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绮艳 《现代语文》2007,(8):16-118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展现了词人自我一生的行藏出处和情感变化,典型地反映了宋末元初易代词人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并表现出强烈的现实讽喻性。其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蒙太奇手法的借用,意象化词语及象征手法的使用,情景关系与言意关系的处理等均独到高妙。  相似文献   

2.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3.
4.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去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观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选自《宋词三百首》)  相似文献   

5.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绯红色的蜡烛摇曳着微弱的火光,却在皎白的罗帐上勾勒出几笔血色,房中一名少年独坐,若有所思,命运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不凡的身世。这里是座歌楼,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前生的地方。而他在的房间,却听不到歌女凄柔的清唱,这也是他想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①。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注释】①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②断雁:失群的雁。③星星:头发花白的样子。(选自《蒋捷词校注》,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7.
8.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绯红色的蜡烛摇曳着微弱的火光,却在皎白的罗帐上勾勒出几笔血色,房中一名少年独坐,若有所思.命运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不凡的身世.这里是座歌楼,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前生的地方.而他在的房间,却听不到歌女凄柔的清唱,这也是他想要的.  相似文献   

9.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绯红色的蜡烛摇曳着微弱的火光,却在皎白的罗帐上勾勒出几笔血色,房中一名少年独坐,若有所思.命运的特殊性注定了他不凡的身世。这里是座歌楼,一个很容易让人怀念前生的地方。而他在的房间,却听不到歌女凄柔的清唱,这也是他想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身处易代之际的词人蒋捷一生经历坎坷,时代环境造就了他这样一个独特的文人,半世漂泊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人生、命运、生活和生命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感知。《虞美人·听雨》是其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同时也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曲折含蓄,意境幽深,耐人寻味。以此词为例,透过分析词作来探寻词人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是青年作曲家白栋梁根据南宋词人蒋捷同名宋词创作的一首近年来广为传唱的作品.本文从探讨该词的意蕴入手,研究该曲的"通感"音乐创作技法、钢琴伴奏与吟唱的关系,继而探讨该曲演唱诠释的基本构思,将该曲的美学意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身为一国之君,“一旦为臣虏”,国灭身死,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诗人,他却是成功的,因为李煜的词作(主要是后期词作)战胜了时间浪花的冲刷,为一代代读者吟咏品评。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莫过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她作出了多种解析。  相似文献   

14.
身为一国之君,一旦为臣虏,国灭身死,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诗人,他却是成功的,因为李煜的词作(主要是后期词作)战胜了时间浪花的冲刷,为一代代读者吟咏品评。  相似文献   

15.
<正>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是宋末元初的词人。蒋捷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几年后宋朝就被灭亡了。蒋捷在  相似文献   

16.
李煜的千古名唱《虞美人》哀婉愁伤,千百年来,论者多多。但大家一般都将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所有家国之悲联系起来,这自然得出了不少深刻的见解,但也同时将作品本身所蕴蓄的丰富内涵定格于作者一人,从  相似文献   

17.
李煜的千古名唱《虞美人》哀婉愁伤,千百年来,论者多多。但大家一般都将其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所有家国之悲联系起来,这自然得出了不少深刻的见解,但也同时将作品本身所蕴蓄的丰富内涵定格于作者一人,从而使该词失去了它之所以具有无穷魅力的普泛意义。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方法,截断文本与作者社会等时空背景联系,以一个独立自足的内在结构来对它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好的词我常常把它当现代诗来读。这并非危言耸听,我的意思是。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古代格律诗的现代版。以前如果有“现代诗”这一词,今天大概不会有“词”这一名称了。词虽然仍有句型、平仄、韵律和字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相似文献   

20.
李煜是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虞美人》是他的绝命之作,承载了他一生的悲与愁.全词以东起,故国吹来的东风勾起了李煜对往事的回忆,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引发了李煜的多重愁绪.全词以东终,李煜用一句千古绝唱问己问天,把自己的满腔愁情寄寓一江春水,绵延不绝的送往东方的故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