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的精神食粮 ,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必经之路。作为培养新世纪师资力量的师范学校 ,重视以“书”育人 ,塑造高尚师魂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笔者围绕以“书”育人这个有意义的课题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下面就这方面的体会谈一些看法。一、认识“书”,丰富知识中等师范的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面对图书馆琳琅满目的藏书 ,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针对这种状况 ,每一届新入学的学生 ,我都承担解说员 ,耐心地为他们介绍一些名家名著、文学书刊、…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由此,“蚁族”这个群体开始被人们关注和同情.“蚁族”一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媒体上:  相似文献   

3.
读书三法     
肖锋 《语文新圃》2009,(12):8-9
秋冬季节又来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读书时辰。不知道是因为气温的原因,还是因为每到这时候.万物衰败,落叶遍地,群山尽染,特别容易让人感伤,易引发人的幽思,总之.这个季节非常适合冷静地读一些书和读一些冷静的书。年终岁末,在精神上进点补,以免来年闹“粮荒”、“饿肚子”,也算是人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十九世纪未叶德国教育学家罗森克兰茨著作《教育学体系》(Die Padagikals System)一书,美国布雷克特将它译为英文,书名用“教育哲学”,可能就是这个词的起源。自此美国教育学者纷纷用这个词著书立说,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设“教育哲学”这门课。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于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讲学时使用过的教材,也是当时较为完整而系统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5,(2):55-56
各种书的诞生是永无止境的,似乎出现在“伟大作品”榜上的书也永无止境。总有读不完的书,一个世纪是一个世纪的积累,越来越多的优秀书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一、释课题,明了书信功用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书”是什么意思? 生:信. 师:对.汉语中有一些固定的词语,如“鸿雁传书”“柳毅传书”“飞鸽传书”中的“书”,都作“信”来理解.我们学过的一些诗句如“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也作“信”解. 题目《与朱元思书》就是—— 生: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生命的阳光,这个思想在我写于21世纪初年的散文《书是生命的阳光》中即已表述过。在我的记忆中,“真正热爱读书是插队农村后。16岁的我真正用心灵去寻找书的世界了。”“书成了我贫乏的知青生活中的唯一的亮色,那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方,更没有想到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所名牌大学的文学教师,我只是想,即使一辈子务农。也要为自己寻觅一块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唯”和“惟”当作“独、只有、只是”意义时是通用的 ,所以“唯独”“唯恐”“唯一”等也常写作“惟独”“惟恐”“惟一” ,历来如此 ,本无疑义。然而近年来发明的电脑对文稿中的“唯独”“唯一”等等一律亮红 ,于是一些出版单位就跟着一律改“唯独”“唯一”为“惟独”“惟一” ,不改即判为错误。这是大可不必的。为了辨别有力 ,我抄录了一些词书的解释和上千条古今的书证 ,希望能有助于使坚持者信服。首先是没有哪一本词书摒弃了“唯”字的“独、只有、只是”这个义项。比如《辞海》 ,“唯”字的第一音第一义项即是 :“同‘惟’。①独 :…  相似文献   

9.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一、“代数”一词是怎样来的?你知道“代数”这个名词是由谁最先提出和使用的吗?这还得从很久以前说起.公元25O年,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刁藩都发表了《算术》一书,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数学符号,当时“代数”这个名词尚未出现,这本《算术》实际上是研究数的运算以及方程的“代数”.中国对代数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的代表作《九章算术》中就有一章是专门讲方程的.我国还是提出正负数概念和运算法则最早的国家.到公元10世纪,我国创立了“天元术”,能解较高次的方程.公元830年左右,阿拉伯数学家花拉…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的精神。朗读教学也要朝这个目标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方法和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朗读“读”出魅力。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广大电视观众。书类朋友也对这个栏目情有独钟,于是仿效人类进行了一次“快乐中国·超级书赛”。  相似文献   

13.
我最早看到“佛教经济学”这个名称,是在英国学者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该书于20世纪70年代初问世,1984年有了中译本。书中提出并倡导一种与现代经济学相对的佛教经济学观点,当时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书中写道:“佛教经济学必然与现代实利主义...  相似文献   

14.
读书感悟     
天生一物,自有一物之用;世出一书,自有一书之读。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这是大众的读法,大众的境界。芸芸众生,劳作休闲之余,翻一翻书,旨在消遣,意在娱乐。因此,读书无他图,只看兴趣,是漫无边际地读,大量通俗的书,包括一些畅销的书,便是为他们提供的。当然,这类读者有时也读雅一些、品位略高的书,如“牡丹”、“西厢”、“红楼”之类,但求各取所需,如黄庭坚所说:“以世眼观之,无真不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以致用,是许多人读之所求。这类读者多为专业读者,故所读之书,也多…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书中举出来的例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提出“解题”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回顾”,具体是“你能否检验这个结果”“你能否用其他方法导出这个结果”等。人教版教材的“解决问题”也安排了“回顾与反思”环节,目的也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回顾与检验。  相似文献   

17.
书与人絮语     
书的归宿有的书的归宿是废纸堆、化浆池。它们也许就不该问世,不能叫“书”。有的书将林立于书房、书库之中,成为历史,成为典籍,即使是发黄了,变旧了,仍然不失其价值,想起来便可以取用。这样的书,这个世界上积累了很多很多。还有一些书,存放在读者的灵魂里,无形、无声,但却“活”着。人类的生命就是它的生命。这样的书极少。它们是寂寞的书,也是孤独的书。它们本来就是如司汤达所说的:“TOTHEHAPPYFEW”(献给少数幸福的人)的书。幸福的书一本好书,穿过了漫长和动荡的岁月,历尽历史的风尘沧桑,跨过了时间的废墟,被…  相似文献   

18.
高鹗续《红楼梦》后四十回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二百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热爱。但关于这部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却存在着一些疑问和曲解,亟待澄清。一九二一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断言:“后四十回是高鹗补的,这话自无可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大胆的假设”一直统治着红楼梦研究领域,成为我们正确对待后四十回的障碍。其间虽曾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但似乎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阅读了一些有关材料之后,觉得胡适的这个结论,实在有重新估价的必要,以下试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易渡 《红蜻蜓》2023,(12):22-25
<正>商朝的甲骨文卜辞和铜器铭文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也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起点。从殷商到战国,我国散文由萌芽至成熟。一大批优秀散文出现在这个思想启蒙的特殊时期。其中,就有一些专门记录历史的散文汇编。《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尚”即“上”,《尚书》这个名字指的是“上古时代的书”,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相传,《尚书》由孔子编撰而成,但其中有些篇目是后来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尚书》被视为儒家必读经典,  相似文献   

20.
赵建华 《江苏教育》2011,(10):34-34
走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仰视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无论是细读名校,还是解读名师,其实他们也只是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简简单单的事。《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先生“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充满奇迹的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他所造教育奇迹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心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