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融媒体并不单单代表着传播媒介的融合,而媒介内容的融合也给了影视短片以肥沃的土壤.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娱乐和放松,而影视短片也在大众传播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围绕融媒体时代的影视短片创作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探讨了融媒体下的影视短片创作特点,之后从表演和创作两个层面,对影视短片的...  相似文献   

2.
高清单反摄像技术的应用伴随着单反相机的普及逐渐流行起来,并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优势。普通大学生,包括从事影视专业学习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专业电影拍摄的设备。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以低成本获取高品质图像的实用性及对短片创作的意义,进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大学生短片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专业教学实践思路的扩展。  相似文献   

3.
高清单反摄像技术的应用伴随着单反相机的普及逐渐流行起来,并体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优势.普通大学生,包括从事影视专业学习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专业电影拍摄的设备.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以低成本获取高品质图像的实用性及对短片创作的意义,进而进一步探讨其对大学生短片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专业教学实践思路的扩展.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短片近年来在青年群体中发展迅速,数量惊人,大有取代传统电影媒介的趋势,有不少学者认为数字短片是真正无功利的、个性化的新媒介文化。笔者则认为虽然数字短片作为一种具有青年亚文化气质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一定的抵抗性、反叛性等,但其反叛的力量却很有限,而且它最终臣服于主流媒介的商业和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5.
李晓彦 《东南传播》2018,(5):137-139
在传统影视传媒教育中,《视听语言》作为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主干课程,往往以理论教授为主,实践和理论是脱节的.本文以"微短片创作"这一时代热潮为依托,探讨了《视听语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影视创作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6.
高腾 《东南传播》2013,(7):92-93
当今社会是影像的时代,最具影像代表的艺术就是影视艺术。而特效短片作为影像艺术的一种,其表现性与创意性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魔力和个性特质。一个特效短片是由一系列镜头组合而成的,镜头是特效短片语言的基本元素。本文结合毕业设计作品《选择》,着重分析镜头运用的基本规律,探讨镜头语言在特效短片中的叙事和表意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婧 《传媒观察》2015,(9):24-26
中国当代影像生成把微电影看作短片这个前提是可疑的。通过追踪溯源和理论论证,我们认为,微电影不是短片,而是中国当代影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类型。本文首先对现存短片研究进行了整体概述,继而从学理推演的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得以出现和演进的内部理据和外部动因,并利用隐藏在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差异作出微电影非短片、两者共生共存的应然性判断。  相似文献   

8.
数字短片是用数字技术制作的短片,它属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文章从历时渊源、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的视角考察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在电影、电视、动画、网络和新技术、新媒体等相关范畴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数字短片发展嬗变的优势条件,以此来寻求自身与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整体性的平衡.用这种宏观的、整体的、系统的方法论来透视我国数字短片生态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纪实性电视短片中的细节是整个片子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渲染环境气氛、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睛之笔,在电视创作中提炼和捕捉生动的细节,并驾驭好运用好这些细节,是创作一部电视短片成败的关键,本文将在纪实性电视短片的创作中如何运用好细节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王夏妮  肖潇 《新闻世界》2012,(8):103-104
短片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高频率地出现在网络当中。现在的短片加入了众多的科技元素,无论是从他们的播放平台还是从拍摄技巧而言都有很大的进步。短片有DVD短片合辑、视频短片、动画短片和新闻短片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短片,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阙真 《文化遗产》2008,(2):26-31
广西彩调剧具有突出的平民化特征。一是表现内容的平民化,包括题材选择与剧中人物意识的体现。二是语言风格的平民化,如生活气息浓郁、方言与民俗民歌的融入。三是创作主体的平民化,体现在剧目创作与演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黎莉 《今传媒》2016,(7):89-90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打破了以往内地青春题材电影的“回忆”式叙事套路,转而关注当下正值青春的青年群体,从“不怀旧、无青春”的策略桎梏中挣脱而出,在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励志与正能量的积极态度;拍摄风格与叙事很好地借鉴了台湾青春电影“小清新”的镜头风格,给疲软的国产青春电影市场注入一阵清风;最后,在叙事空间的展示上,从封闭压抑的教室、食堂到开阔自由的天台、街道,饱含了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的寓意.  相似文献   

13.
陈曦 《报刊之友》2013,(7):106-107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纪录片作为公众话语的一部分,自然需要以受众为本位,寻找更适用于新媒体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纪录片的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体现出更新快、时效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对于纪录片,也应当像微电影一样来创作、分享、探索出适合时代传播特征的“微纪录片”。  相似文献   

14.
王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98-199
镜头语言是表现纪实性电视作品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国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运用丰富的影视语言和表现技巧,在坚持主次分明、充足摄影、综合运用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巧性、富有内涵的"镜头语言",切实提高纪实片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创作出艺术表现与题材内容相得益彰、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和民族审美追求的电视纪录片艺术精品,已经成为摆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吴娟 《东南传播》2015,(2):127-129
网络原创数字短片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却显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网络的开放性、民主性、交互性、低成本的参与性等特征,为数字短片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使数字短片能够快速、大范围地传播。网络原创数字短片是影像创作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趋势之一,改变了传统影像生产和传播体制的形态,开创了人们表达和交往的新形式。研究网络原创数字短片的传播环境和文化意义,对于展望网络原创数字短片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俊丽 《传媒》2023,(13):44-46
微时代下的视频影像呈现出更加多元复杂的景象。介于长片与短视频之间的短片,曾扮演过尴尬的角色,无法获得短视频的高流量与变现,也难以走进院线,赢得票房。近年来,随着短片节的涌现、拼盘电影的火热、多部短片获奖国际赛事等多重影响,短片迎来了发展机遇。本文力图以宏观多维的视角,探讨短片与中国故事的关联,从内容、影像及媒介三个层面探讨中国故事表达。  相似文献   

17.
2001-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和200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这两年度纪录片作品的主体,但总体来看,这类纪录片依然欠缺对普通人群的真正关怀,呈现出记录的表面性和琐碎性。从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看,这两年的纪录片几乎都采用纪录手法。一部分作品纪实手法更纯熟,制作更精良,另外多数作品的纪实手法比较粗糙。2001、2002年纪录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争议纪实手法、多样化与纪录片本体价值的表达;市场化与评奖问题;“电视台制造”与民间作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将边疆民族地区推向了与沿线国家交流互动的前方通道,而当下建构民族地区形象的天然优势载体之一便是影视短片.与传统大影视作品不同,形制短小的影视短片便于在新媒体时代进行融平台、加速度、深互动的传播.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地区形象建构可以借助影视短片打通"最后一公里":转换新的传播策略,由自我沉浸的"独白"转为开放性的"对话";变被观望的"他者"身份为主动编制、管理议题;重视小时空、细节化的细腻叙事,以共同促成民族地区及其文化的真实呈现与传统再生.  相似文献   

19.
余幕英 《传媒》2021,(16):48-50
湖南卫视的《路过零点》与日本NHK的《人生规划U-29》都属于以职业青年为题材的人物纪录片,以激励年轻人为主题,拥有较好口碑.本文从叙事情节、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分析,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并试图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创作策略,期望能为此类题材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旭明 《图书馆》2006,(6):52-54
本文介绍与分析了第三届青年论坛所体现出的创新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