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半殖民地”强调被任心国国际地位或对外独立程度的变化,“半封建”则突出其社会形态即社会性质的改变。两者论述问题的角度虽异,但都涉及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方位的变化,具体涵盖了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内容。中国的半殖民地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确立于《辛丑和约》的签订;中国的半封建社会也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但形成于中华民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了严肃思考和理论创造。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从而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正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概念是革命导师恩格斯与列宁最早提出来的.中共的理论家在将这"两半"概念舶入之初,恪守了列宁所确定的理论界定标准与含义.1926年蔡和森第一次将"两半"概念联在一起用来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进入30年代后,"两半论"逐步成为中共理论家和史学家的共识;毛泽东这期间对此问题多次作出过全面、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从而使"两半论"作为共产党人观察近代社会的总理论而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过程。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对于正确制定革命党人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正确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并结合中国近代史实,阐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涵义,分析“两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两半”的内在联系,以求准确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周兴樑 《历史教学》2005,1(2):11-15
"半封建"和"半殖民地"概念是革命导师恩格斯与列宁最早提出来的.中共的理论家在将这"两半"概念舶入之初,恪守了列宁所确定的理论界定标准与含义.1926年蔡和森第一次将"两半"概念联在一起用来说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进入30年代后,"两半论"逐步成为中共理论家和史学家的共识;毛泽东这期间对此问题多次作出过全面、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从而使"两半论"作为共产党人观察近代社会的总理论而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只经历过五种社会形态。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性质来看待 ,是将表示国家地位、国家关系的社会属性混同于社会的根本属性 ,提法缺乏科学命题内涵的唯一性 ,违背了历史学科体系的统一性和同范畴历史概念的同一性原则。从社会制度考察 ,由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及其持久统治地位的确立 ,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操纵地位 ,因此可以推定 ,这个阶段中国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而 1 840— 1 91 2年的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这一童要历史问题,主要从“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两个方面做了客观分析,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楚国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何干之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干之是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三十年代,他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总结出中国经济的三大特点:“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性”、“中国经济的半封建设性”、“死路一条的民族资本”。何干之的上述观点,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的名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存在着歧解,文章从五个方面对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进行分析,力图推进人们对“人之本质”的确切涵义以及马克思这一名言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穆勒摘要》、《评李斯特》进行文本学研究,来反驳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思想的"断裂"说,通过马克思自身文本的理论进程来呈现其对"交换关系"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研究的逻辑演进,逐渐本真地呈现出"人的本质"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从人与自然关系看中国粮食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自然资源并不优越,且正朝着不利于粮食生产的方向发展。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主导权在人,可人的活动并不总带来积极的效果。要满足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必须依靠科技;但是,不能因此盲目乐观,科技不是万能的,它首先必须解决自身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要私所社会与自然割裂开来,要私所社会简单地等同于外在自然,因此,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抽象的社会概念。事实上,社会是一种采取社会历史形式运动着的自然存在,它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又是人同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社会既同自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又同自然有着千丝尤缕的联系。在实践的基础上,人-自然-社会三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人关系为线索,阐述了国人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以及与这一过程相对应的对自然的态度,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所走的和谐、矛盾、再和谐和持续发展的艰难道路,论证了"天人舍一"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自然辩证法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起始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K 的主要内容,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它就是当代科学的自然观,或哲学的宇宙论;二是起始于逻辑经验主义的(狭义的)科学哲学;三是对科学中的社会与社会中的科学相关内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生态中心主义,提出要进行一场生态道德革命,确立一种"新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在这种新价值观指导下,人类社会自觉建立并遵循一种全新的生态道德目标,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须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和根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它是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派别和个人比较多。他们高估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持资本主义社会说的主要有两大派别,最具代表性的是托派。托派观点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联托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说的提出者,陈独秀是中国托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见解是中国托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在托派中持最极端最片面观点的是"动力"派,刘仁静的观点则离客观现实最近。资本主义社会说作为直接对立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革命根本问题起到了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翻译有层次区别 ,早期的科技翻译不同于后来的哲学、文学翻译 ,前者主要是技术问题 ,后者主要是文化问题。文化翻译具有双重性 ,它涉及到深层的语言体系问题。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从根本上具有中国“古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