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莉斯贝丝·塞利亚妮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时,她很想通过血液检测确定自己体内的两个BRCA基因是不是出现了可十白的突变。(BRCA—1和BRCA-2也被称为“乳腺癌基因”,科学家相信,它们的功能异常会大大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中心转化医学(TCOM)团队致力于肿瘤个体化靶向诊疗研究与临床实践,目前已完成6000余例临床基因常规检测,200多种基因项目的检测和组织数据库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45-346
上海应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的方海平研究组与樊春海研究组合作,通过理论计算发现,把单层石墨烯放在金(111)表面形成的复合结构,可以稳定吸附DNA分子,进而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在实验上很好地验证了该理论研究结果。这一复合纳米结构因具有很好的导电性,有望在生物分子检测和纳米器件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科技快递     
《百科知识》2013,(23):11-12
“雪人”又被称为“大脚怪”,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关于雪人在喜马拉雅山脉出没的记录,一项最新的研究或许将能揭开“雪人”之谜。英国研究人员对“雪人”毛发样本进行DNA检测,并把结果与数据库中的其他动物基因进行对比。毛发来自于两种未知动物,一种是在喜马拉雅地区西部的拉达克发现的,另一种是在东部的不丹发现的。对比结果显示,其中一个样本与在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发现的一个远古北极熊的基因非常匹配。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A):5-5
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新型的癌症药物.它以BRAF基因的突变体形式在患者体内行使功能.该药物目前还侄早期的临床研究中检测。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3,(20):23-23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科研团队在鸡肉品质候选基因挖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这一领域率先应用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时空表达等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苏云金芽孢杆菌(Bt)融合型杀虫蛋白Cry1Ac/Cry1Ab基因的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安全证书。而早在2005年就有报道称,我国就有转Bt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与种植,并在我国原料生产的亨氏婴儿米粉中检测出了Bt基因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7,(8):126
西班牙马德里国家肿瘤研究中心、马德里大学、巴伦西亚大学和巴伦西亚天主教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个研究项目显示.有两种人们已知其具有防止癌症功能的基因。当其水平提高时,还可延缓衰老。该研究小组负责人称,科学家们已知.抗肿瘤蛋白质P53(也称Trp53)及它的一种调节物ARF,参与了阻止和消除细胞损伤的过程。但新的研究证实,这两种基因活动的增加.还产生了“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它们的功能已经不限于抵抗癌症了。在对进行基因控制的老鼠进行的试验中发现,这两种蛋白质水平的增长不但可以消灭癌肿瘤.还可以延缓衰老。试验证实.使用了较大剂量的这两种基因的老鼠,比其它老鼠的期望寿命更长。考虑到罹患癌症和衰老这两个进程均与细胞受损累积有关,这一点就可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9.
基因检测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新兴应用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人类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德温特世界专利引文索引进行检索,对20年(1989~2008)来世界各个研究机构所做的关于基因检测技术的专利进行统计,试图获得有关基因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聚-β-羟基丁酸(polyhydroxybutyric acid,PHB)是发现最早且研究最透彻的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素有“光合酵母”之称,是理想的转基因受体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HB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导入莱茵衣藻,利用光合作用合成PHB,降低PHB的生产成本。从真养产碱杆菌(Alcaligenes eutmphus)分离出phbB和phbC基因,然后构建phbB和phbC基因的衣藻表达载体p1058124和pH105C124。通过“珠磨法”遗传转化技术共转化p1058124和pH105C124,获得了二价转基因衣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hbB和phbC基因均已整合到莱茵衣藻基因组中。随后进行结晶紫染色和显微镜观察转基因藻,发现二价转化子的核区和细胞膜附近分布有白色空泡;进一步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白色空泡是由细胞中合成的PHB聚集而成,电镜下观察到由PHB形成的明亮的圆形颗粒。光照(90μE/m^2/s)条件下培养转基因藻,出现生长受抑制现象,这可能是由于PHB颗粒在藻细胞内随机分布,干扰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1.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271-271
肿瘤中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水平的高通量检测,以及把DNA甲基化检测应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是肿瘤DNA甲基化研究中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尚无很好的办法。本成果运用成熟的PCR及基因芯片技术实现对大量重要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检测。检测内容分为两部分:1、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模式:2、运用基凼芯片技术可同时检测多个与肿瘤相关摹凼的甲基化状态。该研究成果将大大加快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进程,对于肿瘤的早期分子诊断技术的开发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28-28
德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出一种使用磁场对注入癌症患者体内肿瘤中的纳米微粒进行加热,从而达到“摧毁”肿瘤目的的全新治疗方法。该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试验的方法在动物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临床试验效果良好,但科学家尚未透露该疗法何时可以进入大规模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法国对美国基因专利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个癌症基因专利谈起2001年9月法国巴黎的居里研究所对欧洲专利局授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巨数遗传”公司(MyriadGenetics)的一项专利提出了挑战。美国的这项专利是BRCA1基因,该基因对诊断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大量研究证明,BRCA1基因是导致乳腺癌、卵巢癌的重要致病基因。美国获得这项专利后,便要求各个国家在使用这一遗传诊断时必须得到巨数遗传公司的同意,即获得他们的准许证。理所当然地,如果要获得许可证,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许可证)。但法国居里研究所不准备这么做,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305-306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体外通过酶反应合成、扩增目标DNA片段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樊春海等与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的张治洲合作发展出一种新型PCR方法——“纳米粒子PCR”。该方法通过引入纳米领域的重要材料——纳米金粒子,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命模型初探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周晖  彭星闾 《中国软科学》2000,(10):110-115
已有的各种企业成长理论是不完整的,企业生命模型是一种新的企业成长理论范式,在模型中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多样性与生命周期特征,构成企业“基因”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双链是资本链(Capital链)与劳动力链(Labor链)。连接双链的四个要素是企业家、企业机制、技术与文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研究人员已发现一种可控制纳米粒子(药物载体)形状的新方法,研究还展现了纳米载体的形状对治疗癌症等疾病的功效会有很大的不同。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2日《先进材料》杂志网络版上。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因治疗技术不使用病毒携带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细胞,因而可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7.
医药科学     
降糖明目汤对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及体质量的影响研究,丁咯地尔对大鼠脑缺血钙的影响,金纳米颗粒基因探针检测HBV DNA,自动工作站提取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及其在HLA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儿童肥胖与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精准医学在数据安全与共享、隐私保护、临床应用和服务的操作程序及监督规范、遗传咨询这四方面提出了伦理监管挑战。本研究以基因检测为例,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基因检测伦理监管的政策法规现状与精准医学伦理监管内在要求之间的差距。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结果,本研究提出为应对精准医学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我国的基因检测伦理监管应首先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展及修正,并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基因检测伦理监管政策法规的适应性、灵活性、敏感性。此外,本研究还建议我国应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精准医学伦理培训。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10,(8):2-3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马秀良领导的团队,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发现硫化锰夹杂中弥散分布着具有八面体结构的氧化物(MnCr204)纳米颗粒。在模拟材料使役条件下的原位环境(外)电子显微学研究表明,这些纳米氧化物的存在相当于硫化锰中内在的微小“肿瘤”。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I0001-I0002
在过去5年里,加拿大埃德蒙顿市艾伯特大学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人体代谢组计划”,该计划包含了8000个天然产生的代谢物数据库(人体内参与化学反应的小分子)、1450种药物、1900种食物添加剂和在尿检和血液检测中的出现的2900种毒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