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娟 《早期教育》2002,(6):21-21
一、活动宗旨 1.通过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激发幼儿与家长参与活动的热情,丰富幼儿的认知、想象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2.增进家园、家庭间的相互联系及家庭中的亲子之情,并进一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 亲子文化衫日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家庭在相关网站上浏览欣赏或购买亲子文化衫。亲子文化衫图案的组合蕴涵着诸多审美价值。为了营造艺术欣赏的氛围,我们开展本次活动,组织幼儿和家长欣赏并动手彩绘亲子文化衫。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装饰经验,激发了幼儿审美情感,而且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3.
刘立新 《成才之路》2011,(36):10-11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文章从分析幼儿审美特点入手,探索了构建审美环境及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亲子绘本阅读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和亲子互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认知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家长应该合理采用多种指导策略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  相似文献   

5.
正亲子美术活动是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小班幼儿对色彩敏感,喜欢随性、自主地进行涂鸦创作,以及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形式新颖的美术活动感兴趣等特点,我们开展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亲子趣味画活动,积极引导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激发幼儿的美术灵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一、注重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类自身、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与谋划现实一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具有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情感三种心理因素。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把符合儿童生活经验、情感需要,能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能力的客体都纳入教育内容,并为儿童审美活动创造宽松、优美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机会,以及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是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养成和审美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为此,需要加强对此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规范中明确指出了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和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以上内容,我们对学前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剪纸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探讨,进一步研究剪纸艺术的教育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提升幼儿的剪纸能力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也是学前教育中开展剪纸能力教育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幼儿阶段是幼儿审美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家园把握好幼儿审美发展的敏感期可有效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家园共育中幼儿审美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家园共育的合作意识不强、科学的幼儿审美意识匮乏、幼儿审美教学方式单调等。家园应转变思想,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树科学的幼儿审美意识,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灵活有效地开展活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审美想象力;创设有准备的艺术环境,鼓励幼儿进行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美育过程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占重要地位。首先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在欣赏的基础上,提供备种工具材料,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最后,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通过以上环节的循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童话不仅契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为儿童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童话的美育功能,把童话作为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3~5岁为儿童审美创造性发展的敏感期,此阶段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著名美学家滕守尧先生认为,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儿童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现实世界和艺术作品,使自己的感知活动逐渐适应对象世界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的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核心,其对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等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从激发幼儿的音乐审美情趣、引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及提升幼儿的审美创造力三方面论述了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3.
屈维 《学前教育》2011,(12):43-43
亲子音乐会是音乐会的一种新形式,同时又是幼儿园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调动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强烈愿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还为家长提供了与幼儿沟通、交流,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以及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的机会。此外,亲子音乐会还有利于园所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起到“与家长沟通,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下面就这次《大手牵小手》亲子音乐会初步探讨一下幼儿园亲子音乐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幼儿教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儿童艺术素养、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素质教育具体要求相契合,而示范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顺利实施的主要手段,如何进行合理示范始终是幼儿艺术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对合理示范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幼儿艺术教育中,合理的示范有效措施,旨在为提高幼儿艺术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幼莲 《广西教育》2005,(7A):85-86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有句名言“音乐是开启儿童智慧的钥匙。”那么如何通过音乐综合活动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6.
美术绘画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绘画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一些家长和教师容易忽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一味鼓励幼儿为了“形似”而绘画,其实这是错误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绘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罩要。  相似文献   

17.
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它率直、不拘一格的质朴特性与儿童在艺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有相通之处。可以说,民间美术与幼儿美术有其内在的共同特性,所以,对幼儿进行民间美术欣赏活动是可行的。在实施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艺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重要载体,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审美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探索幼儿的审美教育,借助音乐活动中的"学习故事",分析解读幼儿与音乐作品、师幼、同伴互动对话的学习行为,学习音乐中蕴含的诸多要素,以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经历了前审美和审美心理萌芽两个阶段.在遵循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前提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是建构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客观美,培养其主观美,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韩丽娟 《时代教育》2010,(9):242-242
童谣音韵和谐,节奏轻快,琅琅上口,在广受幼儿喜爱的同时成为幼儿心灵美育的中流砥柱,具有推动幼儿审美能力以及素质全面发展的巨大优势。童谣是写给孩子们的诗,多活泼有趣,浅显易懂,能够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教化善良的儿童辨别真、善、美。本文依据幼儿艺术心理学、幼儿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以幼儿园艺术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培养幼儿优秀的审美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角度切入探讨如何实效利用童谣,激发幼儿的心灵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