倾倒;有的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有的节外生枝,课中有“戏”……风格不同,各有千秋。现代大诗人徐志摩,一次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引得一片哄笑。  相似文献   

16.
大师讲课     
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眠,有的令人倾倒,有的令人生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吴宓吴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有一次上《红楼梦》研究课,见下面女学生没座位,就走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一些有风度的男生也尾随吴先生之后去搬。等女学生坐好后他才开讲。  相似文献   

17.
"问"的学问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 一、谁之"问"  相似文献   

18.
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接触过若干同行,有的成为了教育名家,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还是做着自己的"教书匠"……林林总总,每一个教育人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我一直在找寻着一个恰当的词汇来概括我们从教的经历,但一直没有找到。近日读了《今日教育》中一篇文章《做有温度的教育》,感悟颇深——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温度的事业,教师有温度,学生才会有温  相似文献   

19.
学习就是做学问,教学就是教学生做学问。学问就要“问”。做学问须勤“问”,教做学问须善“问”。“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因而是一门学问。一、谁之“问”人是能思维的动物。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故“问”乃人之天性。“问”是一个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主动的;反之,一个不会提问的学生,说明他缺乏积极的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但在…  相似文献   

20.
一、栏目设置:卷首语:短小精悍,优美隽永,予人启迪。名家论坛:由教育名家主持的论题大讨论;教育名家主笔的佳作;对教育名家的访谈实录。(欢迎广大老师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