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燕萍 《考试周刊》2013,(36):171-172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并与学校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中,苏州市吴中技工学校借鉴并进行了探索实践,旨在寻找适合技工学校的能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办学中探索并实践了"校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其核心内涵是"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该模式得到学生、行业企业、政府和社会认同,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13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与湖北省物流协会共同牵头成立湖北物流职教集团,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湖北省职教学会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任主任单位。由此,学院实现了从最初的"学校-企业"合作,到"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再到"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企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型工厂,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研发相结合,还广泛开展了跨专业、跨学系的项目合作,营造了"无界化"校园文化.其"教学工厂"、"无界化"等独具特色的职教理念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体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企合作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  相似文献   

5.
在对"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产业背景、岗位现状、人才需求和合作企业的参与意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机电类专业为例,探讨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诉求点,提出了高校机电类专业校企双方合作教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实施"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湖南工学院通过开展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重基础,重技术,重能力,高素质"的"三重一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工程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强强联合,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互赢。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新的合作途径,指导和帮助教师到企业兼职,让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在企业里得到锻炼。使学校教师在负责或参与企业项目过程中,找到改善教育教学的方法与途经。  相似文献   

8.
"工学交替"是校企合作的具体化,在其运行中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学生、学校与企业各个方面.因此,要搞好"工学交替",关键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要达成共识,学校则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更新观念,将"工学交替"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并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和管理团队建设,缩小与企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人才的特点要求培养时必须重视实践环节,重视企业实习,而校企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对近年来学校和外贸企业构建的多种校企合作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模式如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人员到学校参与教学过程,外贸企业在学校成立国际业务部,举办校企冠名班和以订单培养模式办班以及举办外贸企业员工学历班等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的理念,为国际贸易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江苏教育》2014,(20):66-67
职业教育学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通过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形式,探讨"课岗融合"模式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走访新型学徒制试点企业和试点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总结分析了各地政府督导当地企业和学校落实学徒制试点政策的效果,以及试点企业与技工院校合作组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培训模式、协商培训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等举措,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得到了高职教育界广泛的认可,其具有教育的目的性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知识的运用性高等特点,但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学校合作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教学的开展。"工学相和"是"工学结合"的深化,是定性基础上的量化。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工学相和",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就要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虽经多年探索,但因受多重因素——机制因素、教师因素、学院和企业方面因素等影响,在实施中遇层层阻碍。高职的教学定位,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厂中校"建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影响"厂中校"建设的阻碍因素,将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回归到学校教育和企业盈利的本质上,从而寻求校企合作的利基点,为日后合作"厂中校"建设,实现双方共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把企业车间搬进学校,实施"车间化课堂"教学是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方式。"车间化课堂"是将学校的课堂教学参照维修企业车间的运行特点来安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课程项目化、管理企业化、学习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素养职业化"的特点,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缩小学校和企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筹备1995年上半年,德国西门子的独资子公司欧司朗(OSRAM)佛山照明公司经过多力考察,最后选定我校(广东省佛山市技工学校)作为该企业培养员工的合作学校,由此拉开了我校开办“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序幕。欧司朗(OSRAM)照明公司职业培训顾问费兹先生直接指导了合作培训的初期筹备工作,按德国的“双元制”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实际培训师资、制定教学计划。并按照德国的惯例成立了由公司人事部经理、工会主席、培训部主任和学校校长及学校有关负责教学的领导组成的考试委员会,负责审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考试内容等有关事宜。(二)、招生199…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商贸类专业创新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学制层面如何安排好后二年专业实践教学以切实体现五年一贯的优势,二是专业建设层面如何解决应用文科学生规模化顶岗专业实习问题,三是培养模式层面如何解决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深度推进问题,四是校企合作层面如何解决学校或企业在合作中"一头热"的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形成共同利益驱动的学校与企业优势的互补与统一,是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3+2"中职师资培训方案是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新举措.为培养"双师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有必要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借助资源依赖理论构建资源驱动的校企合作模型,并指出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股份制教学工厂或自创独资型教学企业是落实"3+2"方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探讨行业型高职院校如何在融合行业办学、融合企业育人、融合生产教学的"三重融合"的办学模式下,通过行业、企业、学校三层次产学合作,建立五方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和校内改革体系,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此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胡翔环 《职教通讯》2012,(20):28-29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多对多"校企合作是基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围绕专业建设及校际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的职能,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能鉴定、校企合作和就业市场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它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双赢的一种校企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20.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文章对"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模式意义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上岗+学习+上岗"即工学交替培养、"走出去+请进来"即中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开展"师徒结对"培训培养、"顶岗"实训培养等四种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培训模式加强了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提高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教学技能,促进了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