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云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3):52-54,57
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文化知识的教学,教师必须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素养的习得贯穿于整个英语翻译教学过程。文化摄取的内容有以下几点:按词的文化史涵义翻译,使学生掌握词语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采用"借义法"翻译,以丰富本民族文化;让学生注重文化赋予词汇的附加意义,避免词汇链错位现象;教给学生运用"意译法"及"加注法",以增进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对语言的翻译也离不开文化。英汉两个民族间的在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出现了词汇空缺、语义联想差异及语义错位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就应对其中的文化因素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忠实地再现源语中的文化因素,在翻译教学中可以教学生采用移植法、借用法和意译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大势所趋,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导入,注重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使他们意识到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交流。通过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以文化词语的翻译为例,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4.
韩丽红 《山东教育》2004,(18):43-43
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英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了解英美国家的“心灵语言”——社会文化。所以,文化教学应与语言教学同步、互补,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同时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化走进英语翻译课堂作为翻译专业的全新实践形式,在拓宽翻译专业学生眼界、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推动翻译课堂优化升级等领域作用显著。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以地方文化走进英语翻译课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重申地方文化走进英语翻译课堂的筛选原则,以“茶文化”与“陇南文化”为例,从文化背景、翻译特点以及翻译策略等方向入手,详细探讨地方文化走进英语翻译课堂的实践思路与具体措施,以充分发挥地方文化在英语翻译领域的实际效能,为英语教师日后高效开展地方文化走进英语翻译课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突出文化教学,重视和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知识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在了解该语言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语言。教师可以介绍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在听力口语教学过程中积累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教文化,在翻译中运用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忽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应试成绩很高,  相似文献   

8.
郑玮  姜君 《现代英语》2023,(19):123-126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翻译在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要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要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文章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教材的选取,典型文本翻译的实践以及翻译报告的撰写,使学生在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因素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翻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只有深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知识,不同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及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才能进行成功的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治旅游资料的英语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文化方面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如"紫气东来"、"山门"等。词汇方面从专有词汇、四字格、旅游景点名称和文化特色词汇4方面,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如音译、意译、增补和省略等。  相似文献   

11.
国外现代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转变”:一是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中心目的。即“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取代传统的“以语法知识为中心”的教学;二是强调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蕴.即“以文化为中心”的有意义的文化教学取代“以句法为中心”的机械的句型训练;三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亲自使用外语,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英语翻译能力作为外语知识及语言各方面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是教师们力图实现的目标之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翻译教学对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法知识巩固及文化素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在提高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效果的同时锤炼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本着实用、有度的原则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培养,并且通过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不断促使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工作良好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3.
英语翻译教学既要向学生讲解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也要将训练与学习置于文化教学的大环境下开展,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而提高语用能力和翻译水平.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将文化意识当作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课程目标,意味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英语翻译教学中要认真完成的任务.将文化自觉意识渗透到英语翻译教学中,能够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增强人文素养,扩宽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认识到丰富多彩的语言.重点对英语翻译教学中培养文化自觉意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渗透策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化翻译论认为翻译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在翻译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失的因素。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在文化翻译论的指导下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用失误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不了解英汉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不了解英汉两种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不了解英汉两个民族价值观念的差异;不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礼貌的文化变项值的不同。对以上这些差异的忽略均可导致误解或谈话中断。为了减少和克服语用失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语用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的文化意识、社会习俗以及价值观的深入了解,因此避免语用失误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语法、词汇教学的同时,重视语言功能的教学;加强背景知识介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正确处理其与英语能力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比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给英语翻译者带来的困扰更多、更复杂。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7.
翻译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在的文(target text)中再现原文(source text)的思想内容,促进文化交流。文章从分析东西方文化意义完全不同的两组对应词“龙”和“dragon”与“东风”和“west wind”入手,阐明了翻译中的直译是值得推崇的文化传递途径,其能保留原语文化,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能丰富译语文化,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能促进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蓝财英 《考试周刊》2010,(15):87-89
本文拟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技能现状、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原则目标及定位和实施,提出正确认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辩证地看待各个教学流派。阐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修养的重要性.以及适当的大学英语教材编排和课程设置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方法及业务水平方面的提高和改善.并在大学英语翻译测试手段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玫 《海外英语》2011,(2):101+103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任何翻译都与文化休戚相关。因此,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一定要了解这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该文以在我院进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为基础,讨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分析了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旅游已成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重要产业,以CNKI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技术对中国民族旅游三十年的知识生产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普遍性分析。民族类、师范类和研究类院校是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是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其研究路径从文化本身到文化持有人;知识生产的理念是从最初的开发为主到近期的开发和保护并重;知识生产的价值从最开始单一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旅游开发到“输血转造血”的旅游扶贫发展到“个体认同-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民族旅游对国家政策有积极的响应态度。并进一步指出知识生产的理论与实践机制:民族旅游知识生产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围绕民族文化的景观展演与真实性的发现,知识生产的实践土壤是政府引领下的民族旅游包容性发展,未来的知识生产需要学科合作的紧密性与创新性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