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兰州机器织呢局,是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于公元一八八○年(光绪六年)在兰州创建的一个毛织品工厂。比李鸿章建立的上海机器织布局(公元一八八二年)、张之洞开办的湖北织布局(公元一八九○年)为时均早。可以说,它是我国第一个用现代机器进行生产的纺织厂。整理、研究兰州机器织呢局的历史,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左宗棠办洋务的目的、态度与方法,乃至评价整个洋务运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时期,甘肃因地处边远,社会发展落后。彭英甲任职甘肃后,恢复左宗棠在甘肃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兰州制造局,并新建了兰州劝工局厂、窑街官金铜厂、皋兰官铁厂以及洋蜡、洋胰子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甘肃机械工业与纺织工业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左宗棠(1812—1885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洋务运动时期具有影响的领导者之一。就兴办洋务企业来说,人们一般只知道他曾经创办福州船政局(1866年)和兰州机器织呢局(1880年)。而不了解他于1882年任职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事务大臣时期还竭力筹划、支持在徐州利国驿建设近代化煤矿一事。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为此,本文拟就左宗棠对这一重工业的兴建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徐州煤矿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  相似文献   

4.
<正>沈葆桢,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生于1820年,清道光年间举人、进士,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洋务派的代表。沈葆桢与左宗棠、丁日昌等船政一班人,为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做出历史性贡献。清同治五年(1866)六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建议创办福建船政,自造机器轮船,自办学堂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他"三顾茅庐"  相似文献   

5.
左宗棠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代名臣左宗棠,光绪五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随后奉命西征.在平定回军、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从长远利益出发,努力致力于开发、经营西北的事业.他安抚居民,稳定社会秩序;鼓励军民屯田,积极发展生产;他禁种罂粟,广植棉花;兴办教育,开启民智……左宗棠为西北地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更为我们今天开发、建设西北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晚清江苏学政黄体芳在光绪八年(1882年)创办的“南菁书院”。而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在光绪七年升任军机大臣、旋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与  相似文献   

7.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左宗棠的尚义与兴利的义利观,以及在创建与管理福州船政局、兰州织呢局的过程中,这种义利统一的伦理思想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藉此为中国现代企业的伦理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荔 《历史学习》2005,(3):18-18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厂。同治四年(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子购买了在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随后又把设在上海的洋炮局和苏州的两个洋炮局归并,再加上曾国藩委托容闳从美国买回的一百多台机器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此局最初计划以造船为主,后来改为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工武器,兼营炼铜、制造简单机器。雇佣工人有2000多人,聘用英国技师指导生产。同治六年(1867年)为扩大规模,该局迁移到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建为包括机器厂、汽炉厂、熟铁厂、洋枪楼、木工厂、火箭厂、铸铜厂等在内的大型军工…  相似文献   

10.
技工学校通用的政治教材第一册(《中国近代史读本》)中的第三章有这样一段话:“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感到必须办一些民办工业,以解决资金、材料不足及交通运输落后问题。民办工业主要形式有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天津创办的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张之洞创办的江西萍乡煤矿等。这些民办工业,基本上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这段话将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现代企业称为“民办”企业。实有令人难于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11.
左宗棠西北禁鸦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全国各地烟毒日盛。不但外来鸦片的运、销、吸食公行无阻,而且罂粟的种植由南而北,土烟日渐增多。至于禁烟一事,自《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缄口不提,地方官员鉴于林则徐因禁烟而获罪,从此也不再有人愿意认真过问。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出任陕甘总督。秦陇烟毒泛滥之严重,危害之惨烈,使左宗棠触目惊心。膏腴之地,遍植罂粟,粮食奇缺,军民乏食。更有甚者,西北刚劲的民风受到严重摧残,即使兵火临门,“瘾君子”宁可坐以待毙,也懒于逃命避祸。当时,陕甘所产鸦片称为“西土”,  相似文献   

12.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局。同治四年五月(1865年6月)在上海虹口宏特码头附近成立。李鸿章任总局督办,丁日昌任总办。同治六年夏,该局由虹日迁至城南高昌庙镇,后又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迁至高昌庙镇时,初圈地七十余亩。当时“局滨黄浦,三面缭以高垣,前则列木为闲”。创建监造者为候补知县孙玉堂、华衡芳等。  相似文献   

13.
丁宝桢(1 82 0— 1 886) ,字稚璜 ,平远 (今织金县 )人。道光二十三年 (1 843 )中举。咸丰三年 (1 85 3 )进士 ,授庶吉土。因母丧回乡 ,时桐梓杨龙喜起义 ,因组织团练镇压义军有功 ,授湖南岳州知府 ,又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在山东为官十年 ,以整饬政事 ,革除苛政 ,治理黄河颇有治绩。同治八年 (1 869) ,捕杀慈禧亲信安德海。光绪元年 (1 875 )在山东创设泺口制造机器局 ,制造枪炮 ,是为山东洋务之始。次年升任四川总督 ,又创办四川机器局。为革除川盐“官发盐引、私商运销”旧制 ,实行“官运商销”法 ,一年所收税款达百余万两。又修…  相似文献   

14.
光绪七年(1881年)十月,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依据地方士绅公呈,奏请修建琦善专祠。对此,朝廷各方意见分歧。光绪皇帝起初御批允行,但经翰林院侍讲学士陈宝箴与吏科给事中张道渊的强力反对,又峻拒杨昌浚所请。纵观整个请祠事件,皇帝、京官、督抚之间对该事的意见迥异,反映出晚清的礼制已经失范,逐渐失去控制地方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扬州中学是一所省属重点中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区西侧,校园美丽,环境清静。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仪董是扬州的第一所官立中学,不久改称两淮中学堂。辛亥革命后,与扬州府中学堂合并为两淮合一中学,翌年改称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27年又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合并,定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解放后的1953年,名为江苏省扬州中学。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省情》的“主要历史人物”部分,对清代名将杨遇春介绍道: 杨遇春(1757—1837),字时斋,崇庆县人,清朝将领。武举出身,为福康安部下名将,先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川、陕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因有功,升副将,受二等爵赏。道光五年(1825),任陕西总督。时张格尔据新疆叛乱,杨遇春率军驰援镇压,授钦差大臣。转战四年,擒张格尔,平定叛乱,仍总督陕甘,组织屯垦,加强防务,杜收浮费,于开发新疆有利。后以年老辞官。(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第862页至863页)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简介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位于六安市北外三里桥,创办于光绪32年(1906年),是一所百年名校,196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8.
杨应琚(1695?—1767)①是研究西北地区历史的学者所熟悉的人物。这个清代乾隆中期数为封疆大吏、官至东阁大学士的朝廷重臣,在其混迹仕途的三十九年中,有二十九年是在西北渡过的。他历任西宁道、临巩布政司、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甘肃巡抚、陕甘总督,对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极积的贡献。检阅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卷三二七《杨应琚传》(以下简称“本传”),我们却发现,该传记载杨应琚生平,颇有错谬,故为此笺校,或于清史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今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三世为州县官”(1)。二十七岁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同治六年(1867)充任浙江乡试副考官,随即任湖北学政。同治十二年(1873),典式四川,就任学政。光绪七年(1882年初)出任山西巡抚。三年后(1884年)提任为两广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调任湖广总督,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07年。其间除了1895——1896年和1902——1903年两次临时代理两江总督以及入京厘定学制之外,张之洞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知道,海河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再过两年,就是她110周年校庆了。拥有这样悠久历史的学校,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来说也算是凤毛麟角了。您能大致向我们介绍一下海河中学的历史吗?■海河中学是一所传统名校,至今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兴学历程了。早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这里就是清朝海军教练所;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此筹建博文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创办天津北洋学堂(中西学堂)二等学堂;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清华中学堂;民国八年(1919年)更名为大营门中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女子中学;1949年定名为天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