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语“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自汉赵歧为《孟子注》,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乃至建国后,一直被人们所苟同,用法也几乎一致。文章依据我国田野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和传世文献的“考异”、分析,指出孔子对“人殉”历史了解的局限和赵歧所作注释的错误,认为“始作俑者”并非是指所谓的带头做某些好事的人,此成语明显不合时宜,也不宜再用。  相似文献   

2.
2010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I都考查了成语“始作俑者”。那么“始作俑者”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误用类型呢?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中写道: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对于“他们”指些什么人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力他们是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应指“日本爱国青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底是指些什么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浅见。 首先分析“他们”指“在讲堂里的日本学生”这种说法。此时事影片在“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  相似文献   

4.
我本来是一个普通人,但仅仅因为我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最平常不过的事,竟成为了"名人"。在母亲去世后,我没有叫家里的下人殉葬,而是象征性地用一个俑和母亲一起入土为安。这是我平凡的一生中自认为做得最像样的一件事,没想到,它却为我带来了  相似文献   

5.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的"始作俑者"是常用成语之一,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对古代殉葬制度的不了解以及对这一成语产生背景、具体意义理解的偏差,都会造成成语的误用。正确使用语言,是保证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本文从意义角度进行分析,解释这一成语出现的背景,进而对错用现象进行纠正。以期对这一成语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6.
滥觞一词见于《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邪?”滥,同“泛”,意浮起。觞,古代的酒杯。由此可见滥觞的本义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来发展出引申义,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开始。如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断限》中有:“若《汉书》之立表志,其殆侵官离局者乎?考其滥觞所出,起于司马氏。”在现代,“滥觞”一词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及各类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   

7.
《西安日报》1994年10月19日刊登一篇题为《荧屏涌动 MTV潮》的文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MTV 的问世,极大地刺激了西方日益萧条的音像制作业。1983年,美国的唱片销售额因此而达到3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始作俑者迈克尔·杰克逊更是名声大噪,成为全美最走红的摇滚歌星。”“始作俑者”一词,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相似文献   

8.
<正>《光明日报》2015年11月09日13版的一篇文章《"非虚构写作"与散文的审美性》中有一段话:近年来,散文写作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写作潮流——"非虚构写作"。这一写作潮流的始作佣者是《人民文学》。这里的"始作佣者"有两个错误。一是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没有"始作佣者"这一词。所以,这里应该是作者笔误,"始作佣者"应为"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品三国·力挽狂澜》:“建议刘备联合孙权的,是鲁肃;说服孙权联合刘备的,也是鲁肃。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孙刘联盟的第一功人。”易先生的《品三国》深受读者欢迎,可惜这里的“始作俑者”用错了。类似的误用还有不少。《新闻晨报》一篇报道说:“内地大片的始作俑者张艺谋昨日在面对媒体记者时终于承认,大片不应该成中国电影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0.
"滥觞"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今指事物的起源"。《辞海》也将它解释为:"本谓江河发源之水极浅少,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开始"。"滥觞"本指江河发源之水极少,  相似文献   

11.
"滥觞"这个词在释义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人认为除本义外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只有"事物的起源、发端"一个用法,其他用法都是误用,该文从"滥觞"的来历和演变说明了"泛滥"也应该是"滥觞"的一个义项,应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其他用法应注意规范。  相似文献   

12.
方延明老师的《国人瞩目的“211工程”:建设百所一流大学》(载《教育时报》1995·2·18)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其实,集中投资建一批重点大学的想法和做法可以追溯到10  相似文献   

13.
<正>人之于物多有好恶之感,因而词语中有褒贬之义,成语也不例外。但褒贬色彩并非一成不变,有些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好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从成语感情色彩变化的历史看,历来由褒转贬者多,如"大放厥词""亦步亦趋" "明目张胆" "钩心斗角",原来都是褒义的。近来,一些贬义成语如,"趋之若鹜" "守株待兔" "一塌糊涂",也开始有转为中性乃至褒义的。"始作俑者"也可视为其中之一例。  相似文献   

14.
始作俑者     
2010年高考山东卷和全国卷Ⅰ都考查了成语“始作俑者”。那么“始作俑者”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李北宏 《上海教育》2011,(10):34-34
少先队工作需要变革,需要创新。企图走旁门左道,或另搞一套吸引队员,制造社会效应,恐怕不是正途,也有损少先队工作的发展,说得再深入一些,这是关系到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怎样的接班人的大问题,应慎之又慎。最近,网络、报章有关"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副队长黄艺博"的新闻不断,特别是黄艺博佩戴"五条杠"(新闻中出现的"五道杠"属不规范用语,有地方特点)的照片多次出现。  相似文献   

16.
“滥觞”源流探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充分例证探析“滥觞”一词的词义源流,指出它是个多义词,对一些语言学的错误指说作了辨正,最后就《现代汉语词典》对该词释义方面的欠缺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17.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句中的“后”字,后人一直理解为“子嗣”;“无后”二字通俗地讲,就是“断子绝孙”。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引用孔子的这句话,便取此意。(《孟子·梁惠王上》) 如此理解,这句话便成了市井上的诅咒之语;而人们又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孔子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智者。如此人格如是之言,便有几分矛盾。——孔子不是说过“非礼勿言”吗?(《论语·颜渊》)情急之下,人们便将这句话认为是孔子在过度激愤时的反常之言。杨书案在其长篇传记小  相似文献   

18.
大概由于“滥觞”一词偏于古奥吧,很容易用错。请看: 进入现代。情形大不同了。文学品评早已超越了作品本身,无论气概声势,文论都大有压倒作品之状。在原本颇为天然的文学园林里,随时随处可以见到各色理论的旗帜遮天高扬,各种批评的弓弩飞矢如蝗。我观当代中国文坛,文论  相似文献   

19.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自古至今对其的理解和解释都有所差异,笔者结合历史资料与各家之说,认为这句话最合理的解释是孔子在批判使用俑殉葬的人,应当解释为"第一个使用俑来殉葬的人,应当会灭绝子孙吧!"体现了孔子对人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滥觞",读作"làn shāng"。查《古汉语大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2001年重印本)对"滥觞"作如下解释:本谓江河发源指出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江可以滥觞。"后以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又,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对"滥觞"作如下解释:〈书)①名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②动起源:词~于唐,兴盛于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