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8名技能大赛参赛选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7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团体辅导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辅导前后采用中国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显著,而对照组心理弹性和交往焦虑得分差异不显著。团体辅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戒毒人员与普通人群的交往焦虑状况进行对照分折与考察。研究显示,吸毒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心理层面,对戒毒人员的交往焦虑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从民族、性gU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针对戒毒人员的整个心理环境进行心理矫治;2、营造轻松、平和的戒毒环境;3、重视戒毒人员认识与理解能力的提高;4、注意女性在交往焦虑方面的特殊性;5、重视对少数民族戒毒人员的教育和民族地区禁毒宣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心理资本间的关系,采用交往焦虑量表、职业决策困难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测查了207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2)心理资本在社交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当心理资本进入回归方程时,社交焦虑对职业决策困难的预测系数从0.350下降到0.205(t=3.047,P〈0.05)。  相似文献   

4.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际关系焦虑是因人际交往紧张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主要表现在对现实或想象的人际交往情境感到过分担心、紧张、焦虑,甚至抑郁,还伴有失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并对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在本案例中,求助者和同学、老师交往时感到困难,害怕交往,甚至和同学产生矛盾,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学习。心理咨询师根据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评估,结合心理测验,做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并辅以合理情绪疗法,达到了的预期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羞怯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2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交往焦虑和自尊呈现显著的两两相关;自尊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焦虑也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4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和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自尊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32.32%;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自尊的影响受到心理弹性的调节。研究表明,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还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弹性可以有效避免由童年期心理虐待引发的低自尊,从而预防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归因、分型与相关因素,采用多种心理量表与问卷对有不同程度交往心理困惑的302名贫困生进行交往心理状况探查。结果显示:贫困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自卑敏感型、孤独偏执型、交往焦虑型、羞怯恐惧型、嫉妒怨恨型、多疑戒备型、虚荣攀比型等心理障碍。所以,人际交往的自我认知与交往能力、情商水平、人格的差异等主观因素是贫困生引发各种交往心理障碍的主要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师范生心理的不成熟,少数师范生在交往中被动、紧张、焦虑,本文就师范生社交焦虑的干预与疏导的途径与方法阐述个人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师范生心理的不成熟,少数师范生在交往中被动、紧张、焦虑,本文就师范生社交焦虑的干预与疏导的途径与方法阐述个人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边缘儿童往往表现为心理焦虑,行为偏差、交往不畅、游离群体等心理症状或行为问题。他们是有特殊需要的一类儿童,但其在正常教育机构中的特殊需要并未得到满足,生存现状不容乐观,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边缘儿童问题给予及时关注和心理干预。本文通过个案观察法和访谈法分析边缘儿童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心智化教育减缓边缘儿童边缘化倾向;通过沙盘游戏减轻边缘儿童焦虑情绪和交往不畅;通过涂鸦游戏减少边缘儿童行为问题,以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丁爱梅 《成才之路》2009,(36):65-66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等。根据《五年制幼师生社交焦虑的调查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在抽样调查的610名学生中,只有41%的学生在社交中处于基本无焦虑,58.9%的学生存在轻度焦虑,近37%的学生存在中度和重度焦虑。因此,作为幼师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对学生心理疏导的重任,帮助学生走出社交焦虑的阴影,为学生今后顺利走向社会,克服交往障碍,和谐与人相处,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奠定基础。作为课题组成员,我承担了三年级交往焦虑学生的心理疏导任务,下面就结合对小A的个案辅导谈谈如何使学生走出社交焦虑的阴影。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不仅是物质问题,贫困会对大学生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在对贫困学生进行物质扶贫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扶贫。勤工助学对高校贫困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焦虑心理,锻炼贫困学生交往能力、消除心理闭锁,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消除贫困生的偏激心理等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校园体育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负性心理活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主要负性心理活动问题体现在心理适应障碍、厌学情绪、心理焦虑、自卑感强及人际关系敏感等。校园体育文化能拓展交往空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转移了注意力,并间接进行了心理宣泄,提高了心理健康素质。体育活动也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使人格及意志力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双困生"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等因素造成的在经济上相对贫困、学习上又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双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分析了"双困生"落差下的自卑心理、压力下的焦虑心理、交往下的挫伤心理、疲劳下的厌学心理等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帮扶对策。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氛围、创设交往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来解除学生学习的焦虑,让学生享受到交往的快乐并提高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适应性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及可能的路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283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家庭适应性在父母过度保护对青少年交往焦虑的影响上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家庭适应性越高,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交往焦虑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8.
蔡武 《成才之路》2011,(13):20-20
当前农村中学生存在心理偏差的现象日益严重。这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心胸狭隘、耐挫能力差、过度焦虑、心理脆弱、不愿也不善与人交往、甚至敌视他人(包括老师和家长)、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经常不上学或离家出走。严重者,无助绝望,抑郁  相似文献   

19.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高交往焦虑华侨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名从小在国外生活目前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华侨大学生为对象,了解高交往焦虑华侨学生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状况.结果显示,高交往焦虑华侨学生比低社交焦虑侨生有更为明显的交往焦虑体验,他们的社交焦虑特点与其所采用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相一致,而社会支持对高交往焦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区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区中的交往呈现出活跃度较高、思想动态更为复杂、心理矛盾与焦虑并存等特点。梳理当前教育界的相关领域研究,对于探究网络社区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