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认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有着本质、内在的联系,即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不可知论性质的分析和哲学史上各种类型的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作了考察,并分析了不可知论产生的根源。作者认为黑格尔哲学实质上是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2.
不可知论是一种关于认识的理论,如何对它进行定性分析,在哲学界并没有解决。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把它当作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持否定批判的态度。我们认为这种简单化的做法不利于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利于今天科学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不可知论的性质重新作一恰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形似但有根本性质和方向的不同。杜威道德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工商业迅猛发展的美国,陶行知的理论则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杜威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陶行知的理论则根植于辩证唯物主义,并把杜威的唯心主义经验论、不可知论转化为唯物主义实践论。  相似文献   

4.
《列宁专题文集》哲学卷收入列宁著作14篇、相关重要论述23条。在这些文献中,列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揭露了马赫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实质,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为我们进一步厘清哲学认识上的是非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从批判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出发,以感性作为基础来建立他的“新哲学”,把感性实体--自然和人--作为他哲学研究的对象,并试图在作为感性实体的人身上统一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但由于他的新哲学的基础是感觉论,其方法是感性直观,最终使它摇摆于庸俗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马克思把费尔巴哈的作为“感性实体”的人上升为“感性活动”,并以此为基础来建立他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成功地克服了费尔巴哈“感性哲学”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量子力学与“量子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子力学的一些思想对人们的哲学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量子力学的核心思想是“波粒二象性”、“互补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测不准原理”)和“因果关系的几率描述”。量子力学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毫无联系。但是,量子力学强调逻辑实证,通过科学抽象和理想化对微观物质粒子行为进行研究。因此,把量子力学的原理推广到研究人的发展过程是不足信的。“量子教育学”是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产物。“量子教育学”错误地解释了量子力学的原理,认为“正是我们的主观性决定了我们所看见的世界”,“世界带有主观性的结论不是不可以接受的”。“量子教育学”因此认为人的认识完全由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决定,学生可以毫无原因、毫无规律、毫无量变的积累而“突然”成长和发展。显然,“量子教育学”的认识论基础盖源于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的哲学,陷入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泥潭。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般传统的说法,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在某些哲学专著、论文、辞典和一些哲学教材中,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观点加以肯定,似乎这种观点已成“定论”。但我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可知论是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一种哲学学说,它是同不可知论即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分析来"拒斥形而上学",对哲学,特别是传统哲学,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在他看来,命题的意义来自经验事实,其实事实也只不过是主观经验范围的东西;从他的逻辑原子论的主要观点来看,基本表现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一文中指出:应该“公正地把康德的哲学看成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这表明: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积极方面是肯定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些人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缺乏深刻理解,甚至有的同志曾认为,康德哲学是对法国唯物主义的反动,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可言。近来,一些同志注意实事求是地评价康德哲学,并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论文或专著,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但是,仍有不少同志一谈到康德哲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它在哲学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总是心有余悸。原因在于康德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先验和不可知论,而且具有调和主义的特征。那么,应该如何从康德哲学本身出发,理解马克思那句话的深刻含义,以纠正对康德哲学理解中的偏见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洛克的经验论是以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为前提的,相信人能够认识外在的客观事物,最终将经验论的认识论理论化和系统化。休谟从经验主义原则出发,不承认经验之外的任何对象的可知性,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而康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哲学则主要倾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是一种二元论。三种哲学体系是在继承和批判前人学说基础上建立起其自身独特的哲学体系,并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在20世纪初对俄国马赫主义的批判中产生的。物质定义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物质定义划清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坚持了辨汪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对于这种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都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驳斥。只是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对于实践在驳斥不可知论中的作用,人们是充分认识和肯定的,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是,对于陷入不可知论的原因,尤其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方法,似乎重视不够,以至于出现简单、片面强调实践对克服和驳斥不可知论的作用,而忽视辩证法对此的作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由培根首创的、经霍布斯和洛克完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非常重视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轻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当这一经验论原则进一步由贝克莱和休谟发挥时则逻辑地演化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一转化过程暴露出经验论原则的局限性:过分将认识拘泥于感觉经验,不懂得抽象的含义和作用,在认识过程中抛弃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启蒙时代产物的休谟哲学通过对人类知识起源的考察,提出不可知论的观点,休谟把因果关系看作心理习惯的产物,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对宗教的起源扣各种证明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坚持情感主义道德观,他以批判的精神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对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中的怀疑思维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为启蒙时代产物的休谟哲学通过对人类知识起源的考察,提出不可知论的观点,休谟把因果关系看作心理习惯的产物,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对宗教的起源和各种证明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坚持情感主义道德观,他以批判的精神开创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对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思想中的怀疑思维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言意关系是魏晋玄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哲学史家都把它归入认识论范畴,认为这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论争,并进而把它们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垒。从宏观上看,这种划分应该说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微观上,我们的研究尚不够充分,许多细节要么被忽略了,要么还没有得以展开,要么失之简单粗糙。本文试厘析于下。  相似文献   

18.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自己一生的哲学活动中,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始终不渝地反对超越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倾向,把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反对超越和调和这种对立的倾向,作为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直指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发展,对于今天澄清哲学界的大是大非,仍是一盏指路的理论明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都是先验论,或者说实际上都是先验论。有的还把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作为认识论中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不能把唯心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简单地归结为先验论。首先,这不符合哲学史的真实。客观唯心主义者柏拉图和黑格尔的“理念”、“绝对精  相似文献   

20.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被划分到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阵营。但深究其思想,对哲学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即便对当今社会,也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休谟怀疑论产生的时代背景,阐述其主要内容,重点从历史价值、当代价值两部分来揭示休谟怀疑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