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洛卫夫人》是一部意识流经典著作。克拉丽莎内心活动的分析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和难点。对人物的审美状态进行观照,恰是解读人物内心世界最直观、最基本的方式。克拉丽莎的审美体验清楚地展示了她通过审美来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过程,即冲破世俗理性束缚,寻找内在生命的活力,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因此,从审美移情的角度对克拉丽莎的审美体验进行剖析,以考察人物内心矛盾中的自我、精神转变和最后的精神蜕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通过独特技巧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描写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展现了人类面对无尽孤独感的现状.从作者伍尔夫的经历及小说题材、主题、形式及内容多个方面探讨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孤独感及来源,透析伍尔夫其女性细腻视角中的人类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通过对达洛卫夫人纷繁复杂心理活动的描写,揭示了造成女性人生缺失的社会根源。小说人物达洛卫夫人在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与自我的激烈冲突,是父权社会伦理道德社会秩序诸因素压制造成的。达洛卫夫人的自我的严重丧失和心灵的呐喊,启示我们对女性自我生命追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疯狂与节制--评《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端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10-112
本文从"正常(理智)与疯狂"这一对对立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它们在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作用,并以此为视点探讨了其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形象,指出疯狂与节制是构成克拉丽莎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8.
李隋玉 《考试周刊》2015,(20):14-16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意识流小说《达洛卫夫人》中描绘了一战后伦敦社会表面繁华、实则衰败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社会成员精神状况的关注,集中表现在对于精神联结与博爱建立的关注上。本文借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小说原文进行细读,从人物分析角度切入,分析赛普蒂默斯与医生们及与妻子雷西娅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一战后伦敦社会中博爱缺失的原因与表现,以及通过建立精神联结使博爱得以复苏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叙事治疗理论为依据,探讨了《达洛卫夫人》中创伤主体赛普蒂莫斯·史密斯的悲剧根源,认为由于叙事治疗的缺失,小说的主人公没能通过叙述外化问题走出身份危机,因而未能重新建构自我。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当代小说家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作为对20世纪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的继承与发展,已成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的热门小说。小说跟随三个女主人公的视角、注意点、感受和思维方式,深入她们内心,讲述她们一天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也由此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拼贴画,使读者超越时空界限、体验不同人生,进而对生命、对自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事实上,源于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时时刻刻》,无论在情节、人物还是主题上都与《达洛卫夫人》交相辉映。就此,该文作者针对这两部小说的互文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质疑帝国神话,其作品有明显的反殖民主义倾向,但她毕竟生活在帝国主义话语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其思维很难超越殖民主义视野。《达洛卫夫人》中与帝国故事相关联的人物的命运及其生活体验生动地折射了作家矛盾的帝国情怀:小说针砭帝国社会上层人士的殖民意识和帝国主义行为,鞭笞普通民众对王室(大英帝国的象征)的盲目崇拜和效忠。然而,在作家的代言人克拉丽莎、帝国社会叛逆者彼得·沃尔什身上,我们却能时常感受到他们对帝国的文明向往和依恋。  相似文献   

12.
《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形式展现了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时间的再现和空间的再现成为回忆与遗忘、并置与隔绝的载体。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意识流动的方式再现了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时空体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时空体叙事的线性结构,将看似凌乱的"生活切片"或"存在瞬间"梳理成紧密相连、互相对照的整体,使《达洛卫夫人》成为现代主义小说时空体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达洛卫夫人》中的萨利·赛顿形象与"双性同体"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念受到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广泛的关注。《达洛卫夫人》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其中萨利·赛顿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伍尔夫“双性同体”的创作理念,反映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对于病态的社会制度的批判,通过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不同角度的观察,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展现父权社会制度扭曲人性的内幕,同时分析了萨利.塞顿身上体现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张。  相似文献   

15.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阐述女主人公达洛卫夫人如何从探求自我的过程中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达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孕育、苏醒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183;伍尔夫是英国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达洛卫夫人》勾勒出了20世纪上半叶人类群体生态的症候,即人的孤独、势利与无奈的情绪。透过孤独、势利和无奈,文本宣扬了理想的主体间性:以依恋和尊重为前提的浪漫爱情观念;以身份和默契为前提的世俗友谊观念;以和平和自由为前提的真实生命观念。从群体生态的症候到理想的主体间性,文本的隐合作者提出了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女权主义作家伍尔夫在作品《达洛卫夫人》中表达了对女性的生存状态及生命意义的深切关注。达洛卫夫人和女儿伊丽莎白是小说中塑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母女俩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背景和教育环境,但是俩人对生活的意向性却有很大的差异,一个甘愿承袭父权社会的价值观,做"家中天使";而另一个则决定要有一份职业,成为一个医师,一个农民或者当议员。母女二人各自的救赎路径,深刻地揭示了在女性的成长轨迹中,经济上的独立才是实现女性命运改变和体现价值的唯一出路。最终,母女俩不同的抉择程度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在意识流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达罗卫夫人》中,宴会对她小说艺术创新实践的成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其文学创作思想,对《达罗卫夫人》进行详尽解读,以更好地梳理宴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的作品几乎都涉及到伦敦这座城市,其呈现出来的伦敦文化符号我们可以从上流社会生活缩影、现代都市、建筑地标等方面进行解读。伍尔夫作品中伦敦文化符号的呈现,缘于她的伦敦想象,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伍尔夫的作品有着更为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