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马凤祥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178-179,186
本文在我国没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前提下,在现有的法制框架内,探讨在民事案件中适用宪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试图解决纯粹发生于民事主体之间的宪法权利纠纷。本文从我国民事案件中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的困境入手,分析在我国难以适用宪法的原因,从理论到司法实践中,找到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的根据,以及法院适用宪法裁判民事案件的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1776年7月4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是日定为美国国庆日。  相似文献   

3.
包括电子政务在内的电子通讯技术,推及开来更广的当代科技的进步与发达,迟早都要被纳入宪法和宪政的调整和规范之中;与此同时,宪法学和宪政理论也迟早要面对这样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阐述了当代电子通讯技术高速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影响和新电子通讯技术对传统宪法和宪政所造成的挑战,并提出了宪法和宪政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复议立法因受制于“非司法化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在制度上还是在实务上都已经使行政复议陷入制度失灵的困境。因此,需要借鉴海外行政复议司法化的经验,彰显行政复议的准司法性质,在此基础上重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本文从行政复议的体制、缺陷、准司法化改革模式等方面谈了笔者对司法化改革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郭大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198-198,118
长期以来,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处于虚置的状态。究竟哪种宪法解释模式更适合于中国,学界对于这一问题有着不少分歧。结合西方各国的经验及我国的实践,设立专门机关执行宪法解释职能,将有助于构建一个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宪法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6.
宪法监督是指为保证宪法实施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和制度.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是由最高权力机关行使违宪立法审查权的社会主义型.此种宪法监督模式虽然具有权威性、准确性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十分必要.本文将在简略介绍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7.
宪法适用包括两个层面:宪法诉讼中的宪法适用、合宪性审查中的宪法适用.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还不能进入诉讼,初步建立起来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并没有得到实施.究其原因,我国的宪法适用存在制度和现实实施上的困境.基于我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稳健的方式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活动需要由当事人来启动,裁判文书的拘束对象也必须是适格的当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起诉时所确定的当事人在后来的诉讼中可能发生变化,即当事人变更。通过这一讨论提出问题,欲就当前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变更方面的司法理念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制定当事人变更规则时应当遵循的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公民劳动权属于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一项重要权利,世界许多国家的宪法中都明确规定了劳动权,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劳动权的含义和性质又有很大的区别,我国宪法对劳动权的规定,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人权。  相似文献   

10.
法治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而宪法监督则是依宪治国的关键.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没有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违宪审查较为薄弱.所以,加强宪法监督,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权的基本组成,诉权是公民权利救济的司法途径,也是公民接近正义的基本保障.少数民族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使其诉权的实现不能与国家法制化进程同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规定的平等权、自治权、立法权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宪政基础,民族语言、诉讼费、起诉权、应诉权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主要内容.民族立法、法律援助、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诉讼解决纠纷的基本定位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宪法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 ,并直接使用“精神文明”概念的宪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宪法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及规定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秋萍 《内江科技》2008,29(2):66-66,99
本文阐述了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则意味着要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通过对受教育权的法律界定及法律救济必要性的分析,主要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申诉制度和实现宪法司法化,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有机结合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仲裁司法监督在对内国仲裁和涉外仲裁方面实行的“双轨制”,对内国仲裁的司法监督主要限于“实体”方面,仲裁司法监督的内容缺少“公共秩序”条款的限制,仲裁庭的权力过小。今后我国应当逐步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具有高度助益的社会生活制度,但是,它像其他大多数人定制度一样,也存在一些弊端。“法律的这些缺陷,部分源于它所具有的守成取向,部分源于其形式结构中所固有的刚性因素,还有一部分则源于与其控制功能相关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活动需要由当事人来启动,裁判文书的拘束对象也必须是适格的当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起诉时所确定的当事人在后来的诉讼中可能发生变化,即当事人变更.通过这一讨论提出问题,欲就当前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变更方面的司法理念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制定当事人变更规则时应当遵循的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末,最高人民法院印发通知对我国传媒与司法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了通知文件印发的背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传媒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探讨司法权威的特征入手,分析司法权威的形成要素。论述了上级法院主动提审案件对我国司法权威的负面影响,建议在我国未来的立法中,取消上级法院的提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犯罪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施行为。它既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又是区分犯罪预备与未遂的标志。作为犯罪形态理论中的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问题,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通说理论实际上采取了形式的客观说,但形式的客观说本身因其存在诸多的弊端而成为正在衰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