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石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4)
具体作家创作的现代性研究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沈从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一位独特作家,其创作的现代性研究更是受人关注.无论是强调其创作现代性的研究,还是认定其创作反现代性的言论,既丰富了现代性这一学术概念,也促进了学界对沈从文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刘晗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4):28-31
沈从文在对待现代性的姿态上具有双重性 ,表现在创作上 :一方面它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引进现代性来改造之 ;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性有着一种预警和价值设防。一方面呼唤现代性 ,一方面又对现代性内部功能的相互僭越而导致的人性异化表示抵抗。由此 ,沈从文的创作便呈现审美现代性的意义维度。 相似文献
3.
赵菊丽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6):47-50
伴随着革命的震荡与政治的变迁,中国文化开始了与世界的对话。在被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权威遭遇了沉重的失落。乡下人沈从文对文学理想的坚守,正是基于对现代性的双重维度的思考,并从中承载了改造人性的信仰。他作品中的现代性看似恍惚暧昧,实则站在了中国新文学的大合唱当中,回应着世界。 相似文献
4.
陈安利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62-65
文学思潮中的浪漫主义,其总的精神指向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的探求.是“现代性”的自我批判。从哲学、美学的视点出发,沈从文的美学追求与写作实践趋近、隶属于欧洲思潮运动中的相对纯正的浪漫主义,但内在不乏东方式浪漫主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结合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及部分作品,试图从生活、生命、永恒三个方面思考,探讨他的审美现代性:对纯真生活的喜爱和对现代文明的质疑、对生命的礼赞与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对永恒的玄思.在精神与价值的重建中,沈从文采取了审美化策略对处在主流的城市日常生活惯例进行颠覆,体现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具有乡村与都市双栖生活的阅历。他从遥远的湘西流寓到北京,表明他本身就有着现代性企求。他漂泊在都市,思想上、情感上却无法融入现代都市生活,在现代都市里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他常常以“乡下人”、“乡巴佬”自居并以此为视角反思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即体现了非都市而赞湘西(农村)的反思现代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8.
“希腊神庙”是沈从文理想的栖息之所,在“边缘身份”意识的导向下,沈从文完成了对“湘西生命”的展现和对“希腊神庙”建构的思考。在现代文明的渗透和自身缺陷的“共谋”下,诗化的湘西生命由“常”到“变”,沈从文开启了现代之思:重造经典,对理想的民族人格进行冥想。他把目光投向了湘西自然的生命形态。这种寻找生命之根的意识是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一种想像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艳芬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4):70-71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湘西为背景,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湘西呈现的落后愚昧,他希望能有所改变,想在改变中寻求湘西未来的命运,但又怕现代文明的输入会导致湘西世界中自然人性的堕落。沈从文是独特的,他既追求现代性同时又反抗现代性,在看到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又指出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在看到现代文明的先进时又能指出其存在带来的弊病。本文试从《萧萧》这部作品来分析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李育红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79
审美主义是现代社会思想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日益严重和普遍的过高估价审美和艺术的价值和功能的思想和倾向。近年来,中外学者在现代性视野中从各个角度对审美主义问题做了批判性审理。包括从现代生活质态、审美现代性、意识形态、现代自我等各个角度对现代审美主义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11.
论沈从文的自然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92-98
沈从文在“知人而论世”的人学理念中吸纳现代科学人道主义思想,以原态“自然人”形象展示出人性的“生物”形式与“生命”神性双重积极意义;其人性模式渗透调合一致的灵肉观念与张扬的生命意志力量.以“爱与美”宗教性的博爱情怀和无私互助协作劳动的“桃花源”社会模式作为现代社会文明意义的重要考量;通过自然与文化的现代思瓣来关怀现代人的人性活力与生命神异化状况,使人性在文化的现代批判中洋溢着现实关怀与人本终极关怀完整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赵欣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4):51-53
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湘西边陲小镇自然和人生形式的边城小说,与沉落的都市世界相对照,希求以和谐自然的湘西社会作为未来理想社会的参照,实现其重塑民族经典的伟大梦想.浓重的湘西文化色彩使他一直不曾被都市文明完全同化,那深刻的童年记忆与现实中的一切形成鲜明对照.怀着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乡下人心理上的优势,沈从文以他那特有的重直觉重感悟的独特思维方式构筑起一个理想的乡土世界,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体验,孤独天性和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使得他形成一种独特的幽暗意识。通过对人性的正视和文学书写,沈从文力图改善人性,提倡美与爱,重造"神性—原欲—人性"三位一体的"神"。这种努力使得他获得了与世界文学对话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邢建勇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72-74
水崇拜是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古代先民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产生了种种水神灵化幻想 ,文化先哲以水为喻阐发宇宙自然之道和人生哲理 ,中国水文化的意蕴异常丰富。独特而丰富的“水乡”人生经历和审美意趣 ,使沈从文对水的精深之义有独到的体悟 ,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个性 ,成为他书写人生的重要参照体系。从创作题材 ,到文本隐喻 ,到语言审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贯穿着水的精灵。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 ,是深入挖掘其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文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3):55-61
沈从的创伤关注着湘西都市民众生存的现实状况、生命形式和精神维度,于苦难的社会人事的描绘中渗透出对人生急切的变革和坚韧的抗争精神。他在客观性现实探求中融合了理想与梦幻的精神模式,创造出本特殊的心灵真实而给予现实人类生命意义上温暖的情感性慰藉;对现实理性的救赎包涵着作家对人类特殊的责任、宽厚的博爱和永恒的理想精神的追求,其作品在“完美的真实”里呈现出深远现代意识的自由信念。 相似文献
16.
余新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67-70
“现代性”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进步、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后果,如吉登斯所说的“断裂”和弗洛伊德所说的“文明的代价”。韦伯则认为现代艺术(包括文学)具有对这种后果进行“救赎”的功能。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正是通过对湘西世界美好人性和健康自然的生命的揭示,来达到对他的都市小说中暴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的进行“救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张玲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4(1):32-34
通过沈从对人生、“生命”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论述沈从关于学表现人性,表现对“生命的明悟”这一基本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李焕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22-123
沈从文先生的湘西小说,塑造的人物没有扭捏造作之态,处处彰显着真真实实的人性。他们活的胆大包天,痛快淋漓;原始生命力强劲剽悍,无拘无束。同时,作者把乡民的生活放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去拓展,即使被扭曲的灵魂里也显现出诸如爱情、友谊、勇敢、勤劳等情感和道德美的光芒,辉耀出质朴的人性美、人情美的理想生命形态。这一切,表现了沈从文对人性理想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