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生儿育女,为人父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顺理成章的平常事。尽管这样,相信每一位父母都会把“爸爸”、“妈妈”看作一生最神圣不可替代的称号。新生的婴儿为父母带来了创造生命的巨大喜悦,也给他们带来了将幼小生命抚育成人的沉重而神圣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爱和照顾,是一种本能。没有谁不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愉快、成功。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使为人父母者仅仅靠天性所赋予的爱去关心、照料下一代已远远不够。卢梭有一句名言:带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人类的父母与动物的父母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扮演多种角色,这几年父母这一角色的“戏份”似乎越来越重,“扮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父母们都想做最好的父母,却对何为最好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3.
张淑伟 《山东教育》2014,(7):128-128
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相当重要。父母说一句话,孩子记一辈子,会影响终生。从小,我父母就对我讲,“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句话,我一辈子都受益。也一直在努力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4.
不妨做个“窝囊父母”张景浩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意思是说:父母英雄子女一定错不了。实际看来,这种观点大错特谬。自古以来,虎父犬子现象屡屡重现。千古一帝秦始皇生了一个败家子儿胡亥;雄才大略的汉高祖养了一个窝囊废刘盈;英明果断的唐太宗后人阴盛阳衰;叱咤...  相似文献   

5.
<正>“人只要肯吃苦,能持之以恒地付出,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儿子,你说什么?”餐(cān)桌上,马灿天的一番话语让父母一时惊得目瞪口呆。回族男孩马灿天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在班级里,他品学兼(jiān)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家里,他尊(zūn)老爱幼,是父母的好帮手。平时,父母下班很晚,他和弟弟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天,他俩放学刚到家,小灿天放下书包就开始行动:“弟弟,咱俩把客厅地面拖出来。”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的未来发展,藏在父母的思维方式里!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做“60分”父母,成为会表扬孩子的人,是培养成长型思维,为孩子成长赋能的关键,也是智慧父母一生的修炼!“我讲了这么多遍,你怎么总也不开窍呢?脑筋这么死,看来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爸爸妈妈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我看你这辈子就只会这样,没有什么改变和出息了!”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因此,在美国最常用于孩子身上的一个词就是“尊重”———尊重孩子的观点、选择以及要求。当然,如果尊重变成放纵,对孩子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有原则的。他们虽不勉强孩子做什么,但会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在美国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果真如此。美国父母…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资格,资格只有通过争取才能得来。父母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成功地赢得了这一资格,而父母资格的合格性与其说是由父母的身份、地位等决定的,毋宁说由父母自身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所决定。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就要对自己的资格进行审视。什么是父母的资格?父母的资格问题实质上就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合理性或正义性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不是“你”是不是,而是说“你”配不配充当父母这一角色的问题。这一问题之根本,就在于对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9.
勇赫 《母婴世界》2014,(8):20-21
在《孩子独立“靠”父母》中,我讲过父母能给我们孩子做些什么,包括组织亲子阅读、亲子运动、家庭圆桌会议等,其实,我们的孩子们也在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我的同事曾向我讲到一个让她很感动的案例。她和老公吵架了,老公在一边生着闷气,她在另一边伤心抽泣。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年轻人经常听父母说“等你们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颇为不解。一天,父母一早要他一块去地里刨地,年轻人嫌刨地累,撒谎说自己有点急事就出去了。在路上游荡了不久,他遇到一位高人,便向高人求教:“为什么父母老爱对我说‘等你们做了父母就知道了’这句话,而现在的我和父母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1.
“敬业爱生的好老师、教子 有方的好父母”的“双评”活动, 是我校加强家校沟通,促教师、 父母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评选“敬业爱生的好老师” 活动已开展了10届。在开展这一 活动时,我们坚持按以下6步进 行:1.动员:召开全校学生动员 会,公布并下发评选条件,号召 全校学生及其父母积极参与;2. 投票选举:每学期末进行投票选 举。选票提前发给父母并欢迎父 母写出宝贵意见,然后学校在开 会当天设投票箱,让父母直接投 票,以解除父母顾虑,使评选更 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有的父母 由于家长会那天未来得及投票还 特地找到学…  相似文献   

12.
当谈到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教育我……”也正是每个人都有接受家庭教育的生活经历,当自己做父母的时候,几乎不用培训,都会对怎样做父母的知识和技能略知一二。这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是个顽皮孩子的时候,就观察和习得了做父母的奥秘,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用于20多年以后自己做父母的教育实践中,可见,做父母的观念和方法是可以“遗传”的。家庭教育经历成为孩子的一个“基因”未成年子女在组成自己的小家庭之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前家庭期。从孩子出生到法定结婚年龄长…  相似文献   

13.
年轻父母可以做自己的梦,但万万不可让孩子或者别的什么人来圆自己的梦。父母一旦把孩子看做自己的梦,孩子便应该是完美无瑕,孩子便应该不折不扣地实现父母为其设计的目标,否则,父母便认为孩子回报自己的只是失望。事实上,父母的这个梦是很难实现的。尽管孩子都是好孩子,但由于潜能和后天环境等原因,孩子们的起跑点和终极目标不可能都在一条线上,而这并不妨碍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经过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成就事业。遗憾的是,我们不少父母总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的梦,幻想自己可以给孩子完美的一生,甚至把孩子的“最佳”发展看做是罩在父母头…  相似文献   

14.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15.
失职的父母     
<正>在怎样的时代浪潮下,父母都有共同的失职之处,那就是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将自己的所历经的烦恼和遗憾一一转嫁给下一代。时常在想,每一个生命一开始都是不幸运的,因为他不可以选择是否要来到这个世界,更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而此后,一些人的际遇令人歆羡,更多人的生活是辛酸惨淡的,这些都由不得生命个体去选择。我始终认为,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仅是将孩子生下来,养大的过程,其内容应当丰富得多。首先,在怀育孩子之前,应当确保自己充分具备做父母的心理准备,斟酌自己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这些观念、方法、能力,就构成了父母的教育素质。只有那些具备家长教育素质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父母。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09,(4):4-4
“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全社会的教育素养都需要提高,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教育素养。中国教育,应从父母抓起。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就开始做父母,就像没有上过正式驾校就开车上路……我们正尝试建立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摘编自《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我们每个身为父母、渴望子女成功的人,都希望提高孩子的素质,其实,首先应该提高父母与教师的素质。父母、教师的素质,其实就是“前素质教育”。这种前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一个人从他(她)做了父亲(母亲)起,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欠儿女们什么?”美国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表现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的儿女摩托车或小汽车,不欠他们去欧洲的旅游费用。做父母的不一定要供他们的儿女上大学,借贷的方法和奖学金的种类是很多的。儿女结婚后,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用分期付款的办法买房子首次该村的钱,也没有给儿女照看孩子的义务。无论做父母的多么有钱,他们也不欠儿女一份遗产。父母所欠儿女的是坚定不移的指导和始终如一的约束,他们的主要义务之一是要让孩子们懂得自身的价值、自信和自重。做父母的有责任使儿女对他们身体的变化感到轻松自在…  相似文献   

20.
说起“研究”,很多父母以为那是科学研究人员 的事,其实每一个合格的父母都应当是一个 研究者。您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 是您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在 不断出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正如医 生面对一个病人时,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为病人仔细检 查身体;努力寻找病因,然后对症治疗一样,当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要通过观察.询问、反思自己的教育来查找原因。这个过程就是研究。 本期《赏识教育五步曲》一文的作者周弘,就是一个善于研究的父亲。面对自己的聋女,他没有悲观、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