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谈谈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谈谈新闻编辑的思维特征文/杨保军记者面对的是新闻事件(事实)和新闻人物,其主要任务是将新闻信息准确快捷、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地采写出来。尽可能用生动形象、且具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是记者思维活动的突出特征。但对编辑来说,面对的是大量的各色稿件,其核心任务是...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园地     
敢和记者“抢”新闻 近年来,随着新闻单位体制的改革和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新闻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处于基层的通讯员愈来愈感到“新闻稿件难写,更难发”。 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时固然没有新闻记者的优势多,但也大可不必为此而灰心,应注重发挥通讯员的自身优势。根据多年的经历.笔者简要地谈几点体会。 一是要树立敢于与新闻记者抢新闻的竞争意识。同一个新闻,记者与通讯员采写的角度不同,撰写出的稿件质量也不同。只要通讯员写作立意新、角度新,就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稿件,编辑在选择记者和通讯员的稿件时,自然会对优秀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3.
立足“说话”采写新闻,就是为了“说话”采写新闻,就是从“说话”出发去采访、去写作,就是把新闻采写的着眼点放在表达意见、观点、思想、倾  相似文献   

4.
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报告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是新闻采访写作的第一步,它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俗语说“顺藤摸瓜”,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是瓜,那么新闻线索就是连着瓜的藤。一旦没有了新闻线索,记者就会丧失出击的方向。所以,新闻线索掌握得越多,记者的活动余地、选择新闻的余地就越大,才有可能采写出好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李燕 《新闻窗》2005,(6):66-66
军事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军队新闻传媒都是我军建设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闻敏感性是指记者发现和鉴别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的能力。换言之,是采写者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本领。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称之为“新闻鼻”,就是对新闻的嗅觉,也叫“第六感”,前五感指记者天然具备的眼、耳、鼻、舌、身。  相似文献   

6.
西方新闻报道中客观形式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是十分重视“客观性”的。但他们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新闻报道并不能真正地客观。而且在阶级社会中看待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也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客观。然而他们在新闻采写中尽量注意保持新闻的客观形式,却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西方新闻机构的采编规程和新闻院校的教科书都强调,新闻报道必须客观。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980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新闻报道应当“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1908年,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制订的《记者守则》强调,新闻必须“坚持超然地位”;“正确与公…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不停地在路上寻找美丽的故事。如今,“新闻故事化”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在新闻采写中。所谓新闻故事化,就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实,使新闻报道充满人情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9.
新闻作品所以强调要用新近发生的事实说话,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标志出记者所报道的事物是客观的,公正的,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欣然地接受记者所传播的信息。 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般来说,新闻报道是用第三人称报道新闻事实,记者尽可能不要出现在消息中。然而,近几年来,记者任意出现在消息中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是需要严肃地从理论上加以认识,认真地从实践中自觉改正的。  相似文献   

10.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1.
雷明德 《今传媒》2006,(3):48-49
新闻采写贵在其“新”,新闻工作者穷其一生,追求的就是一个新字。新,体现在方方面面: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其核心是思维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思维如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现实生活再次告诉我们: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一、追踪思维方法追踪思…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有人称它为新闻写作的规律.新闻的宣传作用同新闻写作的这一特点是一致的。“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写出的新闻,才能有力地影响读者,起到真正的宣传作用.现在有些新闻,从写作角度讲,一个很大毛病就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议论多,事实少,不是概念加例子,就是“事不够,空话凑”.对这样的新闻,读者不仅不愿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也削弱了宣传效果. 新华社记者解国记、刘云莱采写的关于中牟县落实“三挂钩”政策情况的报道(见附文),好就好在突出了新闻写作这一特点,生动具体,说服力强.  相似文献   

13.
目前,西方流行的新闻报道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客观报道要求尽可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在新闻中,记者不发议论。新闻与评论、社论分开。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新闻界就出现了要求记者尽可能公正、准确地报道新闻的倾向。本世纪初,将消息与议论分开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客观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准  相似文献   

14.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认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承认“记者采写的许多新闻事实,不见得都是记者通过现场观察取得的,往往是从当事人和知情人口中获取的”,但却不承歆这里有想象的参与,断言“记者据人们的追忆而写,还需运用什么‘想象力’呢?”这种观点割裂了记者思维和写作的辩证统一过程,把记者的劳动理解得简单化了。既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新闻中再造想象的规律,而记者在新闻实践中又离不开它,那么,从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出发,提醒记者在新闻写作中“不能完全听任想象力的狂热摆布”,而应当有所节制,有所限制,就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新闻采写的全过程离不开记者、通讯员的思维。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提高军事新闻的可读性、指导性,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动态性的立体化新闻,是军事记者和部队广大通讯员面临的一个新挑战。因此,在这种挑战面前用科学的思维万式来指导自己的采访写作,提高采写技巧,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素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反常思维,作为军事新闻采写中不太常用的思维方式,近几年来已被许多军事记者和部队通讯员所重视、借鉴和运用。这里,笔者就军事新闻采写中反常思维的方法作一粗浅的探讨。A、一反常现法。就是从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02,(4)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阐述了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第四部分,收入作者写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专题文章。此书对广大记者和通讯员以及新闻…  相似文献   

20.
张歆 《新闻前哨》2022,(15):39-41
在融媒体传播背景下,新闻采写流程、内容形态、传播规律、评价标准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纸媒记者的工作环境,面临着“双重”目标——既要注重文字采写,写作报纸精品新闻稿件,又要拥抱新媒体,拍摄图片、视频,生产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纸媒和新媒体在内容偏好上的差异,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体生产思路,相应地,记者作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必须具备“双核”思维,当面对新闻线索时,瞄准合适的传播平台,开展新闻采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