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比于2岁以前的幼儿来说,2岁之后的幼儿迎来了更高水平的自我中心化,表现为叛逆、自我中心语言、泛灵现象等。同时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在幼儿心里开始生根发芽,准备成为继自我中心化之后的第二棵“大树”。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与周围环境作用时,环境会对儿童产生同化与顺应的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导致幼儿出现自我中心化与去自我中心化相互交织、此消彼长的原因。笔者尝试以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理论来解释幼儿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幼儿,特别是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幼儿,在想事、做事时总是只想到自己,或从自己出发。这种情况,一般成人可能认为小孩子都有点“自私”。但稍懂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不是道德范畴中的自私,而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种现象叫做“自我中心主义”。其特点是除思考问题时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外,还误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别人的观点,并为其所接受。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既然是一种暂时现象,就有可能、有必要通过教育,加速其向“非自我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称儿童特别是幼儿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专注干自身,很少考虑他们以外的人所知觉的世界,在皮亚杰看来,这种自我中心性贯穿在儿童认知活动的所有领域,影响着他们的知觉、语言和社会互动,过去20余年的研究表明幼儿并不像皮亚杰最初说的那样自我中心化,而且他们采择其他人观点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改善,但自我中心仍然准确地描述了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许多特点,并且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幼儿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完全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处于“自我中心”时期的幼儿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同他人的思想区分开来,他不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也不能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其实只是他们自我中心化的一些外在表现。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不能像看待成人那样,认为这是儿  相似文献   

5.
文摘卡片     
教师要克服四种自我中心倾向“非自我中心化”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人的认识能力,阻碍了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适应。教师的自我中心倾向也会使教师  相似文献   

6.
牛倩 《考试周刊》2022,(21):151-154
升入大班后大多数孩子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而部分孩子则出现了自我中心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不考虑他人感受而引发同伴矛盾等,严重影响了同伴关系及幼儿的健康发展。文章对大班孩子自我中心化的典型表现进行个案观察,探究幼儿自我中心化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了快乐分享、合作游戏、户外活动、自然教育等去自我中心化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7.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熊致新一、基本思想自我中心化最初叫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使用此一概念是为了描述学前儿童的这样一种状态:儿童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没有想到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如他认为外部世界围绕他而转动,月...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束缚着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总而言之,“自我中心”这种意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由浅入深贯穿在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语言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 一、看图讲述与幼儿的发展 (一)看图讲述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语言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语言功能分为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两类。自我中心语言是指说话者不管自己在对谁说话,也不管别人是否在听,他说话完全为自己,显然它对语言的组织及规范的要求都低;而社会化语言则是幼儿对听者说话,与对方交流感情,显然它对语言的组织及规范性都要求更高。 三岁的幼儿来到了幼儿园这个集体里,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使…  相似文献   

10.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束缚着人们  相似文献   

1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凡事只从自身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使常人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进而妨碍人们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沟通,束缚人的想像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由浅入深贯穿在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语言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一、看图讲述与幼儿的发展 (一)看图讲述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语言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语言功能分为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两类。自我中心语言是指说话者不管自己在对谁说话,电不管别人是否在听,他说话完全为自己,显然它对语言的组织及规范的要求都低:而社会化语言则是幼儿对听者说话,与对方交流感情,显然它对语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心理换位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通俗地说明了这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实际上,心理换位就是要克服“自我中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先提出“自我中心”这一概念.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皮亚杰认为,人在儿童时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以为处在不同视角的别人所看到的东西与自己看到的一样,自己的看法总是对的.应该说,与儿童最初的毫无自我意识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相比,他们形成“自我中心”意识是一个进步.因为他们到底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区别出来了.但是“自我中心”倾向并不简单地随个体的成长自行消失,即使在成人身上,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而这后来的“自我中心”倾向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不再是促进了.换言之,在成人身上的“自我中心”倾向使人不能清醒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理智,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妨碍着人们相互真正意义的理解.而要克服“自我中心”,就需要学会心理换位  相似文献   

14.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15.
一、自我中心言语理论的简要概述(一)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主要观点1926年皮亚杰发表了《儿童的言语和思维》一书,首次提出了“儿童自我中心言语”这一概念。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儿童不明白他的话是说给谁听的,也不在乎别人听不听,对方也不易听懂他说话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16.
<正>皮亚杰认为,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考虑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学前儿童属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思维具体形象,好幻想。而童话这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以其幻想的夸张性和多样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会屏声止息,安静地倾听。实践证明,长期感受"童话氛围"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均超越极少接触"童  相似文献   

17.
亮亮从幼儿园回来在家游戏时,常常自言自语地说着幼儿园小伙伴的名字,如“华华好,小军坏,晓晓是小山羊,小林是大灰狼”等等。这种儿童在独自游戏或生活活动中以自我为对象的独立性言语,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中心言语”。人们通常叫做“自言自语”,这是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幼儿的自言自语多在4-6岁这个时期出现,这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言语过渡时所发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自  相似文献   

18.
皮亚杰认为,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考虑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学前儿童属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思维具体形象,好幻想.<'[1]>而童话这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以其幻想的夸张性和多样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它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几乎所有的教师和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我们给幼儿讲一个充满神奇、变幻莫测的童话故事时.孩子会屏声止息,安静地倾听.童话故事对于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日常会话自然语料的效能标注,本研究分层级、分年龄段统计出2-6岁幼儿话语行为效能的数量与分布。分析发现:在幼儿言语交际中占有很大比例的话语行为效能,并不如皮亚杰所言,为自我中心话语,而是调节效能。此结果表明,幼儿和成人的语言交际互动,在语言习得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过失行为有 :上课违犯纪律、不遵守游戏规则、抢玩具、侵犯别人等。这些行为过失若不给予及时纠正教育 ,将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 ,如何及时有效地制止并促进幼儿改正行为过失的问题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首先 ,我们要分析一下幼儿行为过失产生的原因。皮亚杰说 :“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 ,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 ,以为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加上我国社会生活中 ,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