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之现代汉语,古汉语里的加减乘除有其独特的表示方法。弄清这些方法,对准确把握文意是很有裨益的。一、加法加法的表示法很简单,通常是在两数之间加“有”(读 yòu,通“又”)把“有”前后两数相加,便是它们之和。格式为:数 有 数。例如: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表示分数,通常用“几分(母数)之几(子数)”。它的格式是:母数+(分)+(之)+子数。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分数,在古代汉语中也同样存在,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3.
被动句是从主谓语之间的关系上说的。当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充当句子主语时,我们就说整个句子是被动句。这一点古今汉语是一致的,但古今汉语的被动形式却很不相同。例如:郤克伤于矢。(《左传·鞌之战》)这是用介词“于”放在谓语动词后面,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矢”,使受事主语“郤克”具有明显的被动性质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中数字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一、零数表示法例1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例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  相似文献   

5.
在文言文中,数量词的运用比较广泛。它们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许多特殊之处。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文意,这里谈谈文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一、基数基数词是文言文中表数的基础,即一、二、三……这些数目字。1.文言文中绝大部分基数词沿用至今。我们在阅读时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就能理解。如: (1)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十年”即“鲁庄公十年”。2.整数与零数之间加上“有”(读you,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又”字)字,连接整数与零数。如:  相似文献   

6.
7.
汉语中有许多表示模糊数字的词,如“左右,约,大概”等。无独有偶,英语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词。本文试将其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参考。一、两对紧挨的数词中间用 or 连接,可以表示约数。例如:1.One or two people were in the shop.商店里有一两个人。2.He spent four or five hours reading the book.他花了四、五个小时读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汉语隐语行话中数字表达的调查和剖析,总结出关于汉语隐语行话数字表达的各种方式,并进而指出了隐语行话数字通俗性、多元性、变异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同时指出本领域的研究与汉语造词法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于古汉语被动表示法,历时角度的研究以往有过①,而共时角度的探讨则尚缺。本文主要从共时的角度探讨几种被动表示法的修辞功能,并比较其差异。先把古汉语被动表示法简要列举如下。首先是三种“独立式”:(1)“于”字式,例如:“克伤于失,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2)“见”字式(含“被句,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诱,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3)“为”字式,例如:“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霞光传》)“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以史记·屈原列传》)其次是两种“融合式…  相似文献   

10.
1.表示确数。古人在用数字表示确数时,一般不用量词,而是直接用数词来修饰、限制中心语。例如:(1)乃簪一花。(司马光《训俭示康》)(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  相似文献   

11.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定语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和限制,来缩小其外延,扩大其内涵,以显示中心词所表事物的特殊性,或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类属来。所以,句子陈述的对象虽是中心词,而表述却侧重在显示其特殊性或类属的定语上,定语的这种性质和作用不是由偏正关系的位置先后,而是由它和中心词之间的事理关系来决定的。这种事理关系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偏正关系。在古汉语中一般是按定语在前,中心词在后的序列组成前偏后正的结构,然而有时出于表达上的某种需要,即为了进一步强调突出中心词所表事物的特殊性或为了使有长定语的句子简洁流畅,定语常被移置到中心词之后,这就是定语后置。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古汉语的特征。成语是古汉语中的典故、寓言、故事、警句等经长期相沿习用而凝固成的固定短语,带有更多的古汉语特征。所以,分析成语中的古汉语因素,既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的特点,又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正确使用成语。成语中的古汉语特征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服装的产生,源远流长.约在四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地球经历了冰河期严寒的侵袭,原始人巳经懂得了使用兽皮、叶片来掩体御寒.这些兽皮、叶片可以说是人类服装的雏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骨针的产生,原始人的服装加工技巧也随之提高.新石器时代,人类巳经学会了使用棉、麻、毛等天然纤维纺纱织布,这说明缝纫衣服的活动巳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礼记·礼运篇》云:“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  相似文献   

14.
成语源远流长,由古汉语凝炼而成,几乎囊括古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古音通假通假,是古人书写某字时,因“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或是虽有本字,而临时用另  相似文献   

15.
黎林 《语文知识》2002,(4):24-25
关于古代尊左尊右问题,本刊以前曾发过一些短文,论述皆语焉不详,不全面;不深入。本文将此问题作了全面论述,可以说是个总结性文章。今后本刊将不再发表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请作者诸君注意!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量大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因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项羽本记》;也有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汉语文字、语  相似文献   

17.
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四川张红华现代汉语词汇中有很多四宇成语,仔细研究它们的结构,会发现不少成语保留着古汉语现象.下面列举几种。1.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占代汉语中大量存在,归纳起来主要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这在成语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反义同形词,这些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两个意义相反的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有的是古文字本身就有两解,有的是引申而成,有的是两个相反义用在不同的时代而成,有的是买、卖双方共处同一交易过程而成,有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而成等。了解并掌握这些词对我们正确理解古文句义文意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反义同形词,这些词具有两个相反的意义,用在不同的句子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两个意义相反的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有的是古文字本身就有两解,有的是引申而成,有的是两个相反义用在不同的时代而成,有的是买、卖双方共处同一交易过程而成,有的是修辞手法的使用而成等。了解并掌握这些词对我们正确理解古文句义文意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在特别情况下,有特定的读音,这就是“特殊音读”。特殊音读一般来说是属于习惯音读,不能轻易改变。忽视这种特殊音读,就会把字音读错。郭沫若的历史喜剧《蔡文姬》中有一段曹操和周近的对白,谈到“冒顿”的读音问题。“冒顿”是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周近身为屯田司马,又出使过匈奴,并多次与冒顿交谈,却在曹操面前将“冒顿”这个词读成。“矛盾”,曹操当即纠正了他的错误读音。这段对话是这样的:“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