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只有正确处理好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既因学生特点施教,又因教材内容施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南钢 《现代教育科学》2007,(2):69-70,42
针对我国出现的教师有偿家教和"因财施教"问题,辩析了因材施教与"因财施教"的区别和差异,对"因财施教"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做了系统分析,提出转变"因财施教"为因材施教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广大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了课改的重要性,从思想、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被动施教转变成主动施教,由原来的盲目施教变成了现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施教。对教材的认识也由原来的"教教  相似文献   

4.
《论语》一书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今天的教育者因借鉴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育思想,吸取孔子思想的精髓,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非因教材施教、因学科施教、因分数施教.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课的定位特性中,人文性是其中最重要的.根据这一理念,那么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第八版在目前国内同类教材中是最好的.采用"因课施教"教法则能大大改善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不感兴趣的现状,能较好地增强大学语文课的接受效果,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贴近学生心灵的教学目的.为此,本文提出了教者应加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理论修为、擅长制作精良的多媒体PPT课件的"现代型因课施教"的观点,以促进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因“性”施教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对男生和女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实践中的因“性”施教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的理解:一是认为男生的智力比女生强,二是认为男生是男性化的性格,女生是女性化的性格。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和成绩与性别关系不大,性别与性格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关系,教师应该在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正确把握的基础上,施以科学的因“性”施教,解放人性,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汉语学习焦虑状况在性别、专业、性格等方面差异显著.男生的一般焦虑和交际畏惧高于女生,不同专业学生在考试焦虑和负评价恐惧这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内向学生焦虑的各个维度都高于外向和两者兼有的学生,高级班的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程度最低.教师采取因性别施教、因专业施教、因质施教和因汉语水平施教的对策,可以减轻预科生汉语学习焦虑,提高汉语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理念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艺雕琢上也要"自主、合作、探究"."同一堂课"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它是指几个教师共同选定同一篇教材后,"个性化"地设计并施教,在"互动"的观摩、品评中提炼教艺、反思不足的一种校本教研策略.其操作"三步曲"如下:  相似文献   

9.
数学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课本例题、习题不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而且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高考复习中,应回归课本.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施行多年,课堂教学资源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这一教材资源,学生作为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课堂上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然而在目前的数学课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却很少利用课堂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往往按预先的"教案"施教,"心中有案,行中无人",导致课堂资源的大量流失.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挖掘和利用学生资源,让数学课堂"材源滚滚"呢?  相似文献   

11.
邵敏 《成才之路》2013,(30):43-43
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做到感情投入。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比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更易得到学生的信赖。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然而教师光具备热爱学生的美德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寓情于教,以情育人,抓住情感契机,实现情感飞跃,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分析教材是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如何在复杂的情境中识别教材分析真正要解决的问题,知道用什么和从什么角度来思考,是用教学论思维深入分析教材的关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修订版提出一个重要命题:用知识替代内容。它以简约的方式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别,我们可以将其延伸为分析教材的方法论,即消化理解不是教材分析的重心,教师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知识的组织方案上,因知识类别而施教,因学生实际需要而施教。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经常提到的一项改革要求是:教师要从过去的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乍一听这是一种很能反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法。新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以“双基”为主,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不能只教书本知识,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呢?是靠教材编写者编出一种能反映上述多方面综合要求的新教材,让教师去照本施教,还是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编写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行设计教…  相似文献   

14.
中职应用文教学面临学生基础差、教材偏难、教师不能"因需施教"的困境,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多方面的技术优势,可以转"危"为"机",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要关注"因材施教",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地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材施教"尤如教学中的"灯塔"给教师指引方向。现就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的情况,谈一下体会。一、对"因材施教"涵义的理解1.因"材"施教——密切关注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不能片面理解为因"人"而异。"材"我们可以理解成教材,每套教材因为各种因素,都会拥有教材本身的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课程、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如何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加符合不同的施教对象,本文从具体实例出发,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确立科学的人本教育理念,挖掘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探究和取舍丰富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查询和捕捉一切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素材,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男女生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忽视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存在着性别偏见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性别心理特性的偏见;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教育科学中的性别偏见.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关注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