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珍珠鸟》文末第二自然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学习,品读人的爱心,感受鸟对人的信赖。请默看这幅课文插图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又是怎样的一幅画?)生:我仿佛看到了人类捕捉鸟类的场面。师:请把这一场面描述得具体一些。生:我仿佛看到了鸟在网中拼命挣扎的场景,它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惊慌。生:鸟在网中拼命拍打着双翅,瞪大似乎湿润的双眼,仿佛在乞求着什么。生:也许已…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珍珠鸟>文末第二自然段: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用"对话"  相似文献   

3.
师:既然同学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颇有争议,我们现在就来开设一个“多元论坛”。你们可以用多种身份来思考问题,如:环保主义者、爱鸟协会会员、社会学家等。小组长可以组织组员用多种方式来交流。如:就某一个问题直接亮出你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供小组讨论后,将精彩的发言记录下来等等。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达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5.
《珍珠乌》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特级教师窦桂梅用她那富有魅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本里徜徉,让他们自由品读、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效运用诗句启发个性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深入咀嚼信赖的真谛,领略超越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特级教师窦桂梅用她那富有魅力的语言引领学生在文本里徜徉,让他们自由品读、感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有效运用诗句启发个性思维,激发创新的火花,深入咀嚼信赖的真谛,领略超越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片段】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作者这样繁琐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相似文献   

8.
[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作者这样繁琐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相似文献   

9.
10.
《等待戈多》这篇课文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是教授课文的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围绕戏剧的主题,设置精当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和思考,触发了一次成功的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2.
方德俭 《江西教育》2014,(12):36-3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乌》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乌”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胆小,作者可喜欢它了.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带"小"的词语形容珍珠鸟.(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听老师读读这三个词.(读出儿化音)什么感觉?   生:这三个带"小"的词语,让人感觉珍珠鸟的确是小巧玲珑的.……  相似文献   

14.
师: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胆小,作者可喜欢它了。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带“小”的词语形容珍珠鸟。(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听老师读读这三个词。(读出儿化音)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胆小,作者可喜欢它了.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带"小"的词语形容珍珠鸟.(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听老师读读这三个词.(读出儿化音)什么感觉?   生:这三个带"小"的词语,让人感觉珍珠鸟的确是小巧玲珑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属于图形概念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相对应的底和高。如何让抽象的概念逐层深入,让学生自己建构起三角形概念?如何深化学生对底和高对应关系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画指定底对应的高?这些是教师较为困惑  相似文献   

17.
“镜子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在“练一练”中安排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从镜子中看到左边的图形的样子是哪个?画“√”镜子(1)(2)(3)  相似文献   

18.
师 :小朋友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你们最佩服司马光的什么?谁能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迅速翻看课文 ,小声交流)生1:司马光没有慌。生2:司马光没有慌。生3:司马光没有慌。师 :其他小朋友赞成吗?生 :(齐答)赞成。师 :面对这危急万分的事情 ,从什么地方能看出司马光没有慌呢?生 :(读课文)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砸那口缸。师 :请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司马光如果慌了 ,能这样做吗?生 :如果慌了 ,那石头就搬不起来。生 :如果慌了 ,手就抖个不停 ,就没有法子使上劲。生 :一慌 ,浑身就…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 (读课题后质疑,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以后.对于刚才我们读课题时提出的那些好奇的问题.你们有话要说吗? 生: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与“螳螂捕蝉”对话——悟寓言之意师:“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四个字,能念出来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