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祜族习惯法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习惯法是拉祜族在生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不断新陈代谢的,是拉祜族的历史及其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它记录着拉祜族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贯注着拉祜族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拉祜族的文化心理素质,渗透着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是拉祜族人民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集中表现。拉祜族习惯法作为拉祜族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变异性,它随着拉祜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拉祜族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2.
回族习惯法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以中国本土习惯为表层的具有二元性文化特征的,通过民族宗教权威表现出的一系列秩序、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体现了一定和谐理念的信仰、伦理、财产、婚姻等诸多方面。回族习惯法为国家制定法之补充,因其历史传承性与在回族社区息纷止诉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决定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在汉儒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华夏大地上发生的,从唐宋元明清至今,各地回族都能够顺利地生活和延续下来,并与当地民族和谐共生,是因为这个民族不断汲取吸收容入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因此回族成长中极具包容吸纳的特点。这在散居在汉民族中的沈阳回族的风俗习惯表现尤甚。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以后,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从形式到内容等多方面发生了变迁,本文拟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突破、社会制度的变革、教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论证其变迁的原因,以期对该流域少数民族法治化的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回族习惯法是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回族习惯法的现实意义及与国家制定法的关系等诸方面加以认真考察,会发现回族习惯法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对我们研究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中的土家族习惯法与过去相比,在结婚要件、婚礼步骤仪式、离婚改嫁、族训家规、上门过继等方面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习惯法本身存在的缺点、宗族势力逐渐削弱以及国家法律的影响等。土家族习惯法虽然在发生变化,但其所蕴含的团结互助、男女平等和融入乡民生活的制度价值应得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女性都是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占主导地位,回族妇女亦是如此。但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受到封建纲常和礼教对她们的行为约束和限定,框定了她们卑贱的地位,使女性从未离开各种劳动,但地位却边缘化,一直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出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变着回族妇女的旧轨迹,家庭角色开始转变,社会地位得到改观,社会保障也赋予属于她们的权利,增强了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回族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多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女性都是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主要角色,占主导地位,回族妇女亦是如此。但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受到封建纲常和礼教对她们的行为约束和限定,框定了她们卑贱的地位,使女性从未离开各种劳动,但地位却边缘化,一直以"弱势群体"的面貌出现。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改变着回族妇女的旧轨迹,家庭角色开始转变,社会地位得到改观,社会保障也赋予属于她们的权利,增强了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回族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多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拉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他们传统的婚姻家庭习惯法在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变迁,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的冲击,西北地区回族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经济活动、宗教活动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较显著变迁;这种传统文化的变迁实为更高层次的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湘西苗族族内婚逐渐扩展为族际通婚,与之伴随的"恋爱节"、"媒人"以及婚礼仪式等婚恋习俗也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有社会变迁、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而且族群内部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文化互动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回族社区JAMAAT地缘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引发兰州市回族社区Jamaat地缘变迁的几个主要因素。特别分析了城市规划建设因素,建议在城市改建扩建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应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特殊族群社区,增强决策中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3.
灞桥是古代长安通向东方的必经之地,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灞桥的历次修建、使用情况,复原了不同时期灞桥的位置所在;认为都城位置、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了灞桥的频繁迁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两个水族村寨的田野调查,比较了两个村寨的民族习惯法及其不同变迁路径.在不同的外来文化冲击下,少数民族对其自身的习惯法体系及其维护机制的认同程度并不一样.在研究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时,必须注意到即便同一民族内部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创造了丰富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人类学的视角从壮族习惯法研究简介、作用、变迁、调适等4个方面作一简单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米族、蒙古族和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在经历了明、清两代的发展后,其文化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变迁.本文拟从政治环境、生计模式、宗教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明清时期云南普米族、蒙古族和回族三个民族文化变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浅析哈萨克族习惯法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习惯法来自于哈萨克族世代相传的习惯准则,主要是封建主的意愿、可汗的命令和汗的命令之下的毕的意见,还有审判实践以及毕的会议所通过的各种规章。7世纪末8世纪初,伊斯兰教开始在中亚传播,哈萨克族习惯法也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但真正开始变迁是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统治时期,主要体现在《头克汗法典》中。随着沙皇俄国的入侵,哈萨克族习惯法受到了再一次的冲击,沙俄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快俄化进程,对哈萨克族传统的司法体制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18.
王飒  梅峰 《考试周刊》2009,(47):152-15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文化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对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分析,探索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和途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田野调查资料,笔者分析了变迁语境下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的承载力。结果表明: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宅、传媒方面承载力很弱;在"五功"体系、亲属制度、教育体制、节日习俗、婚姻习俗、交往习俗等方面承载力一般;在丧葬习俗、禁忌文化方面承载力很强。同时,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承载力与文化层次、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广大藏区存在着丰富的习惯法,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习惯法更为突出,其广泛存在于各种官方命令、宗教教义、禁忌以及部落内部规定当中。藏族环保习惯法具有重要的文化及实践价值,因此,有必要将其通过地方化立法的路径与国家法整合,充分发挥其在现代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