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讨论了速溶茶粉生产茶饮料时原料、工艺、设备配置等方面的质量保证的条件,并给出了上述因素的具体参数和注意事项,以便给中小型饮料厂的茶饮料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的速溶茶新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不需特殊设备等优点,为开发利用低档茶,提高其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当归挥发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与微波辅助萃取法两种方法提取到的当归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和含量分析。当归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藁本内酯。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当归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最高,可达60%,但挥发油收率只有1.9%;溶剂微波辅助萃取得到的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含量较低,为30%-50%,但挥发油收率有2.6%。4.4%。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的螯合工艺,以谷朊粉水解物为原料,七水硫酸锌作为锌源,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微波螯合时间、微波螯合功率、反应液p H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经研究确定最佳螯合条件为:微波螯合功率为350W,微波螯合时间为8min,谷朊粉水解物与锌离子质量比为3∶1,反应液p H为8.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74.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微波萃取八角茴香油的方法,探讨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萃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比常规的索氏提取的提取率高,且提取的时间只有常规法的1/80,在功率650W、辐射时间200s、溶剂用量80ml,可得到较好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微波辅助萃取大蒜有效成份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萃取大蒜有效成份,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本法具有: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单、节约能源等优点实践证明微波辅助萃取的效率是索氏萃取器的1000多倍,能源节约600倍  相似文献   

7.
微波—酶法处理超临界流体萃取黄姜皂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波-酶法处理盾叶薯蓣,然后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皂素,并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皂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微波—酶法处理,有利于萃取操作的进行,提高了萃取效果。正交试验所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60℃,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4 h,夹带用量为20%。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萃取儿茶素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微波萃取法并结合正交试验研究提取儿茶素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对儿茶素与茶多酚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在以儿茶素为评价指标时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为400W、乙醇浓度为60%、萃取时间为70 s、料液比为1∶20,在此条件下,儿茶素的得率和含量分别为8.9%和26.6%,高于以茶多酚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微波萃取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萃取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且具有设备简单、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强、重现性好、省时省溶剂、节能环保等优点.本文就微波萃取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天然产物中的生物碱、黄酮、苷类、多糖、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的提取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萃取技术从红苋菜中提取苋菜红色素,并对苋菜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路线是合理可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苋菜红色素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常用食品添加剂和几种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1.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利用水提取方法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三个因素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验证实验对单因素考察结果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茶多酚溶解度增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不利于多酚的稳定;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茶多酚浸出量也随之增加,但时间过长茶多酚在溶液中发生氧化损耗;随着料液比的增大,茶多酚的浸出率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40min,料液比为35倍.  相似文献   

12.
以丙酮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分别采用微波法和超声波法进行正交试验,探讨了茶叶废料中提取茶单宁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提取法效果较好,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60(g/g),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5 min,丙酮浓度为70%,茶单宁的提取量达215.04 mg/g.  相似文献   

13.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图书馆内部的通讯联系和交流、图书馆与外界联系和交流以及在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大量的单轴棘轮和蠕变试验,建立了描述该材料单轴短时蠕变演化模型。根据已有的棘轮效应研究结论,该材料的蠕变变形的多项特征与棘轮变形规律一致。提出了棘轮效应和蠕变变形机理一致的假设,认为棘轮变形实质上是材料在应力循环中的瞬时蠕变变形累积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一套棘轮变形的蠕变算法以计算材料的棘轮变形,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证实该假设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相似文献   

15.
微波法对提取姜黄素的强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微波的作用下,从姜黄中提取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取剂为70%的乙醇溶液;剂料比1:15;微波功率240w;微波回流时间3min,与产率较佳的乙醇加热回流法和酶解后碱水回流法相比,微波法的萃取效率是前的100倍,是后的83倍,且萃取率是三中最高的,可见微波法对提取姜黄素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且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行业标准GB1415。  相似文献   

16.
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中重要的污染源.为了有效控制甲醛的释放,对茶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所得提取物配成除醛剂,可以用于去除甲醛.选择加液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提取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所得产品对甲醛去除率可以达到61.77%.为了能够充分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还对茶叶进行多次提取,发现多次提取物除醛效果明显下降.3次后提取物几乎不再有除醛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难教难学的特点,任课教师采用现场实践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充分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实际教学应用表明该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普洱茶的特级、三级、九级三个茶样进行五分钟沸水冲泡处理,测出相应的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探讨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浸出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级别的降低,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减少;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浸出含量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下脚料在发酵型茶酒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曲霉发酵酿造茶酒的原料中添加制茶下脚料,实验对比测定了发酵前后各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物料中各营养含量分别为,总糖(302.2±3.29) mg/g,还原糖(126.3±7.46)mg/g,多糖(175.9±9.05) mg/g,粗纤维27.1%,氮(40.64±1.06) mg/g,游离氨基酸(47.04±0.75) mg/g。发酵后物料中总糖(199.1±1.64) mg/g,还原糖(29.07±0.34) mg/g,多糖(170.0±1.30) mg/g,粗纤维18.8%,氮(37.02±0.86) mg/g,游离氨基酸为0 mg/g。发酵前后物料总重量利用率39.4%,各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分别为总糖60.06%,还原糖86.01%、多糖3.35%、粗纤维30.62%、氮8.91%、氨基酸为100%。发酵茶酒的酒精度达到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