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中国的校长,是很不容易的,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无措手足,无所适从。有的抓住了“现实”,却丢弃了“理想”,自然会招致“应试教育”一类的非议,气虽壮却理不直;有的守住了“理想”,却忽视了“现实”,结果是“阳春之曲,和者盖寡”,你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但大家就是不买账。难道“理想”和“现实”之间真的就是这样非此即彼、水火不容吗?陈耀方校长以自己的教育实践作出了有说服力的回答:二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是应当也是完全能够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但毋庸置疑,教育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教育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和探索。一、困惑:教育理想在现实中的异化与错位新课程改革是从新世纪开始的,它的现实背景是被人们形容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中国教育状况:今天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也正是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对峙状态中走出来的。无论如何,“素质教育”也好,“应试教育”也好,新课改也好,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长伟 《教育学报》2008,4(4):80-87
古典教育哲学的范本《理想国》虽为学术界反复解读,但大都认为柏拉图提出的金、银、铜铁的三类人的划分以及相应的教育,蕴涵着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但这样的解读遗忘了柏拉图是以“高贵谎言”的形式叙说这样的划分和教育的,“谎言”的背后才是教育的“真相”。进而言之,柏拉图只是叙说了一种高贵的教育理想,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他也无意去求得实现。倘若将之实现于教育现实,那将会把教育秩序与教育哲学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诞生、实现、刷新理想的过程;教育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使教育的理想成为教育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理想教育说到底就是“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从这里出发,我们认为理想教育应当包含树立理想和实现理想两个部分,前者是理想的价值说明,包含什么是理想,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生理想的设定和取舍等;后者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包含如何用理想来指导实践,如何通过实践去实现理想,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方法及其所要求的相应素质等.任何一个完整的理想教育过程都是由树立理想和  相似文献   

6.
<正>创建一所理想的学校,是每一位校长的理想追求。何为理想学校?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能促使差异个体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的学校无疑就是一所理想的学校。如何在现有班级授课制下打破学生心中已经固化的阶层认知,成了许多学校的一个现实课题。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但或许是因为措施是碎片化的,或许是没有理念作指导,或许是因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或许是因为没有坚持去实施,效果都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元宇宙”是在现实宇宙之外制造一个虚拟宇宙,那么文学艺术就是“元宇宙”的一个重要版本。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可以看作是主角进入“元宇宙”的故事:堂吉诃德在虚拟的骑士世界中努力向人生理想迈进。首先,堂吉诃德确定了骑士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其次,他将文学世界当作了现实世界而浸入其中;最后,他通过模仿虚拟的文学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走向自己的理想。在虚拟的“元宇宙”中,堂吉诃德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一问题的思考之于当下的“元宇宙”热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理想是否“真”的问题的探讨既是人们区分理想与空想的内在根据,也是我们进行理想教育的认知前提。理想是否“真”的问题从认识论上考察就是理想有否包含了现实可能性的问题。一旦对理想的现实可能性确信不疑,那就能形成对理想的科学信仰,从而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促使人们为理想的实现而自觉地奋斗。  相似文献   

9.
艺术教育不应拘泥于“当下”,而应放眼于普世,应为提升全民族的审美化与审美精神服务,此为艺术教育的理想;其实现方式应以“开放性”为始发点,以艺术素质教育为其实施机制,并以艺术教育工作素质的提高为根本;艺术教育理想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社会各方的参与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理想的教育却不易得。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复杂系统,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的管理者都担负着创造民族未来的责任。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是国民精神世界的晴雨表,也是这个国家发展前景的预兆,关注当下的教育就是关注我们自己未来的命运。目前,我们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家  相似文献   

12.
秦璞 《现代教学》2014,(Z2):92-94
<正>一、理想信念教育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构想,是指向未来的,但是对未来的理想则是植根于现实,而现实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因此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贯穿历史、当下和未来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今天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国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执着的梦想,不了解历史就无法了解"中国梦"所承载的中华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培养人,是旨在形成有智慧的人,亦即使人能以智慧的方式把握他的"生活",不管是当下的生活,还是未来的生活。这种把握也就是要对世界、人和生命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要超越当下现实,对未来的可能性提出追问;要超出有限的事实,对无限的理想世界提出追问,从而凝结成一种人所特有的终极目的——关于人及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简言之,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和社会臻于至善!所以,真正的教育是要给出一个精神意境,为人们开辟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人民加速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步伐,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助力实现美好生活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命题。从现实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当下与未来,开启了“弘扬马克思主义辩证之域”“追求马克思主义幸福之境”“夯实马克思主义实践之基”三种场域;从理论之维来看,“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既要关注“现实的人”,也要关注“现实的事”;从目标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指导人们进行理性的训练与选择,培育出兼具德性、自由、理性的“好人”;从实践之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培养情感、促进交往三种方式帮助人们“成己”与“成物”,从而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5.
文雪 《辽宁教育》2013,(6):18-18
教育培养人,是旨在形成有智慧的人,亦即使人能以智慧的方式把握他的“生活”,不管是当下的生活。还是未来的生活。这种把握也就是要对世界、人和生命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要超越当下现实,对未来的可能性提出追问;要超出有限的事实,对无限的理想世界提出追问,从而凝结成一种人所特有的终极目的——关于人及人类社会的崇高理想。简言之,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7.
论"新教育"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开放、互动的复杂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关涉高等教育中的教师教育改革。当下,基础教育改革初步完成了“理念更新”、“课程重构”,正在向“教学改革”推进,这为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不仅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现实依据,也是教育理论教学和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育背景“理想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人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理想,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但对理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为此,我开展此节班会,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想的意义,正确对待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二、教育目标认知方面:明理想之义,知道理想要扎根现实、符合实际;明白理想应对社会有价值,平凡人生中也有理想。  相似文献   

19.
抽象的、完善的全面发展教育只能作为人类教育的终极理想.而具体的、现实的“全面”发展教育却都是受制于一定历史条件的、趋向全面发展教育终极理想的“片面”教育。选拔和考试是造成现实中素质教育“片面性”的两个客观因素,这就是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的历史前提目前我们只能在选择和考试的历史条件下去“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应试的教育”既可姓“应试教育”也可姓“素质教育”。考试这一工具完全可以用来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选择和考试作为一种制度背景和条件,它们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又是有限度、有条件的。选择和考试可以为培养“社会人”的公共必备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党组织应牢牢把握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引导他们摆正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崇高理想与“三观”的关系;引导他们明确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定信念,树立为实现理想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勇于实践和艰苦奋斗。为实现崇高理想奠定诚信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