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报刊与小说的勃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说从文体格局的边缘至中心的巨变 ,是 2 0世纪文学转型的重要方面。这一过程与近代报刊息息相关。后者以其传播特质与资本主义企业性质 ,分别从器物、制度、思想意识层面上向旧有体制发起了冲击 ,引入了改良的印刷术 ,培育了读者市场 ,冲击了言禁。确立了现代稿酬制度 ,在舆论上提升了小说的文体地位 ,直接推动了小说界革命 ,最终把小说推到了文学舞台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贵州桐油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桐油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桐油成为民国时期贵州对外输出的最大宗货物,可见桐油贸易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长期以来,有关贵州桐油市场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择民国年间贵州桐油市场作为研究的课题,以弥补理论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万县因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桐油出口市场以及川东地区最大的桐油集中市场,加之政府设关对桐油市场贸易进行管辖,使生产者、中间商和出口商构成的贸易体系得以逐步完善。桐油贸易在万县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带动了万县手工业、金融业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桐油商人队伍,由此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助推万县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中美《桐油借款合约》是抗战初期美国对华的首次援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为了偿还借款,国民政府对桐油实施统购统销,湘西的桐油业在这一时期种植面积增加,传统的运输路线发生改变,交易系统亦发生重大变化。中美签订"桐油借款"之后,传统的湘西桐油业发生了很大改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近代桐油业的研究主要涉及桐树的种植、桐油生产加工和桐油主要产区的产销情况两方面,对桐油主要产区的贸易发展过程和市场整合情况有较为仔细的论述。但对近代桐油业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从总体上看近代桐油业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6.
农村非政府组织渐次兴起,并逐步成长为公民社会中新兴的力量之一。为规范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必要从其勃兴的动因入手进行研究。只有深入分析并真正挖掘出农村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动因,才能为进一步研究并定性农村非政府组织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兴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桐油主要产于四川和湖南、湖北、浙江等长江流域省份,还有部分产于广西。长江流域便利的水运体系使长江沿线四川、两湖地区出产的桐油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汉口转销海外。桐油作为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出口大宗,一直位居对外贸易数值的前列,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6,(4):93-97
在民间助学的支持下,宋代江西官学兴修频繁,规模宏大;书院数量更为庞大,居全国之首;进士大量涌现,为统治者提供了大批可用人才。虽然宋代江西教育的勃兴有很多渊源,但民间助学的热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力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市民社会的繁荣和权利、利益多元化。原有单一向度的国家治理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这要求我们导入现代社会治理理念,进行现代社会治理。经济法以其独特的品质在现代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行现代社会治理也促进了经济法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隋唐五代时期,藩镇跋扈,民生凋敝,尤其中唐以后社会暗杀之风盛行,藩镇各霸一方,私蓄刺客以仇杀异己,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尚豪侠。反映在文学上,武侠小说盛行,其数量之多,品味之高,艺术之成熟,使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到了宋代,武侠小说基本上沿袭了前代武侠小说的特点,总体来说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商人是一个包罗各行各业的复杂职业群体,是指从事各种形式的商业、金融业或工业活动的人。文章对近代商人掘起的社会结构背景进行了具体考察分析,总结概括了近代商人掘起的群体趋向以及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1840年后,船山学经邓显鹤、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人挖掘整理得以复苏,由湖湘风靡而影响全国。在近代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船山思想都如同酵母,对思想界的嬗变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洋务思潮、维新思潮、辛亥思潮无不有船山思想的浓厚沉积。  相似文献   

13.
股票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从生产商品化、商品货币化发展到信用证券化的必然产物.中国近代股票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新式企业及新的生产关系的认识,使国人心理抗争意识增强,促进了国民心理开放,培育了国民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4-20
清中后期,团练势力开始崛起,这种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保卫基层、消弭基层社会动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团练为切入点,考察了晚清云南团练组织的兴起、发展、向"团保合一"的演变及其最后的角色转变。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了晚清时期云南基层社会控制的演变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原本以中华为是的日本传统文明观,先后经历了脱亚入欧、脱欧归日和脱日入美的三次转换。尽管每次转换都具有某种质变的意义,但新文明观的确立并不意味传统文明观的泯灭,当入欧、入美取得成效之时,往往也是发现传统、试图再造日本式新文明的起点。日本的文明观转换留给世人的重要警示是:逆境时知耻而后勇,与时俱进以调整和更新落后观念,则后进者可以奋起直追;顺境时不骄不躁,理性地看待自我和他者,则国家、民族可以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从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直至心理层面的变迁,中国教育也随之作出相应变革。审视曾经有过的成功与失落,是当今中国教育面对文化冲击进行更理智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是帝国主义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大米、面粉,掠夺中国的大豆、豆饼等农产品资源,是一种不公平的、掠夺性的进出口贸易,其根源是帝国主义利武力在华攫取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使中国丧失了关税和贸易自主权;同时,近代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和腐败的清朝政府媚外欺内的关税政策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饮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是生活状态最为直接的体现,同一地区往往因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脉络而形成相似的饮食习惯,进而沉淀为同一饮食文化圈。陕北地区虽属同一文化圈,陕北三边地区处于宁夏、陕西、内蒙古交界处,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织地,其饮食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