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8年在我国的大地上发动的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爱国活动和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相结合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同时,它也是上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人士批判封建旧文化,  相似文献   

2.
张元济(1866—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主事,任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运动中,他追随维新派,拥护变法主张,积极参加变法活动。张元济创设通艺学堂,“专讲泰西诸种实学”,培养维新人才,就是他积极从事的维新活动之一。他主办通艺学堂卓有成效,得到清廷支持变法大臣的保荐,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和赞扬,成为维新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之一。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教育主张,侧重于废科举,兴学堂,注重时务,造就新人。张元济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但它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在戊戌变法维新派内部,存在有激进型和稳健型两种类型的人物。两种类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维新理论依据上的不同;二是维新的方式不同;三是对维新时眼看法的不同。我们不能因为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温和的改良运动而否认维新派中两种类型人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郭田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111-112,F0003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变革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以此为起点,资产阶级文化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并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主流。虽然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在西太后的绞杀下宣告失败,但是它对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抹杀的。从维新指导思想和教育实践入手,有助于探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对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运动已过去九十多年了,在这九十多年的历程中,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沧桑巨变,抚今追昔,我们难忘那些曾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忘我奋斗的维新志士,康有为就是这样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君主立宪思想,是值得我们辨证地肯定其历史作用的一份历史遣产。我们从对它的研究中可以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这种君主立宪思想,对以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因此,是中国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毛泽东曾说:“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政治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民众思想解放以及挽救民族危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维新运动却迅速走向失败,其失败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维新派变革指导思想的激进、改革言论宣传的激进对维新变法失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因此,探究维新变革的激进思想对于研究维新运动失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的近代中国,将一代维新志士推上历史舞台,掀起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戊戌变法运动,著名活动家梁启超以其“民权”思想的呐喊而名噪一时,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数十年的政治改良实践活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则是实现其政治抱负的根本目标。由于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随着时间推移,贯穿梁氏改良立宪的内容与形式亦不尽相同,本文拟对其改良思想演变及实质作一阐述。一、议院的阐释与立宪政体的倡导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们要求登上政治舞台,实现其政治改良抱负的伟大实践,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呼唤的必然结果。但中国封建统治者此时更加固守封建堡垒,  相似文献   

9.
以1895年“公车上书”为标志,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四川,1897年重庆出现了鼓吹变法图强的《渝报》次年春,“蜀学会”和《蜀学报》又在成都诞生。然而,1898年的“戊戌政变”扼杀了百日维新。“蜀学会”和《蜀学报》随之从历史舞台上消隐。但是维新变法思想并没有被扑灭,相反,它依然在四川思想界传播和发展着。黄英所著《筹蜀篇》,向我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四川维新思想传播和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湘报》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力量创办的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日报,也是湖南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份日报,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湘报》的筹办与创刊、宗旨、办事机构及其管理制度,对后世其他日报的创建带来了深远影响,其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的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谭嗣同之死使变法运动更为悲壮,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我在教《维新变法运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良与革命是人类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近代中国,改良事件主要有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革命事件主要指辛亥革命。这些事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出于本阶级、阶层的利益及认识而采取的行动,涉及近代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  相似文献   

13.
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蓝本."四民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进程,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李提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蓝本。“四民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进程,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6.
改良还是革命──对戊戌变法性质的一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运动的主体、运动主体对现存制度的态度以及运动的方式、途径三个角度对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予以考察,提出了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学命而非社会改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严复(1853——1921年)初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变法运动前后(即1895——1898年)的那一段时间里,严复曾经是一个“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毛主席:《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戊戌变法中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在当时的政治思想领域的变革与反变  相似文献   

18.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湖南新政为全国各省之冠。湖南巡抚陈宝箴是这次变法运动的先驱,作为一位封建官僚,他能在变法运动中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他对变法的观点与康、梁有着很大的分歧,这是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问题。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乡州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由大学士荣禄推荐,诏授湖南巡抚,因推行新政,到二十四年(1898)八月,上谕:“陈宝箴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8)。他任湖南巡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贯穿了惊心动魄的军事暴动设计和斗争。维新派曾进行了选将控兵、围颐和园劫制太后的设计,并为此付出了牺牲。因此,说维新运动是一场改良运动,其主要领导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完全拒绝暴力行动,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内容、性质及其社会效果,都有重新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