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聋教育信息化、促进聋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构建我国高层次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团队在历时4年多对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聋教育数字化资源需要根据聋人的认知特点和聋人的需要进行设计;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形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和内容创新;聋教育资源建设特别需要质量意识,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特别需要持续建设.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在聋校教学中探讨聋人文化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在聋校教学中渗透聋人的文化形式,是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交融的必然趋势,是尊重聋人学生的体现,可以增强聋人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3.
聋文化作为聋人在交往中形成的群体特征,首先在聋文化研究的缘起中揭示了研究聋文化是为健听人与聋人可以达到有效沟通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其次主要梳理了"聋文化"观的理论内涵、亚文化的特征和基本构成要素,另外比较中美"聋文化"观的差异,总结了聋文化研究对于聋教育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聋教育事业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1880年米兰国际会议,它确立了口语教学的主导地位,使口语教学成为聋教育的主流;二是1996年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国际聋教育研讨会,其《吉隆坡宣言》提出:"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教学中必须使用手语。"随后,聋人语言教育逐渐聚焦于聋人交流与沟通的实际需求,强调多种语言的综合呈现与个性化使用。我国聋教育事业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国际双语聋教育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欧洲和美国双语聋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欧洲诸国最早开办的把自然手语作为聋童第一语言的双语实验班的情况,双语教育理念在美国的持续发展,以及他们在师资培训和团队合作方面所作的努力.双语聋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语言学家与聋人群体合作,共同关注和参与聋人教育;其中一些聋人在学校或大学担任领导,还负责师资培训工作;他们都支持把自然手语作为聋童早期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中国的一些聋校实施的为期五年的手语双语教育实验项目(SigAm 2004-2009),并讨论了项目实施中的经验.SigAm项目是挪威聋人福利基金会(Signo Foundation)、中国爱德基金会、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项目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共同合作的项目.该项目的教育目标是将实现联合国人人享有受基础教育权利的千年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因为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大程度上经历了不同价值和传统观念的碰撞.本文首先介绍了挪威和中国的聋教育和手语双语教育.然后就SigAm项目的目的、过程以及结果展开论述.文章的结论重点放在三个方面:挪威传统教育思想和项目学校的传统思想的碰撞;双语聋教育和中国传统聋教育理念的碰撞;提出问题和建设性的建议.本文主要论点认为,双语聋教育作为认同聋人语言和文化的框架,作为聋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条件,应该成为面对所有聋生教育的总体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1996年日本的"聋文化宣言",乃是一篇对聋人进行重新界定的战斗檄文,它宣称"残疾人"云云,只不过是听人给聋人贴上的标签。聋人并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残疾人,失去听力本身并不必然意味着痛苦,痛苦更可能来自生活在听人世界与听人相处过程中所受到的种种歧视和偏见,以及基于这些歧视和偏见之上的一厢情愿的意志强加。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在把聋人的世界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之意义上来谈论聋教育,教育社会学为分析权力政治、社会不平等、文化再生产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实验项目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语教育是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聋儿教育新模式,我校自2004年5月起参与了中挪(SigAm)双语聋教育项目实验.在聋学前双语教育原则、双语教育理念和策略、双语教育中聋人教师和健听教师的协同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我们在"教育在线网站"的特教沙龙,结识了姜昀.作为一名聋人,她对聋教育的语言问题非常关注,并且将聋人关心的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热门话题讨论整理成文.本期我们发表此文,以飨读者,希望大家也各抒己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双语聋教育使聋童获得真正平等的教育机会.手语作为第一语言得到及时发展,将促进聋童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学习和发展,包括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尤指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双语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意义上确立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解决聋人师资问题及提高家长手语培训水平.在借鉴挪威、丹麦等国家双语聋教育经验的同时,应当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现实条件,探索我国本土化双语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聋人教师对聋教育的历史贡献。1814年,美国聋教育先驱托马斯&;#183;霍普金森&;#183;加劳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远渡重洋前往英国学习聋人教育。1816年,他在英国伦敦遇见讲学的法国聋童学校两位聋人教师劳伦特&;#183;克拉克(Laurent Clerc)和琼&;#183;马修,随后前往法国聋童学校向两位聋人教师学习聋人教育。并且进一步说服了克拉克老师一同前往美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对于聋文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同类研究也不多.我国的聋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和口语教学上,但收效一般.在新世纪,继续发展和改革聋教育是特殊教育界而临的重要课题.充分地解读聋文化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教育水平、聋人的经济状况、聋人群体的人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探讨聋文化概念的界定以及对聋文化研究的若干事件的回顾,阐述了当前在中国大陆开展聋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聋人高校的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认为造成现有聋人高校生源"悬殊大、质量差"的根本原因是聋教育体系的发展不均衡,而形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管理体制的不顺.要真正解决聋人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现行的管理体制并应该切实对残疾人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地统筹与规划.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0月23日至29日,我随中挪双语聋教育西部项目代表团对挪威聋教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短短的5天走访中,我们浏览了不同形式的挪威聋教育课堂的概貌,聆听了多位学者、校长和一线教师的报告,学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从交流及环境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对聋人的尊重、和谐、共融的气氛。  相似文献   

15.
在全纳教育视野下,结合国内聋人大学生教师素质结构现状,为使聋人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健听与正常学生群体,考虑聋生生理心理特殊性因素,对聋人大学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基于此,分析聋生教师素质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教师素质结构体系的可行途径,以期最终达到提高聋生高等教育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要上高中!我要上大学!”现在,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有着这种强烈的愿望和要求。1992年,我国第一所聋人高级中学在南京成立。随后,其他地方也相继建立了一批聋人高级中学或高中班。10多年来,这些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聋人高中毕业生,为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等名聋人高等院校输送了优秀生源.也为聋人自身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我国聋人普通高中的开办为完善聋教育体系,培养聋人成长成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聋人学校创办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聋人教育学校;1987年率先创设了校企联办的聋人高中职业教育;1992年受国家教委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又开设了全国第一所聋人普通高中——南京聋人高级中学。历史赋予了南京市聋人学校在中国聋人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地位;几代聋校教师更是用大爱无疆的精神、充满智慧的教学、细致耐心的呵护,使学校的办学硕果累累,让学校在当今中国聋人教育界闻名遐迩,成为南京教育的一个品牌。一、全面正确认识教育对象聋人,是指由先天或后天诸多因素影响,而导致听力损失,形成听觉障碍,无法用听觉感知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双语教学是近几年来西欧和北美聋教育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主张把聋人母语和主流社会语言作为聋校教学和交际的语言,双语教学反对排斥聋人手语、只用主流语言的单语教学,也反对只用聋人手语、排斥主流语言的单语教学。它推崇的是让聋人得到两种语言、两种化的熏陶,既能使用聋人手语,也能使用主流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成为一个平衡的双语。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1月30至12月1日,中国聋人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位校长、教师和部分特教院校的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自1992年南京聋校在全国首先开办聋人高中以来,聋人高中教育在我国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据中残联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我国开设聋人高中达145个,在校聋高中生超过6000人。研讨期间,围绕"聋人高中教育的  相似文献   

20.
聋教育改革的社会学思考:非政府组织的"双语双文化"努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晓星  张媛 《教育学报》2008,4(4):51-57
通过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聋教育界的一次座谈会的记录文本,试图展现聋教育改革的鲜活的过程以及非政府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参与。分析表明,聋人或许是一种异文化的存在或者是一种跨文化的存在的观点至少目前还很难为许多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实践工作的人所接受。而作为非政府组织的爱德基金会坚持一种社会工作式的聋教育理念,试图从聋人的立场出发自下而上地去帮助聋人,倡导着一种双语双文化的聋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