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简言之,情境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李为进 《考试周刊》2012,(47):67-67
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知识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要让它成为走进数学世界的路标.下面谈谈本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实际问题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看,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新教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它要求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如何认识新教材设计主线?怎样克服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情境”障碍?怎样发挥教师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以保证完成新课标要求?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6.
佟玉红 《成才之路》2010,(24):49-50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使用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7.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走进"情境-问题"教学(SPBI)--从两则案例谈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情境—问题”教学(SPBI)是正在西南地区广大中小学开展的教学实验的简称,它与一般的“创设情境”教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情境、问题及问题解决活动3方面的特征上.SPBI把情境作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个前提条件、基础、环境、背景;课堂上的问题不是由教科书或教师给予的,而是学生们在实践或认识活动中受到有关因素刺激的结果;在SPBI中,学生不仅在解题的活动中学习新知以及进行数学应用,体验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过程,而且在这一活动中澄清错误观念、发展数学理解、实现真正的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9.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凋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提高课堂效率.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邝国宁 《广西教育》2007,(6B):13-13
怎样的情境才是教学情境?有些老师用“生活情境”来人为地制造情境是不可取的,而应该用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反映当前学习内容本质的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土壤,它引发探究活动和数学思考,情境设计应注意情境的数学化,情境应为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服务。情境不仅重视生活化、活动化,更应该重视情境的数学化。让情境为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活动教学强调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师教学的指导性 ,以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发展。我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这些情境,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和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就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形式.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的刺激下.人在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提问.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过程的目的的一种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新课标教学中提倡的一种策略.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能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直接的外部诱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自己所喜欢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结合相关案例就如何有效地刨设问题情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课标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布朗和柯林斯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该为其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即是情境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知识的问题情境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锚式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建构必须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理解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理解的时空,让学生身临其境、饶有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斯托利亚指出: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数学学科教学?我的认识是:结合学科特点,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一、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有各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  相似文献   

17.
“任务驱动”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教学中,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创设学习情境,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相似文献   

19.
陈明娥 《中学文科》2009,(17):43-43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我的一些做法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实践情境,加深理解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