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室里,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学生只要回答对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你真是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据统计,这堂课教师共用到类似的表扬达38次之多.  相似文献   

2.
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每一个学生只要回答对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旁边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也都面带微笑表示赞许。  相似文献   

3.
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公开课正在进行。老师的脸上充满着甜甜的笑容,每一个学生只要回答对了问题,她都热情洋溢地表扬:"啊,真聪明!""棒极了!""怎么这样能干,真是个好孩子!"旁边许多听课的同行、领导也都面带微笑表示赞许。  相似文献   

4.
顾宏翔 《学前教育》2007,(1X):26-27
每个孩子都有特长,也都有表现的欲望,所以妈妈们经常会用"你真棒"、"你一定是最好的"等语言来鼓励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鼓励都能起到正面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式评价。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把激励式评价等同于表扬,而表扬就是课堂上是响彻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式评价的庸俗化理解根本达不到对学生应有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社会认知理论和教育评价学等多个视角透析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如何正确的运用表扬,使表扬真正发挥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持久地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许多时候还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表扬则成了学习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的专利。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积极倡导激励式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激励式评价中获得自信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人们对激励式评价和表扬的本质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目前课堂上是响成一片的“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声。这种对表扬和激励式评价的庸俗化理解使教育实践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显然与其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7.
我的妈妈是位体贴、温柔的妈妈,但她从来都不夸奖——无论我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也许她不太习惯用夸奖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吧。我坐在桌旁学习,妈妈悄悄地走过来,坐在我身旁,我惊奇地望着妈妈,妈妈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顿时让我感觉  相似文献   

8.
到广州去观摩一个微电影的拍摄,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片场所有的演员都是第一次演电影的新手。其中有一个才四五岁的小女孩,演一次,重拍,演两次,重拍,一直演了十多次才“OK”。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很配合,很认真,最后把所有的人都给感动了,大家都说这么小的孩子,第一次出现在这种场合,竟然可以表现得如此懂事、有耐心。  相似文献   

9.
到广州去观摩一个微电影的拍摄,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片场所有的演员都是第一次演电影的新手。其中有一个才四五岁的小女孩,演一次,重拍,演两次,重拍,一直演了十多次才"OK"。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很配合,很认真,最后把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我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关于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活动。每到一校我们都要深入班级听课,其中有一节语课给我感受最深。在这堂课上,执教老师频频用“你真棒”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始十多分钟,“你真棒”这句话确实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没过多久,学生的激情却渐渐消失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调查了该班的部分学生,他(她)们说:老师平时上课表扬他们总是说一句“你真棒”,听多了就没意思了。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学生,殊不知这种空泛的表扬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没意思,因而出现一堂课前“热”后“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6月北京第292次印刷)第249页“当家”条下举例:人民-作主;而第1689页“做主”条下举例:当家-。同样的语言环境,前者写成“作主”,后者却写成“做主”,令读者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2.
“刚才你去的时候,他在zuò什么?句中zo6应该写为“做”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发现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里,是“做”的地方却出现了“作”。例如:你什么时候儿作作业啊我看了电视就作完作业作练习作了很多中国菜作裤作得不好爸爸让孩子作什么。另外还出现了“作句子”。动词“作”这样的用法不合平习惯,看上去总觉得别扭。所谓“作句子”实不可取,通常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3.
“刚才你去的时候,他在zuo什么?”句中的zuo应该写为“做”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发现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里,是“做”的地方却出现了“作”。例如:你什么时候儿作作业啊我看了电视就作完作业作练习作了很多中国菜作裤作得不好爸爸让孩子作什么。另外还出现了“作句子”。动词“作”这样的用法不合乎习惯,看上去总觉得别扭。所谓“作句子”实不可取,通常的说法是“造句”。据查,在几种词典上也不见类似上述的那些搭配。动词“作”的搭配如:作诗、作斗争、作判断、作结论。动词“做”的搭配如、做菜、做裤子、做功课、做作业、做练习。(参见《汉语常用动词搭配词典,1984年版) “作”和“做”也有通用的时候,如“作文章——做文章”,但多数用法有习惯上的区别。吕叔湘先  相似文献   

14.
佚名 《科技文萃》2004,(10):116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让他十分地惊讶--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非是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个人竟然能够在自己不太理想的领域里取得辉煌的业绩,除了聪颖和勤奋,靠的还有什么呢?艾尔森博士走访了多位精英,纽约证券公司的金领丽人苏珊给了他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妹妹:我想帮助你搭飞机,可以吗?哥哥回答:谢谢!我想自己一个人搭。哥哥和妹妹商量:你可以帮我拿我需要的积木。于是,你搭,我拿,兄妹俩合作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6.
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我当上学校的导护生了!"我好奇:"那是做什么的?"儿子兴奋地回答道:"就是检查同学穿校服、戴红领巾等情况,然后还要检查纪律、活动,我是每周五值日,检查六年级的。"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代数》与《几何》中穿插了“想一想”、“读一读”与“做一做”等栏目 .其中“想一想”是供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 ,“读一读”是供学生阅读的一些短文 ,“做一做”是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一些问题实例 .这些栏目由于新颖别致、富有趣味 ,因而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趣味性和实践性均大有裨益 .尽管这些栏目都不作为教学要求 ,只供学生课外参考 ,然而近几年来 ,将上述的三个栏目进行改装 ,拓展为中考题 ,却是命题的热点之一 .因此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挖掘 ,以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 .下面就以初二《代数》…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小学生中“恃强凌弱”的事时有发生。如果把这一现象单独看作是学生中的小打小闹,那未免有点浮光掠影之嫌。笔者认为,小学生中的“凌弱”行为带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和危害性,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不能等闲视之。小学生中“恃强凌弱”行为的危害性是不容低估的。有的学生书包、衣服等被撕破,有的课本或学习用具不翼而飞甚至被损坏;有的手、面部等处被弄成明显的伤痕,使得有些“弱者”因恐惧而逃学;有的所谓“强者”因出手太重,将对方弄得骨断筋折,给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之间造成许多矛盾,给学校和教师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9.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上,我们时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小栏目":你知道吗?"对于这个内容,我们许多教师因其内容简单或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这项内容通常就被"简略"甚至"忽略"了。学生是敏感的,老师的忽略和大意学生是有察  相似文献   

20.
你的记性好吗?让我们来玩寻宝游戏吧!看看你的 记忆力有多好!假设你是一位探险家,到太平洋的荒岛 上寻宝,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发现四扇门,你感觉哪一 扇门里藏着宝藏? 1、雕花双扇金属门 2、陈旧的双扇木门 3、沉重的单扇石门 4、模糊的玻璃门 选1:你对发生的事记得快,但忘得更快。比如昨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