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藤野先生》一文,以前曾教过多遍,但每当上完这一课,心情总是不能平衡,觉得自己在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转变、文章的语言特点上,都没能讲透,不够到位,有一种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先生的感觉。为此,在再教此文时,我给学生拟了这样一个阅读提纲:1、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4、本文语言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以下简称《拿》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也是高中语文的传统重点篇目。《拿》文以其结构严谨、思想深邃、语言精粹为显著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引学生从总体上领悟议论文写作的范例,因而展示《拿》文的结构提纲是帮助学生理解《拿》文的有效教法。1990年及以前的人教版老教参中解读为因果推理结构的《拿》文提纲,因其对总体结构把握不准且较为粗糙,已鲜有采用者。近年来影响较大和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新教参”)中提供的《拿》文的结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我的教…  相似文献   

4.
一种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立意时受到启发,从而确定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要求学生利用想像写一篇作文《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这篇文章写什么呢?文章要体现一种怎样的思想呢?这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立意,从而确定自己要写文章的中心思想:课文中的小女孩生活怎样?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对小女孩怎样的感情?你对那个小女孩态度怎样?一个又冷又饿、无人疼爱的小女孩如果来到我们身边,你会给她些什么?通过提示,学生一般都能确定主题。另一种训练方法是: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写作文的实…  相似文献   

5.
我教《黄继光》一文时,抓住“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三个感叹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品味感叹号在句中的作用。在学生反复自由朗读、细细品味的基础上,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①感叹号有什么作用?②这二个感叹号在文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③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学生懂得了感叹号在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文命题与阅读解题是一组对应关系,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结合阅读教学解题,教给学生命题方法首先,教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学生在写自由命题作文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事,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我选择标题与文章主题内容都有密切联系,对全文内容概括最鲜明、最精炼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定要争气》、《伟大的友谊》、《小英雄雨来》等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通过解题、学文,回应标题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如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先让学生看课题,说说文章是写什么?目的是表现什么?从课题中哪些词语看得  相似文献   

7.
《藤野先生》一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课文。以前我教完这篇课文后,常用“我的老师”或“我的×××”这样的命题来指导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但这样做法,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体会。后来我重教这篇课文时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在分析到藤野先生“惜别”赠照相这段文字时,我启发学生说:“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感情这么深,临走那一天,藤野先生会不会去给鲁迅送行?”“最后分别的地方可能在哪里?”“当时他俩的心情怎样?”在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我又进一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要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怎样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呢? 一、揭示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文章思路从文章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它存在于文题和行文之中。在学生学会生字新词之后,教者要根据文章思路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并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是记叙什么的,是通过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或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从而揭示文章思路。如《手》(六年制九册19课)一文的教学,教者出示几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的线索:①文章是记叙什么的?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讨论,弄明白了文章是记叙白云冈公社大磨岭大队教练组组长陈秉正的;是通过他农业劳动技术全面、高超,教练农活  相似文献   

9.
《在仙台》一文主要写了藤野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和“教我学医”的三件小事。有的教师在教学“最初印象”这部分内容时,还没深究下文便直接概括得出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严肃认真”、“学识渊博”等特点,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有悖于作者的写作思路,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细细推敲文章,发现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  相似文献   

10.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两大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她板书课题后就问学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你们反对什么?  相似文献   

11.
【总体阅读思考】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怎样提出自己的论点?二、本文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本文主要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述?有什么逻辑特点?整体结构如何?【阅读入门指津】一、这是一篇论述文。一般来说,为了论证的方便和明晰,论述文的作者大多在文章一开头就要点明自己的论点,使读者明自他要论证和阐述什么样的道理。本文一开头,作者就点明了文章的论点:“对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紧接着又指出对一事物可以有三种角度的判断:美的或丑的,真的或假的,善的或恶的。实际上也就是指出,对待同一事物,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本中有许多名篇,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文章。首先,教师应在教这些课文之前,作好写作安排。既使教者心中有数,又使学者学有目标。然后,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等规律,(任何知识都有规律可循)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咏物散文,可学习作者的构思方法。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初三册)没有重大的主题和宏伟的结构,没有华丽的文字和刻意的雕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专区初中招生算术试题的意见》一文一开始就说“当算术考试完后,考生议论纷纷,教师面面相觑,许多学生沉不住气,哭泣不止,什么原因呢?”作者归结到“在试题上。”我们认为主要的问题不是在试题上,而是在教师的指导思想上。学生以前为什么沉得住气?现在“哭泣不止”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只能这样设想: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到底应该学什么?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经典吗?学生不喜欢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不学?浅显的文章为什么一定要用两课时三课时来教?学生喜欢的好文章为什么不可以选来做课文?教师和学生为什么就没有选编教材的权利?这些问题常常在笔者脑中萦绕。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教育”上讀到黃慶生先生的文章後,我也想談談.自己對“背影”的認識。上學期我在前三課這個單元裏,只留下“背影”没有教。有些語文先生就問我爲什麽不教這一課,我的回答是:這一課完全是描寫小資産階級的情感,缺乏思想性。有的先生就說,難道無産階級就沒有父子之愛麽?有的就說,這篇東西的教學目的是  相似文献   

16.
巴金先生在《鸟的天 堂》一文中,饱含激情地描 绘了大自然中的一幅美丽 景观。学生在学习这篇课 文时,往往因为阅历所限, 很难真正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与内涵。如何使学生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美景中游览、玩味,并受到美的熏陶呢?备课时,我决定用画笔来创造意境,使学生去感受美。通过课堂实践,收到了奇妙的效果。 首先我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天堂”就是指南国的一株大榕树。接下来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清作者几次到大榕树下,每次都是什么时间,看到的都是什么景象,这些景象给作者什么感受,课文中哪些句子  相似文献   

17.
学生:老师,写作文是不是非要列提纲呢? 老师:大多数情况下是的,因为列提纲可以减少作文的随意性;特别是在写议论文时;如能先列提纲再写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那么,列提纲是不是就是安排一下文章的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再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景泰蓝的制作》一文,教了不下十遍,写下的教学后记,也不下十几篇。有时以为执行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因为先生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十分清晰,口语化行文,通俗易懂,教与学都没有什么困难。但心里还是不踏实。原因是许多学生多次问及什么是“铜器作”?“掐丝”后的毛坯到底是什么模样?等等。这使我感觉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这些地方也确实不容易讲清楚,总不能悬而不决吧?  相似文献   

19.
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是为语文。当前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浪潮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少说,让学生多说,就是在实施课堂改革,就是在教语文。但是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叶圣陶先生这样阐述:"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话。"全国知名教师贾志敏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另一知名教师薛法根先生则主张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语文课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20.
以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学生在写“游记”一类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毛病:见到什么写什么,没有重点;想到哪写哪,没有条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从指导阅读做起,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记叙事物的。如在指导学生写《游梁山》一文前,我就先指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绘制出作者游览示意图,弄清作者游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