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广西教育》2005,(7C):54-54
1936年春,孙犁失业,在家闲住。但每天仍手不释卷,或读或写。没有书柜书桌,妻子的衣柜就变成了他的书柜书桌;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这时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场院里树荫下就是他自得其乐的读书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德岩 《中国德育》2013,(16):35-39
各位朋友,今天下午我们的话题是《老子》。在中国古代的经典体系中,有两本书是争论最大的,这个争论不是一个意见的争论,而是你死我活的争论,并且争论延续千年仍未停止,一本是《尚书》,另一本就是《老子》。《老子》争到什么程度了呢?连老子这个人存在不存在,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人等等都在争,争论多得简直让人无法从中理出一个线索来。今天下午我就是来跟大家交流读书心得的。  相似文献   

3.
1957年某月,中共上海市委得知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即将发表,社论点名《文汇报》编辑部是该报闹资产阶级方向期间挂帅的,帅上有帅,就是章罗联盟中的罗隆基。两帅之间还有一帅,就是《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浦熙修,一位能干的女将。人们说,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编辑部,就是《文汇报》的这样一个民盟右派系统。  相似文献   

4.
奇才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少年时勤奋好学,20岁后到各地游历,后当上太史令。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宫刑。出狱后,他发奋写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他对文物生来就有种使命感;有人说,他生下来就已是个5000岁的老人。2001年11月30日,天津红桥区复兴路工地文物发掘现场,十几位考古专家仔细端详着一块刚出土的铁疙瘩,没有人能说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清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铸造的铁钱,因为工艺粗糙没有流通,就运到天津当炮砂。"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位农民从外地打工返乡,乘车赶往自己的老家。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地方,他突然感到自己身体不适,发热、咳嗽,从新闻中他看到过“非典”症状的宣传,联系自己的症状,心头便是一惊。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1921~1994),是成名于本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她1921年出生于上海,她的家庭门第曾经颇为显赫,祖父张荫桓做过清朝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女婿。她父亲则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很坏.而她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次赴法国.二人不和,遂至离婚。不久.其父又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文艺副刊”对京派文学批评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京派文人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物质载体,展开文学批评活动,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观、批评观以及批评方法,并扩大了这一流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国元年的南北议和是革命党人有原则的妥协,更是当时各种社会力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议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又是涉及改朝换代脱胎换骨的大事,遂举国关注。其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中立骑墙者亦有之。辛亥议和期间《大公报》所刊载的诸多社会舆论有一条始终不变的主线,即希望南北政府竭力避免战祸再起,期待和议早日达成。以《大公报》为中心文本考察和议期间的社会舆论,不仅能够从所选文本对于南北议和的报道与评论中了解该报刊论者群体的政治立场及态度,也能够窥见民国肇始而专制未破之时变幻多端的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敦煌本《文选音》残卷抄录者身份的问题,多位学者经过研究,得出“萧该说”“许淹说”等结论,但未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同。今依据敦煌《文选音》残卷的时代背景、抄写体例、抄写方式、抄写内容、书法水平和被注音字等情况,推测《文选音》残卷抄写者很可能是敦煌地区准备应试科举的一位士子。  相似文献   

12.
谁成全了谁     
1923年的老北平,空气异常沉闷,一如他忧愤的心在文坛颇有名气,却只能在高校教会计学:精心创办的杂志被迫停刊,还时常受到同行的攻击:生性不甘寂寞,却要忍受一份无爱的婚姻。他彷徨无计,整日嗜烟酗酒甚至自残自虐,直到他收到一个陌生青年的来信。他不肯相信竟然有人比他还潦倒,就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  相似文献   

1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各异。北方大报《大公报》对革命的态度,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日常报道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活动过程中一览无余,即使在起义爆发之后全国争相响应,革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时,英敛之主持下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有奖征文不但是报纸和社会之间互动的有效方式,亦成为报纸引导舆论导向,传播自身理念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莲珠 《小读者》2012,(10):61-61
酸奶越来越风靡,饿了能随时补充能量,还能补钙、调理肠胃,诸多好处被人津津乐道。但香港《大公报》近期公布了人们喝酸奶的六大误区,一起来解渎下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专门性副刊<妇女与家庭>为舆论阵地,关注、记录妇女生活,推动妇女生存状态的改变.<妇女与家庭>积极探寻中国妇女解放的途径,既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平等说与人格平等说,又从两性超越的角度提出了社会革命说,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公报》以专门性副刊《妇女与家庭》为舆论阵地,关注、记录妇女生活,推动妇女生存状态的改变。《妇女与家庭》积极探寻中国妇女解放的途径,既从两性对立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平等说与人格平等说,又从两性超越的角度提出了社会革命说,从而为中国妇女解放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清末警察在直隶、北京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清末警察既是近代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表征,又是近代城市文明的构件,同时也影响并引导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此外他们还通过开警智、开民智等方式积极投入到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近代文明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末直隶、京师等地警政中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包括诸种复杂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那样一个近代社会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新闻媒体的勃兴为社会大众对公权领域的"知情"提供了通道。而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其社会监督的效能。文中以1905年反美续订华工禁约运动为个案,研究当时报界最有影响力之一的报纸《大公报》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以及该报的一系列报道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兰 《文教资料》2011,(24):124-126
杨刚是《大公报》里除范长江以外最引人注目的左派记者。从1938年9月1日,杨刚应萧乾的邀请正式接编《文艺》和《学生界》副刊,到1950年出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秘书,正式离开《大公报》,在并不算长的12年时间里,杨刚这位"党和人民忠诚的优秀女儿"始终保持着一个革命斗士的激情与信念,为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鼓与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