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请敬畏规则     
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他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  相似文献   

2.
郑洁 《教学与管理》2012,(10):15-1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强调从幼儿时期进行严格的行为训练,无论是几千年前《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读物中的谆谆告诫,还是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到中学为止所设置的面面俱到的常规,无不体现了"桑树从小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人性假设。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中小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里守规则》文/陈梦敏图/星星鱼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有一天幼儿园里来了一个叫古里古怪的小妖怪,凡是它碰到的小朋友,都会变得古里古怪,不遵守规则。就在它要把幼儿园的规则全都吃掉的时候,小朋友们及时发现这样做是错误的。最后在猴子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都能遵守规则,小妖怪的魔法消失了,它灰溜溜地逃走了。  相似文献   

4.
周辉 《考试周刊》2014,(19):189-189
<正>游戏是深受学前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生活"。而在儿童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行为的约束,则没有游戏可言。"游戏的本质特征是规则",因此,一切真正的游戏都是规则游戏,旨在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不管是游戏的规则还是规则的游戏,都对儿童的发展有价值和特殊意义。一、游戏秩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屡见不鲜,幼儿总喜欢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中心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如果真有所谓的天堂和地狱,那么,天堂的规则应该比地狱的规则更详细,天堂的人应该个个堪称遵守规则的模范。甘愿接受规则约束的心灵是真正自由的心灵。相反,无视规则、对抗规则的心灵是被魔鬼钳(qián)制着的不自由的心灵。在规则面前低头,是人类崇高精神的最佳体现。有规则看守的世界,才是高贵生命的圣洁花园。  相似文献   

6.
规则与规定是同义词,规则即制定出来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定.法则与规则的意义是不同的.法则即规律,规律的意思大家都清楚,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刘小娟 《山东教育》2012,(12):30-32
民间游戏,如跳皮筋、捉迷藏、滚铁环等,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孩子们的游戏变得"高级"起来,曾广为流传的民间游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6,(5):70-76
语言和规则及遵守规则的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维氏前期基于逻辑演算的语言规则趋于机械单一,脱离生活实践;其后期基于语言游戏的规则论述正是对前期思想的批驳,阐明了遵守语言规则是社会规范与不断练习之下的实践行为,是赋予词语意义的语境使用。遵守规则是自觉的习惯行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增添创意、带来乐趣。  相似文献   

9.
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都对语言游戏有所描述。他从关于数学基础的相关章节出发,探讨“数学作为一种游戏”的规则,逐步梳理了数学游戏与遵守规则的关系,以及数学计算、数学证明与理解规则及解释规则之间潜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敬军  敬文君 《班主任》2020,(3):20-22
<正>规则,是学生成长的必须,是班级发展的必然。然而,因孩子们对规则理解不够到位,或者内心不够认同,所以,言行常常与规则脱节,导致规则形同虚设。为了帮孩子们树立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我们做了如下尝试。一、给孩子一个明白(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规则只有被理解、认同,才有实际意义。当规则不能解释行为时,班级容易出现秩序混乱;当学生不认同规则时,他们还会"揭竿而起"。为此,在每一条规则宣布实施之前,我们都要尽可能生动地给学生解读,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姚纳 《山东教育》2011,(33):34-35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游戏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万般皆下品,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1,(7):42-43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中,规则教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规则教育中,教师往往依赖于奖励和惩罚,让幼儿被动地遵守规则,然而让幼儿仅仅依靠他律来遵从规则,其效果往往是不长久的。一旦外在压力消失,幼儿的规则行为可能就不复存在了。要想使规则教育取得切实、长远的效果,培养幼儿的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他律转化为自律,让幼儿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指南》针对社会领域“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一目标提出教育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这一建议启发我们,规则教育应当和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应当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案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杨晓利 《考试周刊》2014,(3):188-189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内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深受各年龄班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体验角色的情感和态度,了解基本的规则,克服自我心中的倾向,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关心。角色游戏具有象征性、娱乐性、自发性质,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典型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培养幼儿良好规则意识的教育功能。游戏可以让幼儿轻松建立并遵守规则、掌握分辨是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就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分析是要通过分析语言的形而上学用法消解哲学问题,让语言回归到日常使用中。从语法分析的独特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他所假想的遵守规则悖论就是一种脱离日常语言游戏的哲学问题,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构,是由于受表层语法的诱惑对语言进行错误使用的结果,因此这种悖论是需要被消解掉的。从更深层的一种意义上说,这种蛊惑的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生活形式,被用来解说规则的语言虽然武断,但永远无法跳出我们的生活形式和习惯的制约和建构。这个悖论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语言所展开的生活形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黎巴嫩贝鲁特美洲大学的Richard Yorked先生对世界英语教学的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应该承认,现在老师讲的太多。需语言实践的不是老师。而是他们的学生。而且所有的讲述和说明终究不会帮助学生学会语言的,他们将只能学到有关语言的某些知识”。所以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诸敏 《家教世界》2013,(4):275-276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养成一定的规则行为,从而为他们在集体中能够真正从事自主活动提供保障。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有了规则的约束和指导,每个孩子都生活在和谐与秩序中。  相似文献   

20.
王琴 《考试周刊》2014,(86):191-191
<正>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园中班(4—5岁)是建立幼儿规则意识、理解规则意义、学会遵守规则的关键期。在此时期对他们进行有关规则的理解、养成方面的教育,将会促进幼儿终身发展。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幼儿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忽略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守规则等。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