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年轻的教师执教一节低年级的语文公开课,一段生动得体的谈话后,进入了生字的复习阶段。学生们显得训练有素,加上低年级的孩子喜爱表现,所以在认读生字时,这些学生不但读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一个刚读完,另一个马上站起来大声读,一个比一个读得响亮。听课的老师都情不自禁地连连点头。轮到一位文静的小女生读了,只见她猛地站起来,张开小嘴刚要读,却又停住了。年轻的老师一边用教鞭指着那个生字,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看得出,老师在等待,在给她时间好好回忆。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小女孩还没有读出来。这时所  相似文献   

2.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3.
最近常常温习特级教师薛法根的那节《天鹅的故事》,每次重温都会生发几多感触,特别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教学环节:师:第一遍读要大声地读,看谁读得认真。读好了就把手举起来。生:……(全班同学都开始大声地读课文。)(大约过了五分钟,大部分同学先后读好了,教室里在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小。最终只听到一个小男孩还在结结巴巴地读着课文。很快,这个小男孩就意识到全班就剩他一个人没读完,所以他疑惧地环顾了一下其他同学便立即停了下来。)师:(走上前,微笑着,边伸出手示意边亲切地说)读完,读完呵!小男孩:(接着读)我当时……离它们……  相似文献   

4.
一群小女孩在练习跳水,所有的孩子都已勇敢地从三米跳板跳下水时,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没有跳。这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但是恐慌却写在她的脸上。老师在旁边鼓励,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但是她就是害怕,害怕得泪水都已经流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群小女孩在练习跳水,所有的孩子都已勇敢地从三米跳台跳下水,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没有跳。这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但是恐慌却写在她的脸上。老师在旁边鼓励,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但是她就是害怕,害怕得泪水已经流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一群小女孩在练习跳水,所有的孩子都已勇敢地从三米跳台跳下水,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没有跳。这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但是恐慌却写在她的脸上。老师在旁边鼓励,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但是她就是害怕,害怕得泪水已经流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鼓掌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屡见不鲜。但老师们在运用时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暂且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责令式在《嫦娥奔月》的教学中,一位学生较为流利地读完课文的部分小节。也许执教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他问道:“读得怎么样?”一片沉默。“难道不好吗?”“读得好……”学生间陆续发出一些低微的声音。“既然读得好,你们怎么还不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学生为何不鼓掌?也许他们认为读得并不怎么样。事实上,读得的确一般。然而,在教师的责令下,学生还是违心地鼓起了掌。指挥式在二、三年级的几堂课中,都频频出…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雯雯,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声音特别小。一次接力朗读课文,轮到她了,我心里一犹豫,还是决定让她读。我用目光暗示她,她怯怯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读得慢。”我笑了,抚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着急,慢慢读。”她读得真的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下来的,而且声音也很小。读完之后,我第一个鼓起了掌,孩子们也都为她鼓起了掌……课下我想,假如我不给她朗读的机会,也许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永远“包裹”起来,封闭起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节语文课,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把“读书”这个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习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在课堂教学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导读”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而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初读时只给一两分钟的时间,在学生还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教师发话了:同学们,读完了吗?其实,就是班里的一些尖子生也还未读完,但在教师发话后,课堂上很自然地静了下来。因为学生习惯了,他们知道:这是老师向我们发出信号,让我们停下来。这样一来“,初读”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一次笔者在校教艺切磋日听一位老师上课,课上教师叫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大家说说该生读得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站起来评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读得没感情。”读的那位学生当然很沮丧,垂头丧气地坐下去了,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未置可否,又继续喊其他学生读。  相似文献   

11.
一次笔者在校教艺切磋日听一位老师上课,课上教师叫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大家说说该生读得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可站起来评价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读得没感情。”读的那位学生当然很沮丧,垂头丧气地坐下去了,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未置可否,又继续喊其他学生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当学生读完一篇课文或一段话时,我们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常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种评价的过程既是学习他人的过程,又是自我提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关照整体,读故事师:今天,盛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民间故事,题目叫作——生:(齐答)文成公主进藏。师:这个故事,我不说什么,同学们先自己快速地读,读完之后,你要梳理一下:题目说文成公主进藏,那从课文的哪里到哪里写的是文成公主进藏的经过呢?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完后再梳理信息。打开书,快速地读这个故事,开始。(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师:好,我看同学们读得都差不多了。这个故事读下来,故事的内容读得懂吗?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 老师请小朋友们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读时教师板着脸,毫无笑意。读完后,老师淡淡地说:“读对了,请大家一齐读。”然后仍然无任何表情地看着学生读生字。学生见此情景,也读得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14.
何为“有感情地朗读”?在很多公开课上,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立马拿捏起腔调,“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教师一句“你读得真好!  相似文献   

15.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采用了“开火车”认读的方式巩固生字读音。“火车”开得很顺利,可轮到一位静的小女孩时,只见她猛地站起来,张开小嘴,刚要读,却又停住了。我一边指着那个生字,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希望她不要紧张。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可她还是读不出来。这时,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她身上,教室里出现了难  相似文献   

17.
一堂语文课,老师正在组织学生深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突然一个女孩子举起手来说:“老师,他(指同桌的一位男生)在给课本插图上的小女孩涂口红呢。”此话一出,教室里一片哗然,不少孩子嘻嘻笑着,转过头去看那位用彩笔给插图人物涂口红的同学。而他已经自觉地站了起来,低着头,满脸通红。怎么办?教师似乎很痛惜已颇有点凝重的课堂气氛此刻荡然无存,略一停顿,便带着沉思的眼神,和蔼地问大家“:在这又冷又黑的大年夜的晚上,你们想光着脚卖火柴的小女孩,会涂口红吗?虽然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长头发,那头发打着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但此时此刻…  相似文献   

18.
洪朝拨 《新教师》2019,(10):55-56
目前,语文教学虽强调朗读,但也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只强调读的次数和形式,不注重读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许多种读的形式,如默读、轻声读、听读、领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看起来读得挺热闹,其实读得很麻木,学生只是茫然地读,还来不及思考,就得马上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最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二年级识字课。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12个生字。随着上课铃响,老师走上了讲台,拿出一张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读拼音、读字词。读过3遍之后,老师要学生从第一组开始,一个接一个,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读。每次学生读完,教师都笑容可掬:“读得真好!”。为表示赞赏,老师还不时引着学生鼓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先看一则案例。学习北京版教材第三册《王冕学画》一课时,老师先叫学生画出其中描写荷花、荷叶的句子与词语,接下来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看谁读得最棒。前两个同学读得都不错,第三个同学是个女生,显然,她的朗读没能得到老师的认同,在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下,这个小女孩又读了一遍,但和前一遍相比仍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小女孩低下了头。老师也显得有些失望,但马上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没关系,咱们听听其他同学是怎样读出这种喜爱的感情的。”……下课后,本来想找到那个小女孩儿交流一下,但她却一溜烟儿地离开了教室。于是那个“低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