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一,它的广泛传播,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的影响是广而深的。饮食文化传播的途径繁多,本文主要是研究饮食文化在电视剧中如何有效传播,以韩剧中饮食文化成功传播为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如何在电视剧中有效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自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兴盛,自媒体在各个领域极速展开。自媒体具有操作易、直观化、传播广、速度快、效果好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或不完备的特点。自媒体的特点在饮食传播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以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的自媒体是自媒体阵营中的佼佼者。利用自媒体传播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不仅扩大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的认知群体,更重要的是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亦是地方软实力的载体和体现。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和影响能力的加大,既增强了地方的软实力,也提升了地方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了地方的竞争力。"冰城吃货"自媒体矩阵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1,(3):78-79
杜莉四川旅游学院教授、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文化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包括《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丝路上的华夏饮食文明对外传播》《川菜文化概论》《巴蜀饮食文化纵横》《中华二十四节气菜》等。  相似文献   

4.
张稚鲲 《兰台世界》2016,(5):127-129
《饮膳正要》为元代御膳太医忽思慧著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和营养学专著。该书在中华饮食文化方面富有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家庭饮食保健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饮膳正要》对面食、菜肴、饮品等的记述,以新的视角,品读经典,体味中华饮食文化,以期对当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中华古籍传播和利用提供了重要平台.加快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是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必须解决长期以来古籍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作共建实现古籍数字资源的全面共享.同时在资源发布、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加强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协作.  相似文献   

6.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京菜、鲁菜、闽菜、粤菜等八大菜系及众多的名菜佳肴的确誉满全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空前活跃,有机会品尝我中华名菜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本文从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游戏产业是数字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的任务,也承担着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当下,国产游戏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国产游戏出海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以国产游戏出海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为切入点,采用SWOT分析法探析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视域下国产游戏出海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分别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创新发展策略,进而为数字化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变化,从最初的简单、单调的模式朝着复杂、声形并茂的方向发展。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使媒介物质形态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表达形式,并借助数字编码技术进行表达和传播,进一步促进媒介信息之间相互融合,使新闻传播效果有效提升。本文就媒介融合背景下,以媒介融合及新闻融合特点,以及传播效应进行分析,并对融合新闻传播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宗斌秀梅 《视听》2018,(11):178-179
《新疆味道》作为一部介绍新疆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让全国观众认识了一个舌尖上的新疆。在新的传播语境下,新疆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新疆饮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理性概括,结合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现状,提出推动新疆饮食文化传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懿焘 《东南传播》2022,(6):109-111
随着社交视频网站的兴起,美食短视频迅速成为传播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哔哩哔哩美食短视频为例,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饮食文化视频传播的特点。研究发现,互动传播是美食视频传播的重要特征。在虚拟身体共在、构建屏障排斥局外人、共同关注和情感共享基础上形成集体兴奋,获得情感能量,从而促进饮食文化传播,是视频平台饮食文化互动传播的核心逻辑。  相似文献   

12.
数字媒体是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数字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更高的开放性以及更便利的交互模式,因此也是现代社会最高效的传播工具。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而融合媒体正是最优的传播手段。本文以传统民族音乐传播为例,探讨融合媒体技术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特点,并讨论有效利用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开展民族音乐传播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3.
卢诗宇 《新闻传播》2023,(16):173-175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中,新媒体技术在此期间得到了持续的优化和完善。新媒体是指在各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的全新技术时代,比如网络、数字以及移动技术等。数字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网络传播便是其载体,在此种条件下,使信息传播和互动更加有效,其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在新媒体技术持续发展中,网络用户可以利用多种平台来发布和传播消息,例如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不仅丰富了交流方式,并且有效拓展了沟通空间。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来优化新闻传播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22,(1):55-56
<正>中华美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另外两个是法国美食和意大利美食)。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相比,中华美食有不少独具特色的优点。中国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饮食展开。本书围绕着"餐桌"这个意象,从食物变迁、饮食器具、烹饪方式、餐饮方式、餐桌礼仪、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等角度,梳理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让读者通过中华饮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书图文并茂,是一本趣味性强、可读性强的饮食文化史读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阅读已经逐渐发展为我国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数字时代的阅读呈现内容消费时间和传播内容形态的碎片化特点,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可穿戴设备在数字阅读领域尝试发展,并带来诸多改变和影响。本文针对可穿戴设备的数字阅读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数字阅读的体验和传播效果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塑造政府形象的传播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了解数字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熟悉数字新媒体传播渠道,有助于在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中为我国政府形象塑造,寻找新的、可利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李孟淇 《今传媒》2012,(6):139-141
中华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鲜明特色并广泛传播。这不仅是建设体育强国、复兴中华文明的需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更是快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方法之一。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中华体育文化能够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及当前中华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探究利用中华体育文化传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小康中国·千城早餐》系列视频在主题选定、内容制作、传播策略上极具融合传播特色。该栏目以饮食文化为主题,以百姓日常生活为主线,以融合传播为特色,展现了实现第一个百年任务、奔向下一个百年任务的时代精神。在该栏目运营过程中,新华社和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协同联动,有效探索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央地媒体联动、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任务。作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在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体育强国等方面闪烁着时代光辉。在厘清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对外传播的价值呈现基础上,以传播符号学为理论方法,从符号生成、符号接收与符号控制三个维度探索中华体育精神的对外传播策略,从而让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基础逻辑,社会、传播、媒介、受众的关系被重新书写,新闻传播学科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卓越数字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回应数字时代转型和学科创新的关键。文章认为,需以符合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规律的数字化传播理论为先导,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建立理论、技术、场景协同运作的培养体系,助力高校输出具有数字伦理、数字素养和数字传播实践能力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