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深刻烙印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整体意识'阴阳'和'气'等普遍和谐价值观念,实现传统养生和拳术的和谐统一。人常练太极拳能体悟诸多和谐因素,促进人的心灵趋向美、善,达到与人、社会、自然友善和谐共处。在人类倡导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主题下,习练太极拳对构建和谐社会、人类绿色有机生存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来武术的发展,将朝着自然的武术、智慧的武术、艺术的武术3个方向发展。太极拳与推手很可能是未来武术的重要形式。它所反映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观、人与人和谐的伦理观、人自身和谐的养生观与人类对生态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哲学思维,以体育在"人化的自然"中的哲学作用为研究对象,得出体育是人类文明状态中延缓身体退化的历史努力和哲学反抗。研究旨在探究体育在人类文明构建中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立足马克思主义辨证自然观的哲学基础,从体育实践中阐释人与自然关系,体育是"人的自然化"的重要形式,是回归动物本性的文化活动,实现人身体能力的最大自然限度。体育不仅是人类生命形式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讲究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与体魄之间的和谐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和谐性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是我国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研究传统体育文化和谐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作用,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根荣 《武当》2006,(4):42-43
人类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人类生存于宇宙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体。他必须按照宇宙的规律生存和发展。战国时期的名人尸佼说过,“天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宇宙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与灵长类动物脊柱的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的解剖学比较,找出影响人类脊柱运动的某些因素。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全民健身运动,强调体育运动的自然属性。提出以体育仿生学的运动方式来维护脊柱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体育是人类追求社会进步、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体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应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力量。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等方面。本文着重从“和谐社会”及其内涵、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本文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0.
深入探讨冬奥冰雪文化自然与文明的融合特征,使人们在充分认识的前提下,感受冬奥冰雪文化自然与文明和谐融合的无限的魅力和感染力,分享这一国际先进文化的豪门盛宴。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理论分析法,全面分析与诠释冬奥冰雪文化运动的自然、文明、自然与文明有机融合的优化特征。认为冬奥冰雪竞技文化源于自然,再融和现代社会高度文明的多元要素,使冬奥冰雪竞技文化在运动技术、项目、设备、器材、规则、方法等诸方面都提升到完善发展程度,最终演变成为了人类自然与文明和谐融合发展的全球化文化。充分认识冬奥冰雪文化运动自然与文明优化融合的先进性和国际性,推动冬奥冰雪文化更快更好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灰姑娘”是美丽、善良、勤劳和忠诚的化身,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解读灰姑娘的形象,尤其是她借助于神力的帮助而获得幸福生活的过程,我们能够挖掘出其中深刻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人类要想长久、安宁地在地球上栖息,就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即追求道德完善,尊重自然并在认识自身缺陷和匮乏感的基础上,尊重社会规律,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新阶段,它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了和谐共存的进步状态,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从一开始的敬畏,再到后来的征服,最终走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人与自然的角度,十八大指出,由于人类要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所以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它贯穿于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反映了社会协调和文明进步状态。建设较好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体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中蕴涵着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吉云 《体育世界》2013,(12):131-132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人文”的理念是“和谐”,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融合,奥运不仅要“更高、更快、高强”,也要“绿色、科技、人文”。在新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和谐”就是体育课堂教学要与时代,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性相和谐。假如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之间都和谐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体验运动技术、技能学练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归纳出高校隐性体育课程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相关性,旨在为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建设和谐校园提供借鉴。研究认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一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借助于多种教育形式来完成。在诸多教育因素中,体育隐性课程因其独特的功能和特有的方式,成为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发隐性体育课程,促进校园和谐,一要美化校园体育物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要净化校园的体育精神环境,实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三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四要构建一种评价体系,引导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共同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类的攻击性、人性的解放、人的基本需要、身心和谐原则和体育活动对人类社会的适应等五方面来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体育的关系,阐明了时代需求影响体育发展的社会心理原因,揭示了体育发展的微观社会心理基础.指出体育活动既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体现了人类的最高理想,反映了人类的本性.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社会中必将进一步发展.同时指出,身心和谐原则是促进和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艺术融合的自然禀赋和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艺术在人类早期就已经诞生了,它们的相互融合与借鉴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禀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诠释了体艺融合的自然禀赋与历史选择,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体艺融合的全面认知。认为体艺从其起源之初就有融合;在体艺融合中,中国人选择了武术,西方人选择了奥运会,人类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科技作为体艺融合最有力的手段;体艺融合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追求和谐社会崇高理想的实践史.传统武术自身具有民族性和传统性,它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观念,"以和为贵、重礼崇德"思想和"持中贵和、天人合一"意识,符合儒家的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作为起点,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继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内圣外王"的观念,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健康第一"已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长久以来,"健康"是指的身心健康,可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又有多少人,把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心理健康"写进自己的教学计划和目的中。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的疾  相似文献   

20.
孙威 《体育学刊》2007,14(5):24-28
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融合的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和人的自由是科学体育与人文体育和谐发展的核心;奥林匹克运动正在从人类科学发展的工具——夺标与健康的功利化追求,转变为对奥林匹克文化——精神、制度、人的实质自由的追问;在体育过程中不断扩展体育个体的实质自由是复兴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