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体育教学》2022,(12):36-38
“教会、勤练、常赛”的政策和理念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实施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全方位一体化地认清三者的内涵,透彻把握三者的关系,有利于助推落实地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的徐汇中学高中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用实际行动探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深入推进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政策。  相似文献   

2.
纵克 《体育教学》2022,(3):8-10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总要求,需要从“教、练、赛”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本文以小学中高年级篮球教学为例,阐述了在小学篮球教学过程中融入“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实施策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杰 《体育风尚》2023,(8):80-82
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双杠教学为例,探索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教会:双杠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勤练:双杠场地器材利用的合理化,常赛:双杠保护与帮助的必要性,从这三个方面阐述在双杠教学中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尝试。教会是基础,勤练是升华,常赛是延伸。  相似文献   

4.
田鹏 《中华武术》2023,(3):75-77
全面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是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就小学田径教学而言,“教会、勤练、常赛”是对田径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方法,是对田径教学“质”的一种根本性提升的要求。“教会”就是夯实田径运动坚实基础,“勤练”就是积累田径运动知识技能,“常赛”就是搭建田径运动展示舞台。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教、练、赛”三个方面下功夫实施小学田径教学,三个环节环环扣紧,构建科学高效的“教会、勤练、常赛”小学田径教学新模式,全面提高小学田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继出台,“教会、勤练、常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基于学习进阶,阐述初中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推进策略,以期促进“教会、勤练、常赛”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实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教会、勤练、常赛”会成为今后体育课堂教学常态化、规范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强调体育与健康教学要“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使其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教会、勤练、常赛”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必要途径。“教会”是立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让学生螺旋式上升地掌握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比赛中运用;  相似文献   

8.
为厘清“教会、勤练、常赛”视域下田径教学“教会”要教什么、怎么教、“教会”的标准是什么;“勤练”的标准与途径是什么;“常赛”赛什么、怎么赛以及“教会、勤练、常赛”三者是什么关系等问题,帮助一线体育教师提高“教会、勤练、常赛”组织模式下教学效率与质量,通过文献与行动研究法,探讨上述问题,提出了“教会”要官止神行,多头并进;“勤练”要精讲多练,层层递进;“常赛”要内外兼修,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继提出“教会、勤练、常赛”概念,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理解其中内涵,认真研究实施策略。本文从“教会”到“慧教”、“勤练”到“乐练”、“常赛”到“悦赛”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阐述,以期对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21,(3):14-16
教会是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要求教会学生多样融合的健康知识和层次清晰的运动技能;勤练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要求学生课堂内外勤练技能,课中勤练保持合适的练习密度;常赛是课堂教学检验的途径,要求教师安排人人有比赛参加,课课有比赛安排。厘清"教会、勤练、常赛"三者与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具体化体育教学的活动要求,优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1.
<正>《〈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纲要》印发1年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2022年4月21日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因此,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应聚焦“教会、勤练、常赛”,搭建“学、练、赛、评”的学校体育课堂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4.
<正>家庭体育作业是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路径,从体育课程化理念出发,笔者将如何构建合理的学校家庭体育作业体系,包括家庭体育作业目标、家庭体育作业内容架构、家庭体育作业实施策略、家庭体育作业评价等,从而以家庭体育作业改革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综合改革,实现“教会、勤练、常赛”。  相似文献   

15.
徐丽 《体育教学》2024,(3):17-2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外有机结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本文基于此理念围绕跳绳项目展开融合性教学资源开发。在课内,通过编制校本学材、重构教学策略;在课外,通过录制“双视频”、组建“三师资”、巧设“四场地”、创生“五评价”的实践策略,让学生在“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的“跳绳+X”课程教学新模式中,掌握多种跳绳技能,并能运用所学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和提升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1]。当前,体育大单元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明确“教会、勤练、常赛”迈入新世纪,围绕着人的素质培养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构成了未来国际社会新的格局和新的走向,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把建设高质量教育作为21世纪的基本国策。新时代体育教育的新目标是达到“教会”“勤练”“常赛”,目标明确指出围绕相关的要求完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教会是前提,勤练是基础,常赛是进步。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会是基础和根本,勤练是促进和手段,常赛是目标和动力,三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教会、勤练、常赛有助于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掌握运动技能,享受运动快乐,提升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会”是“勤练”与“常赛”的基础,也是“勤练”“常赛”的最终目的,而“勤练”与“常赛”又是“教会”的常用手段,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与融合。本文尝试从“乐学”与“慧动”的内涵出发,在课的学练初期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乐学”;学练中期结合“勤练”,引导学生“慧学;学练后期依托“常赛”,诱导学生“慧动”成长,以教师“善教”促进学生“慧动”,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综合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校园开展体育勤练和常赛模式研究,总结大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规律及限制因素。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符合大学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规律;根据高校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优劣性分析建立勤练和常赛模式,以此实现“教、练、赛”一体化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勤练和常赛模式对学校体育的开展有理论指导意义,具体研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