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不同性别柔道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和结论:少年柔道男女运动员对于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其各项指标呈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也存在区别。提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连续大运动量运动,以间歇大运动量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2.
现今的运动训练虽然已从自然阶段、新技术阶段、大运动量阶段进入多学科的综合训练阶段,但大运动量训练对长跑运动而言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原则,大也要讲科学。一、运用脉搏测试进行监控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是,即要大到机体的机能与代谢产生较深刻的变化,又要使机体经过不定期中、小运动量的调整自然达到恢复,这就需要科学地监控。  相似文献   

3.
对长跑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的运动训练虽然已从自然阶段、新技术阶段、大运动量阶段进入多学科的综合训练阶段,但大运动量训练对长跑运动而言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训练原则,大也要讲科学。 一、运用脉搏测试进行监控 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中,比较难以掌握的是,既要大到机体的机能与代谢产生较深刻的变化,又要使机体经过中、小运动量的调整自然达到恢复,这就需要科学地监控。  相似文献   

4.
国家体委1958年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要求,时间过去了26年。我们在这期间,通过训练实践,多次反复,时至今日,对大运动量训练的认识,还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已故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的大运动量训练,使日本女排多次获得世界冠军。澳大利亚游泳教练的大运动量训练也是有成绩的。在举重训练中,保加利亚式的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力法,使他们的运动员举出了三倍体重(56公斤级挺举170公斤、  相似文献   

5.
研究恢复过程,了解恢复过程的特点,对于制订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和确定训练间隔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不同训练程度的运动员所能承担的训练量各不相同,同一运动员由于各时期的机能状态不同,其负荷量也不一致.在各项训练中,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对运动员所能接受运动量的能力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和确定合理的训练间隔.训练实践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是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最有效的手段.运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退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卫兵 《体育与科学》1998,19(4):42-43,4
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对过去从事大运动量训练的老年退役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与普通中老年职工进行对照,以进行较科学的评价,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长远影响。本文认为,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必须科学地进行并实施有效的医务监督,而且在他们退役后也要进行有效的卫生保健,尽可能减少大运动量训练对心血管系统长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足球的大运动量训练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在贯彻大运动训练原则的实践中,反复较大。目前,对于我国足球训练究竟要不要贯彻大运动量训练原则,如何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问题作一次全面的综述。旨在让广大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情况,以便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控制训练过程,使训练科学化。一、关于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传统的训练观点认为,要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进行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中国女排能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也正是得益于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训练。无数实践证明:竞技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断加大训练负荷的条  相似文献   

9.
恢复训练在现代中长跑训练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中长跑训练为了使运动员获得较好的成绩,都必须从事大运动量训练,伴随而来的就是疲劳的产生。如何才能使运动员的疲劳更快的消除呢?因为训练结束后恢复得好和坏与运动员的成绩息息相关,目前运动成绩的竞争,也就是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恢复效果的竞争,谁大运动量训练结束后恢复抓的好抓的紧,就可能成为明天赛场上的获胜者。  相似文献   

10.
前言大运动量课是大运动量训练的核心内容。为了达到稳步提高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之目的,就必须要客观量度足球大运动量课,尤其是符合当前足球发展趋势的高强度密度足球大运动量课的训练负荷,使教练员适时明确所安排的训练负荷的效果,反馈控制训练过程。长期以来,国内足球科研工作者运用跑动距离、次数、时间等外部负荷指标和尿蛋白、运动中心率等生理指标,对比赛和大运动量课的内容、形式和掌握强度密度等方面大有益处。但这些指标尚不能为量度大运动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间,澳大利亚著名教练员卡莱尔夫妇来我国进行讲学和指导训练,在这期间国家体委组织了调研组,通过十几天来的调研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材料,根据这些材料联系我国当前训练工作情况,对今后训练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从国内外的理论和运动实践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是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正确途径,目前世界上运动成绩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些国家,如美国、苏联、东德等,他们的运动量同样也是最大的国家,一般年训练量都在300万米左右。我们要迅速改变我国运动成绩落后的面貌,也必须继续走大运动量训练的道路。运动量包括数量、强度、密度、时间四个方面,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引起对机体负荷的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在竞技场上战胜对手,夺得好成绩,有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便采用大运动量训练,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使自己原有的技术水平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为什么大运动量训练后成绩反而欠佳呢?这是因为机体的运动能力都受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的限制和制约。大运动量训练后影响比赛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由于大运动量训练而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暂时降低,而且短期内不能马上达到恢复或超量恢复水平,如果大运动量训练后马上参加比赛,这样就会影响血液携带氧的能力。运动时人体的摄氧量远远满足不了机体激烈运动的需要。由于摄氧量的减少,必然导致肌肉工作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运动训练理论的不断完善,教练员对800米跑的训练也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由过去的大运动量训练已经转变为以强度为中心的训练方法。然而800米跑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训练时间、间歇时间、训练的量与强度、组间次数等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训练水平。所以,本文就800米  相似文献   

14.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
多年实践的经验证明,大运动量训练是提高体能,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手段。为获取优异的运动成绩,教练员必须扫清贯彻大运动量训练计划的诸多障碍,这其中保护好肾脏,防止“运动性血尿”的发生,使肾脏在高强度长时间大运动量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量的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并由此提出了科学安排运动量节奏的运行机制,文章提出:运动训练中,运动量也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由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三大规律,综合目前的研究,提出安排运动量节奏的形式为“大→小→中质变提高(新的)大→小→中”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讨耐力运动对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安静、小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负荷下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Mn-SOD、CnZn-SOD)、血乳酸测定.发现小运动量训练后SOD、MDA值与安静状态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大运动量训练后SOD、MAD与安静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耐力运动与短时大极量运动一样可导致体内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一、掌握运动(训练)量为了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自六十年代以来,各个运动项目都在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和大运动量训练.虽然教练员都想运用好这一训练原则,但是,由于水平不一,采用的方法手段不同,其效果必然也各不相同.大运动量这个"大"字,到底以多大为宜,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将在1980年全国中学生体操选拔赛中囊括全能前四名的广东男少年体操队的日常、集训、赛前训练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贯彻执行党的“两严一大”的训练方针,是提高羽毛球运动技术水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能否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也是一个队伍政治思想作风的反映。根据羽毛球运动对抗性强、争夺激烈、速度快、灵敏度高、技术难度大等的特点,以及我们队员的身体素质、技术状态、性格特点等因素,我们的运动量是随着队员的训练球龄和训练水平而逐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中掌握合理的运动量,对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利用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和其他一些生化指标来测定运动量大小和科学地掌握训练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重视的研究动向之一。据我们初步观察认为运动后血清酶、特别是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变化与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类型、受试者的健康状况、训练水平等因素有关。一些学者认为,在急性运动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