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形成,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内部机理悄然具备。在重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推进思路基础之上,从程序设计与制度建构层次架构多元主体背景下的法治现代化进路,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法治政府得以成型;法治经济得以确立;法治理念得以夯实;法治信仰得以构建;法治现代化要素评估体系得以重整;良善的法治秩序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学具备极其鲜明的特征。它既是一套系统的法律学说,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这种集法学实体理论与法学方法论为一体的表述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所特有。作为一种外来法律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初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于其特性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指导性作用。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则需紧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精髓,坚定不移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领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精神,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使命,推进依宪治国步伐,建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问题至关重要,它既决定着这一法律体系的根本性质,也规定了其发展方向.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其基本精神,对于推进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的原则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与把握核心要义三方面内容,对于全面理解法治内涵,拓展法治中国之路径具有基础性意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正确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维稳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蕴含着法治道路践行的本质内容,彰显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科学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践向导。  相似文献   

7.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深化"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尤为关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审视,探索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党的领导为原则,规划以文化作品、传播者、受众、场所、榜样、形式和国际话语"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法治国家建没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法律体系是法治体系的逻辑起点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分类组合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支撑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备。我国的法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离不开一个系统而专业的法学学术体系作为基础和支撑。法学学术体系包括法学知识体系、法学理论体系和法学学术评价体系三大方面。法学知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而形成,并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发展而完善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包括法的一般理论、部门法理论和法学交叉学科理论,发展法学理论体系关键是理论创新;法学学术评价体系对法学研究和教育至关重要,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法学学科特点的法学学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前进,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下前进。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列入“六五普法规划”,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及时调整充实教材有关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标志及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内部关系,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鲁昕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11):106-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观念体系,决定着高校法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高校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再生产过程,促成法律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高校法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充分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从意识形态的高度认清中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差别,对法治理念的价值引领与法律实践的落差做出合于时代的正确解读,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需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拆分和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特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法律体系,是着力体现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是深刻反映时代特征的法律体系。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论述,揭示这一法律体系的本质和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发展、完善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法律体系建构具有"引擎"作用,这不仅是由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模式和该理论的品质、地位决定的,更为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历史轨迹所证明.我国立法研究应立足"引擎作用",关注法律体系建构的节奏问题,为破解立法滞后的现实难题提供新路径,开辟法律体系研究"纵切面"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科学发展观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追求具有普适性的法治理想和目标的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就是指与世界上现存的其他法治模式不同的一种法治建构模式。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的实际,从中国国情出发。具体说来,其标志应体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不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之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更是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也呈现出与时代步伐共同演进的特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直是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主线;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逐渐成为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普法模式在从全民普法到公民法治意识培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相统一转变.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法制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在精神的深刻诠释.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致力于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法律思维习惯,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增强依法办事能力.除了法制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之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相似文献   

19.
日常法治话语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而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相关讨论中,日常法治话语却遭到忽略。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与法治的外来性、法治话语的"自上而下"的建构性及日常法治话语载体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日常法治话语的忽略直接导致"法治认同"判断分歧严重,同时消弱了"自下而上"的法治发展动能。借助已有的话语素材和共识,特别是权利意识与权利话语的相关研究,可以对当下中国日常法治话语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并对其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体系进程中,需要从法治概念系统完善、法治热点事件参与两个层面"回应"日常法治话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法治与法律全球化的关系、法治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以及法治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探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