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生于民间、出于习惯的地方性知识,是调整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乡规民约的自身内涵、云南多民族的社会特点以及当代法律的自身局限,共同为其在地区司法审判中的参照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具体适用的乡规民约需结合价值合理性、内容革新性以及公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别取舍。实质上,乡规民约适用于审判是国家对非制度化民间法的认可和民间法在现代社会的再生与再造。  相似文献   

2.
乡村社会中,禁赌是村民必须共同遵守的禁止性乡规民约.禁赌碑是乡规民约固化的结果,它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是以习惯法的形式执行着部分封建国法的职能.清代安康地区的禁赌碑文表明,乡民们对赌博的危害认识非常深刻,常常捐资立会,结社禁赌.违禁惩处时,以经济惩罚为主.罚戏是民间禁赌的智慧手段,体现着乡村自治的能力和水平.禁长、乡约是禁赌活动中的监督者和执法者,他们的村民身份使得禁赌执法时带有强烈的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乡约,习称"乡规民约",是古代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安康乡约主要出现于清代中晚期,它由乡民自发制定,并在地方官的推动和参与下成为官府维持乡村治安、执行法规的工具。其主要内容有:乡约组织、乡保职责、除害安良、严禁赌博、严查盗贼、捐置义仓、捐设义学、严禁溺婴等。它虽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乡治实践经验,对处理当今诸多社会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特殊的"族缘关系",使处于这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成员更愿意选择族群内部的纠纷解决方式。刑事和解作为刑事纠纷的重要解决方式,在民族地区构建法治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用。但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价值定位在民族社会整体秩序的建构上,需要对刑事和解在民族地区适用的路径进行选择,以达到国家刑事制定法与民族习惯法之间的互动与衡平。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乡政村治”模式日渐暴露出的新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后续发展,如何创新治理模式,走出乡村治理困境,既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笔者在全面归纳各种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贵州民族地区的“参与式“治理的典型个案,力求阐明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在社会结构和政治心理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乡村治理模式转变取向.  相似文献   

6.
从法律是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视角而言,法律有两种基本形式:国家制定法和习惯法。通过分析国家法和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冲突、强化、消解、渗透、弱化等互动现象,发现两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同积极作用及其整合之处。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理想的法律制定与实施应当是在国家法与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法及政府与民间之间找到某种妥协和合作,以此保护社会规范体系的完整和效力。双方应当克服各自的不足,相互利用支持,共同推动乌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枣山"和"大馍"作为豫东人民亲情联系的纽带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延续至今,这一民间习俗是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土交往伦理的体现。以"枣山"和"大馍"为特色的乡土文化传承不仅饱含着豫东地区乡民交往的特殊道德品质,而且也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中国乡土交往伦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乡村教师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担当新乡贤角色。基于浙、冀两地21名乡村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许多乡村教师认同自己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和协助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着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乡土情怀的内部驱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乡民的认可服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新乡贤角色认同的基本动力来源。因此,要内外因素共同发力,促使乡村教师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发挥新乡贤角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乡土教材,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映照出百年中国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的变迁,记录了它在乡土文化拯救以及爱乡爱国的民族精神的发扬上的独特担当。进入21世纪后,乡土教材陷入实质性困境。"乡土教材"作为一个特指的专有名词,以及特指的专门教科书,正趋于衰落。我国乡土教材的日益衰落似乎与乡村问题的日益凸显互为映照。而正是面对乡村问题的严峻现实,党的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的重大战略方针。振兴乡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充分发挥乡村教育的作用是意义深远的举措。但乡村教育不是举办在乡村的教育,它是充满乡土元素的教育。乡土教材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元素。乡土教材能够有效地保护、传承和认同迅速凋零的乡土文化,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由乡及国、爱乡爱国的高尚情感,能够加固日益荒芜的乡村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振兴乡村需要重启和发展并全面提升乡土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邓红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5):37-41,119
研究者扎根于甘肃省贫困民族地区的一所乡村小学,从儿童的角度了解在校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体验。研究发现,回族乡村儿童进入学校后经历着一个非常艰难的适应过程,如何改进低年级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儿童顺利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