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化分层理论,结合尧文化,对晋南威风锣鼓的乡土文化和历史变迁进行研究,并进行分层阐释。结果表明:在物质层面,晋南威风锣鼓的发展迎合历史规律,恪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在制度层面,晋南威风锣鼓融于礼制,人们产生的地区文化认同簇生道德规范;在行为层面,晋南威风锣鼓大开大合的动作风格彰显了奋勇直前、不畏艰难的民族风范;在精神层面,晋南威风锣鼓承载着尧文化的核心和合精神和正义精神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选取河东民俗绛州锣鼓与稷山高台花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者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进行考证梳理,从体育文化的角度,诠释其蕴涵的体育文化价值,以期实现河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外交流与传播,为晋鼓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佐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随着其定义的出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简要揭示永新盾牌舞的起源、表演形式,挖掘永新盾牌舞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价值,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临汾市民俗体育项目"威风锣鼓"的起源入手,探析了威风锣鼓的地域性、历史性、节日依附性特征,得出其具有健身娱乐、教育和表演的功能,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对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受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为此建立宣传机制及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间体育活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对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河南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主要以传统武术、民俗社火、表演艺术类项目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标志性、继承与变异性、强身健体性、表演趣味性等特点;保护开发中存在着项目种类单一、缺乏保护资金的投入、缺乏理论研究、缺乏传承人和专业技术保护人员、没有形成中原体育非物质文化产业群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国内已发表的有关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认为:(1)基础理论研究欠缺;(2)研究方法单一,传统体育功能价值的挖掘匮乏;(3)跨民族研究单一等问题及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1)从民族传统体育的衍生、传承和嬗变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2)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尤其以田野考察法为实证研究的根本;(3)多关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利用和现代传承路径,加大地域范围的研究,并更多从法律和对传承人培养的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地域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三类,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俗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俗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与民俗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但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分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申报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有杰出传承人的确定、发展时空性、文化价值、普世价值、保持原生态几方面,只有在这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才能够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11.
在全民健身理念下,挖掘忻州挑椅舞的体育文化价值是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忻州挑椅舞的起源、表演形式、体育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忻州挑椅舞是一项集音乐、技艺性、表演于一体的民间舞蹈项目,它源于古代兵戎文化,依附于敬神祈福、节庆民俗活动,具有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强健身心、推动体育旅游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等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积极响应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推广工作,促进我国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断推动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和以史为鉴的指导思想下,从我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基本现实出发,剖析蹴鞠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身演变等因素对蹴鞠兴衰发展的影响,旨在为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并据此启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要:以史为镜,与时俱进,正视时代发展;加强基本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注重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明确政策法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等.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能够见证历史发展之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蕴含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下,江苏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更是制定了资源开发措施。但是,因为受到的制约因素颇多,致使资源的开发还受到了很大局限。基于此,本文以江苏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制定了具有较强可行性的产业化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邹学亮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12-1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的总和。它不仅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从非遗视角就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探讨和分析,先从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情况为出发点进行介绍,然后剖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的方法策略,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重新引发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和期待,最终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一定的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民俗体育引进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强调发展农村学校体育事业,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形成,以及保护和发展民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凸显出遗产的“非物质性”,要体现出保护对象和内容的社会价值,要对遗产进行合理的运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启示,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保护的路径:(1)构建分级保护体系;(2)建立资料数据库;(3)加强对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中人的保护与培养;(4)营造民俗体育传统氛围。  相似文献   

18.
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含义对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归属进行了分析,理清了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对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文化传承的原生态性、经济和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久远,并且在历史一定时期和不同传承方式上有较高的代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晋南社火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分布区域广泛,了解和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是锣鼓、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较为普及的项目;而被认为有可能消失的是转灯、麒麟舞、人熊舞、蛤蚌舞、甩杆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项目.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社火民俗体育传播和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对民俗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状况.晋南民众参加社火民俗体育的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制约晋南社火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俗体育了解不够、政府组织乏力、民俗体育后继乏人等.建议加强社火民俗体育的调研、组织、领导和管理,使社火民俗体育进教材、入课堂,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相似文献   

20.
王常安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96-1098
为了解地域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成因与特征,运用大量文献资料法,例证法、实地考察等方法以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进行研究。陕西秦岭地区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地域文化是一种互动关系,其项目以地理环境为根据可以划分3类,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畏神与图腾崇拜思想特征、展现出武舞文化特征、蕴含着健身性与娱乐性特征。由于现代文化冲击、传承人更替等原因致使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处于濒危状态,建立宣传机制,建立研究机构,逐渐把民间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加大表演与竞赛力度,给予民间体育活动以新的活力等是传承与发展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