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47-248
体育教育专家于素梅曾说过:一节好课的主观感觉就教师而言,上完课以后应该是心情愉悦的,感到欣慰的,甚至是自豪的,并有一定的成就感;就学生而言,她有强烈的主动参与欲望,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感到快乐,感到有收获,并有一定的成功体验。笔者根据高三女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征设计了一堂练习健美操的课,设计时注意了"美感吸引"、"先易后难"分组活动"小组展示"现场录影,气质分析"过关评价"等六个环节。课后有明显的成就感,借此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困难的,是枯燥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感觉学习数学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如何把相对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就需要在课前备课,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还应在课后反思上下足功夫,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为以后的上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课前准备充分,提高备课质量教师一节课能否上得顺利,关键在于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相似文献   

3.
反思构建个人化理论反思,是科研中常用的一个术语。不少人认为,反思就是“找不足”,这是一种误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变换一种说法,反思是“找问题”呢。也就是说,反思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或办法。就内容而言,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专题反思,如“阅读的个性化”;也可以就突出的问题进行整体反思,如“自己上的课有哪些成功”。就形式而言,可以即时反思也可以延时反思,可以是课后反思,也可以是课中、课前反思,还可以是持续反思。反思一定要有理论价值,参照标准就是课程改革新理念。用“反思”进行研究,应该注意两个要点:一…  相似文献   

4.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来,真是感到越来越找不到课感了。总觉得上完课后,心里空落落的,不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满意,就是感觉学习效果不理想,真是困惑重重。  相似文献   

5.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来,真是感到越来越找不到"课感了"。总觉得上完课后,心里空落落的,不是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满意,就是感觉学习效果不理想,真是困惑重重。  相似文献   

6.
微课程是慕课的资源。高职高专英语微课程教学模式需要课前、课上和课后三阶段的构建。具体而言,课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方便线上自主学习;课上要组织小组协作学习;课后要反思与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7.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教学理念,但是对于高校的本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而言,真正的互动式教学不应仅停留在授课过程中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表面形式上,而应该从源头上追溯到互动式教案上,在师生共同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保证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8.
如何写好课后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开我们的教案,对于教案中课后小结这一栏,很多老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完成这一教学环节,有的干脆填写作业布置情况或者板书设计,不能体现小结的作用。小结应该是每节课的教学后记,应该记录教学中的成功及不足,这样,才有益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才有益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找出最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课后小结结什么?对于课后小结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课也应该有不同的小结内容。我认为从教学本身来讲,课后小结应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去考虑。从学生层面来讲,课后小结应该总结出以下内容:1…  相似文献   

9.
<正>经常有学生抱怨:"为什么所有的知识点我都掌握了,老师讲的我都能理解,可是到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时,就是想不到关键的地方","自己解题的感觉就是一做就错,一点就通,自己思考半天没能解出,别人提示一句话就会了"。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大多是刻苦勤奋的,课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作业,但对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符合感到委屈和不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习方法不适合,也可能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我认为,首先自己得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追求。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学生认为我的课堂精彩,同时又觉得每堂课后都应有一点点收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有了一些心得。一、让自己的课堂有条理一堂课的基本评价标准是重点明确,条理清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问题设计上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符号是指具有一定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事物。教学符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教学意义并有一定外在表现形式的教学事物。教学符号互动的形式有: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生本互动和本本互动;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互动;有认知符号和情感符号的互动;有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符号互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一节课上完了,一课书讲完了,合上教案就算了结了吗?没有。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一节课,一课书,虽然有其各自独立的任务和目的,但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前一节与后一节,这一课与那一课之间,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学的连续性。因此,教师在课后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成败得失,把心得体会写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写“教后”。写“教后”好处甚多,归结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研究课活动中,除了观课,我还重点观察了同行们如何评课议课。我真切地感受到,要让教师们愿意参与研究课活动,要让研究课活动有实效,首先亟需对研究课活动进行改造。一、研究重心由"课后"向"课前"转移研究课活动的第一个误区是"评课",我们往往喜欢在课后过多地指出研究课教师的不足,哪里哪里不对,应该如何如何改进。殊不知,已经过去的事,责难、指导都已经于事无补了,而下一次将遇到的情况也不可能和这次一个样了。我们不应该还假设下次一定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应该还假设我们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评课,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药是好药而偏偏医错了病"。我们不如在"下次"开始之前共同  相似文献   

14.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一直不断学习,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其他积极进取的老师一样,我不停尝试着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加强自身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有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对备课(课前),课堂(课中)的研究深入,以及和同事们在课后常常交流教学心得。思维渐渐明朗,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课前,课中,课后。课后指什么呢?就是课后反思。只有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我把自己如何写课后反思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手段。按时间划分,作业的形式大致有课前预习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作业量应该化整为零,变集中为分散,使学生"少吃多餐";作业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尽力使学生感到新奇、新颖、生动、灵活、富有情趣,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课后作业课前做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线的教师喜欢听课,更喜欢听评课。因为听课也好,听评课也好,都是一种交流,有助于寻找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明白课的优点与不足.以便教师学习与借鉴。但当前,我们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听完评课后,心里很少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感到许多评课索然无味。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7.
每次参与辅导学校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比赛课,看到教师从试教到正式上课,教学设计总在不断变化,甚至与初稿大相径庭。听到教师课后由衷感言:上这样的一节课比自己上整整一学期的课有长进;我就心生感慨:是的,磨课的感觉真好——无论是“磨人”还是“被磨”。当然,上课教师受益更多,在打磨课堂教学技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迈出了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也不只是35分钟的事,因为教学不仅仅是指上课,教学是一个过程。就内容和形式而言,它由五个步骤组成,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小结、作业布置、学生辅导。把握好这五个步骤的内在联系,追求五个步骤的实际效果,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也才能说把课上好了。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我听了语文名师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于永正与其四位弟子同讲一篇文的课后,深有感触,觉得当今新课改的语文课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反思一没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课也同样精彩。在新课改中,特别是出课时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课必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新课改课堂的标签,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感觉有课件的课比无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听了贾志敏老师讲的《九寨沟》那节课后,感觉最强烈。那节课,贾老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上课时就拿着一支粉笔,随着讲课的节奏,随时板书、随时画。在他的板…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反思要有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自己的课例。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磨课”活动或校内研讨课活动,许多教师把这种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虽然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课一上完就有种“一了百了”的感觉。而笔者觉得,在上完研讨课后,及时地进行深度反思恰恰是教师获得有效提升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