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到步入科学殿堂,屡屡获奖,成为中国神经生物学领域最具权威的院士之一,……历经了身份的变化、战争的洗礼、机遇的诱惑,他的人生旅途,虽没有令人歔欷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却始终伴随着拼搏的艰辛、失败的折磨、成功的欣慰。李朝义的研究之路,从他24岁那年便注定终生。  相似文献   

2.
六月初的北京大学,没有骄阳似火的酷热,满眼的葱绿让人尽享心旷神怡之情。当是欣欣向荣之季,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教授,访谈中,王教授身上那股积极创新、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如同这一季欣荣的葱夏般深深的感染和打动了记者。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我国第2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走进了教师节首倡,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先生的家,就教师和教育智慧问题进行了专访。对教育理念更新、课程教材改革、考试制度完善等当今教育发展中必须面对又十分敏感的话题,王先生都坦诚直言。他对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与很多同时代的人不同,他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坎 坷,一直处于时代潮流的边缘。不管是国内战争 还是十年动乱都没有给他的生活造成切身的影响。从初 露锋芒的少年到国家“青苗”,从声学专家到“中国芯” 的制造者,再到受人仰慕和尊敬的院士……他一路平坦 走来,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波澜起伏,从容镇定地演奏 出如歌的人生行板。  相似文献   

5.
中科院院士名单公布!房喻教授当选了!2021年11月18日早上8点,看到朋友圈里刷屏的信息,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科研团队成员刘静激动得冲出电梯,直奔办公室。此时,房喻早已坐在办公桌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房老师反而比较淡然。他就是这样,总跟我们讲,尽力把该做的做好,让过程尽量完美,结果并不重要。简单祝贺后,他们就讨论起团队的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去年年底,本刊策划推出“课程改革,下一个十年”专题,有近百名教育界人士积极参与并发表了对课程改革下一个十年的期望与畅想。2011年第12期,我们刊出了部分文章和观点摘登,杂志面世后,读者反响热烈。本期继续发表相关文章与观点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2):136-136
2009年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博士生导师都有为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并在文化路校区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人生的旅程”的报告.院长孙天华、副院长蒋志民、科研处处长王明泉、物理与信息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刘继英、主任李汝良等领导和我校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相似文献   

8.
75年人生如白驹过隙,当年同济大学的风华少年如今已是我国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专家,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他负责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防科工委及各种省、部级项目近20项;获得美国发明专利两项、中国发明专利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及科技进步奖两项,国家教委及省部级奖13项。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IEEE高级会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员。  相似文献   

9.
我和冯端先生可以说是忘年交了,从1978年起我就多次采访过他。他70岁生日的祝寿会,至今还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1993年6月11日,海内外物理界可以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张立纲、冯戬云、甘子钊、赵忠贤、唐孝威、杨国桢、陈创天、蒋民华、王业宁、闵乃本等聚会在南京大学,以研讨21世纪凝聚态物理发展的形式祝贺我国凝聚态物理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冯端教授70寿辰。国务委员宋健、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联名发来贺电。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张立纲教授代表海内外的华人物理学工作者,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发…  相似文献   

10.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F0002-F0002,F0003
正马志明,男,祖籍山西省交城县,1948年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7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是文革结束后我国培养的首批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数理统计学会(IMS)Fellow。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科学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以人为本,立足本土,汇聚学科队伍,积极拓展,构筑地方高校学科平台,统筹兼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进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十八大确立的新思想、新目标、新举措,分析当前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对于小康社会建设的影响,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培养小康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创造学的学科结构和科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学作为以创造力、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20世纪30至40年代萌生于美国,60至70年代兴盛于日本,80年代被引人中国并获得重要发展。创造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和尚处在孕育、萌生过程的数十门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可以相对地区分为普通创造学、理论创造学科、边缘创造学科、应用创造学科、分域创造学科、隶属创造学科等六个学科群组。创造学应当整体性地归类于介于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数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学科交叉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进行学科交叉的理论依据,指出学科交叉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阐明学科交叉的四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5.
Problem-solv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strands i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But much of the problem-solving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discipline-based contexts;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how students, especially individuals, solv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To understand how individuals reason about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we conducted an interview study with 16 graduate students coming from a variety of 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During the interviews, we asked participants to solve two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problems on the topic of osmosis. We investigated participants’ problem reasoning processes and probed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general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specific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Through a careful induc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ir responses, we studied how disciplinary,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fluenced their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solving. We found that participants’ prior discipline-based science learning experiences ha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ir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olving. These influences were embodied in their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the strategies they used to integrate different 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the attitudes they had toward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in general and specific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by reveal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ary learn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olving.  相似文献   

16.
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11工程”为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科总体布局基本完成后,应把重点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即抓学科建设的水平。在学科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几个关系,以学科建设和发展带动高等学校的总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学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化树 《教育研究》2006,27(4):85-88
学科建设是大学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大学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大学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立足创新、突出优势、优化结构、发展应用、扶持新兴的原则,根据大学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依托重点学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改革学科投资模式,发挥投资对提高学科创新能力和学科竞争力的作用;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科学管理,注重制度创新,确保学科建设取得良好的效益;构建检查评估机制,加强学科评估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抓学科建设 ,必须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 ,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明确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一、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院校地位的主要标志。世界上一流的大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一流的学科。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业单位与学科组成的矩阵结构。一方面 ,教师在学校的院、系等具体单位中活动 ;另一方面 ,他们又活跃在与国内外密切相…  相似文献   

19.
以科技论文写作为导向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重点集中在听说和阅读上,往往忽视了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而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本文通过以科技论文写作为导向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建构,探讨了专业外语的一种可行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读写相长、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本理念与高校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益。因此,应营造自由的学术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通过运用激励手段,从改变教师的精神状态入手,改善教师的情感体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