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魏源与龚自珍是好朋友,他们都是近代经世派的领袖,但他们在宗教思想和创作风格上颇有不同。就宗教思想而言,如果说龚自珍是由儒入佛,由禅宗而皈依天台,那末魏源则是亦佛亦道,禅净双修而以净土为归。 龚、魏二人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魏源比龚自珍小两岁,他早年(嘉庆甲戌,1814)也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又于道光戊子(1828)游杭州,“晤钱伊庵居士东甫,从闻释典,求出世之要,潜心禅理,博览经藏。延曦润、慈峰两法师,讲《楞严》、《法华》诸大乘”,而钱伊庵和慈峰二人又都是龚自珍佛学上的密友。  相似文献   

3.
清代湖湘历史名人魏源,从小就喜欢安静,常常一个人独处静坐,也不太与其他孩子嬉笑打闹。他人看书时,他就在一旁静静守候,不吵也不闹。一日,爷爷魏至顺外出归来,发现小魏源不知何时爬上了书房中高他许多的太师椅,还翻出一本绢包封面的硬壳书,一本正经地看。魏至顺感到奇怪:一字不识的孙子怎么看得懂书呢?可看孙子的神态,是那么专注,乌黑发亮的眼睛眨也不眨。魏至顺在一旁站了好一会儿,发现小魏源两眼牢牢  相似文献   

4.
武官村大墓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21页“武官村大墓”,是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者1950年和1976年两次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安阳河)北岸的武官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发掘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以前的教材或一些参考书上称它为“商王大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第33页图一八,就还是称“商王大墓”,两者实际是一个墓葬。为什么改名称呢?这是因为解放前后在安阳和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一些发掘,在殷商王陵墓中,武官村墓葬还不算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个中型墓,就武官村发掘的墓葬,它算是较大的,故改名武官村大墓。  相似文献   

5.
苏州虎丘山东面山塘街上有座“五人墓”,是明代为反对魏忠贤阉党而仗义捐躯的五位壮士之墓。“五人之墓”四个大字是当时八龄童韩磬所写。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初,浙江官吏魏大中因触犯奸贼魏忠贤而被捕,在押往京师途中经过苏州,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的吴县人周顺昌,在盘门水滨置酒相迎,欢叙三日,并将季女许配魏大中之孙。魏忠贤得知后大为恼怒,即派旗牌官捕捉周顺昌。苏州百姓  相似文献   

6.
《竹书纪年》为汲冢《竹书》中的一种,为晋武帝时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之墓时所发现。故又统称《汲冢书》。因此书系科斗文竹简,有“数十车”之多,后世又无传存;加之其出土年代和出土之王墓说法不一,故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而斥之为“汉后人伪作”。《竹书纪年》所载王年及其历史事件均与相关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物及青铜铭器所载完全一致,其天象记载亦与历史的实际情形相吻合,足见《竹书纪年》真实不伪。  相似文献   

7.
据新华社报道,沈阳近日发现一个东汉中晚期墓葬群。墓葬群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沈洲路一个棚户区改造工地上。目前,通过对两个保存完好的墓葬进行挖掘,已出土三十多件汉代随葬冥器文物。其中1号墓墓壁、墓顶已坍塌,墓底长4.05米、宽2.18米。在“人”字型排列的墓底青砖上,一具头北脚南置放的女性尸骨呈屈肢侧身状。随葬品有陶耳杯、陶盆罐钵和手串珠、铁簇。2号墓葬为3人合葬墓穴.其墓室、墓道的制式,均与一号墓葬相似。随葬品有博山炉、魂瓶、陶灶等泥质灰陶器碎片及铜手镯。另外2座墓葬破坏严重;墓室完全坍塌。考古专家认…  相似文献   

8.
魏源的儿子魏耆说魏源的祖籍在江西太和县,而《辞源》《辞海》只讲到历史上山西、云南、安徽三省设有太和县,却没有关于江西太和县的只言片语,但说历史上的江西有泰和县。依《辞源》《辞海》之说,若魏源的祖籍在太和县,就不可能在江西,若在江西则应该是泰和县。考历代史志,江西历史上确有太和县,但明萧执《洪武志序》关于太和县得名的天人感应说法,不足为信。泰和县不仅江西有,安徽也有。故《辞源》《辞海》关于“太和”“泰和”的辞条,叙及历史上的太和县与泰和县,都应作相应的修改。  相似文献   

9.
魏源货币思想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理论界对魏源货币思想的偏见 魏源的货币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怎样认识其货币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这一问题上,部分学者、专家存在着一些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缓本急标”问题 “重本抑末”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魏源却大胆地提出“缓本急标”、“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在其所著《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中阐述的“富民说”思想,是他的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阐述魏源这一思想,以就教于方家。 一、“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魏源认为民富与国富是相辅相成的,而以民富为先,国富随之,只有民众富了,国家才  相似文献   

11.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距离酒泉市城区以西约 8km处 ,抢救性地发掘出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魏晋墓葬 ,推测这座墓可能是西凉王李的墓。此魏晋墓葬距地表 2 0m ,前后两个墓室 ,还有 1个较大的侧室和 3个耳室 ,墓室长 2 2m ,墓室总面积有95m2 。墓道长近 70m ,墓道两壁呈 3层台阶状。下部两层台阶上两侧各有 5个小龛。由于前代盗墓者的盗掘破坏 ,此魏晋墓仅存 2 0余块彩绘画像砖。根据这处墓葬的规模巨大及周围地区已发掘的魏晋墓 ,这么大的墓葬可能是“王”一级的墓 ,据史书记载 ,在酒泉地区的王只有西凉王李。酒泉魏晋墓的墓…  相似文献   

12.
从墓葬的形制与结构判断,西高穴大墓应该是一座东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由出土的圭可以确定其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某一个王的墓;由出土的具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质器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西高穴大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晚期被封为魏王、死后曾被谥称为魏武王的曹操.因此,考古学界对于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的判断正确,定性准确.以两宋为界,北宋以前,曹操高陵的所在,文献中一直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疑问,更没有所谓疑冢之说.自南宋始,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产生并流布开来.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曹操高陵的西晋被盗以及后来北宋的修复有关.曹操墓在西晋被盗后,墓葬暴露,其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难辨识;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  相似文献   

13.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史初期的先进思想家之一,是正式主張向西方学习而又热心研究当时中国实际問題的思想家,是具有丰富学识的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有:古征堂内外集、圣武記,海国图志、春秋繁露注、孔子年表、盂子年表以及其所輯的“皇朝經世文編”等。其中“圣武記”和“海国图志”最为人所推重,其子魏耆撰  相似文献   

14.
《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魏源未认识到王学之错在于“格物”之对象仅限于“心”,且是一个瞬间(过程),魏源当然也不能认识到朱学之错在于人为设定一个“天理”,人只须求比理便可达圣道,而是认为朱学“格物”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对象,即“意、心、身”。格物方能致知,所格之“对象”有所缺失,则“致知”亦有问题。在魏源看来,“修身以上为本”那么,作为“择善明善”的“致知”在朱熹那里就没有作为《大学》之本的地位了。换句话讲,朱熹丢失了具有本体作用的“致知”,因其将作为本的“意、心、身”丢了。 由此看来,魏源仍然强调人之主体地位、强调人之意识活动,强调道德的自修自律。封建时代之文人大多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所谓圣贤之道全由人自己修练,故多强调道德之反省,试图通过内修自省走上圣贤之路。绝大多数企图有所作为的文人都试图在通向圣贤之路上修桥、补路,结果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便都涌来,谁也逃不脱唯心主义之框框,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也不能避免主观虚构假想,总在唯心。魏源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泥潭,他在补朱王唯心主义之漏洞,便自然而然地染上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魏源的子系后裔和女系后裔的概况,提供了探究魏源后裔的信息,对于深入研究魏源与魏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有专门的墓葬风俗,一个显赫的人死去后,要在他的墓中放入金银珠宝,器物牲口甚至是活人作为陪葬品。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器物对研究相关时代的背景与风俗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汉墓到明墓之间的陪葬品出土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中国墓葬风气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综合     
西安发现秦始皇祖母陵墓经过一年多考古勘探、发掘与仔细研究,考古专家近日认定,西安市长安区的一座大型陵园的主人是秦始皇的祖母。该墓葬是迄今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4条墓道的墓葬。专家认为,此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陵墓的建设与规律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这座陵墓的墓主人,在挖掘初期,专家们就依据历史文献和秦国陵墓的规律等认为,它有可能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在试掘两座陪葬坑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皇帝级别的6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由民间传说入手,同献与实物互为印证,从而提出与前辈学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即朱熹不仅有风水信仰,而且提出“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现实的状况有如“中国又现‘活人墓’”,既触目惊心又令人堪忧。人们怎能不鉴往知来?,我们认为,传统“孝”论的合理内核仍是民族的伦理精神资源,介“孝”道的载体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迁移-公墓、安息堂或生态陵园亦可成为人们祭尊先人,寄托哀思的场所。因此,从殡葬改革的层面进行深刻的人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源文化思想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对魏源的文化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旧学根基与魏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魏源是由中国传统文化熏陶、造就出来的中国近代早期的知识分子。他有着深厚的旧学基础。从其问学、治学的道路看,他15岁“始究心阳明之学”,17岁补为廪生,从此便“名闻益广,学徒接踵”。1815年(嘉庆二十年)22岁时入都,得交庞儒硕学,向胡承珙请教汉儒家法,向姚学爽请教宋儒之学,又跟从刘逢禄学习公羊学,并与龚自珍一道切磋古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