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胜喜 《钓鱼》2014,(18):53-53
快鱼(鳓鱼),顾名思义,是水中一种游动速度快于其他鱼类的一种另类.这种鱼儿个体不会大,数量也不会多,但肉质鲜美,令人食后久久难以忘怀,笔者曾经有幸钓过这种鱼儿,也一饱口福.  相似文献   

2.
山西陶为群来信称:参加垂钓已经4年,对制作钓饵方面进行过钻研,也有一些经验。可上鱼情况不稳定,时好时坏,虽用同样的钓饵,好时达到夺冠的水平,可有时就是钓不上鱼来。难道鱼的胃口经常会变,或者是气候及别的原因所致,求答。陶君所谈的问题,还有其他几位钓友也提及:对同样的钓饵,为什么效果会时好时坏。我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垂钓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鱼儿也因条件的变化改变了胃口,而钓手却仍使用一成不变的钓饵,鱼儿自不会上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垂钓时各种可变的因素很多,任何一种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传统钓法的最大缺点就是钓饵卧底,鱼儿不易看见以及铅坠距钓饵太近,不便鱼儿吃食(也受惊吓)。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采用“捶竿仿生”法,效果很好。具体操作:采用长竿短线钓法,把鱼竿置放于架竿上,右手半握拳,每隔半分钟左右,轻捶握竿处一次,每轻捶一次,竿尖即上下抖动数次,钓饵在水中亦随之上下跳动数次,鱼儿看见误以为是“活物”活动,随即追食上当。这种钓法是依据鱼儿喜欢追食活物的习性而模拟的一种仿生法。捶竿仿生来钓鱼@黄仰萱!北京  相似文献   

4.
钓草窝     
在野外钓鱼,有一年四季不离草之说。春季的水草是鱼儿的产床;夏秋季节的水草是鱼儿的避暑胜地,又是躲避敌害的地方、获取食物的天然大餐厅和吸氧的氧吧;冬季的水草较少,有限的水草又成为部分鱼儿的温室。所以,钓友们一年四季选择草窝作钓点,一般是不会失望的。  相似文献   

5.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是一名痴迷的钓鱼爱好者。有一次,他在钓鱼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儿在咬钩之后,往往会因为刺痛而拼命地挣扎。可它越是挣扎,鱼钩就会扎得越紧,越难以挣脱。就算咬钩的鱼儿后来侥幸逃脱了,那枚鱼钩也不会从它的嘴里掉下来,而是一直留在嘴上。所以很  相似文献   

6.
梁毅 《钓鱼》2004,(1):22-22
山西地处华北,气候四季分明。由于近来气温由暖向凉转换,水温较低,鱼儿很少觅食。所以,最近几次出钓都很少有满意的收获。难道在这种情况下垂钓真的就一筹莫展了吗,我决心寻找新的对策不久前的一次施钓中,由于我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技法,居然在一个鱼儿十分刁猾的陈年老塘中“大获丰收”。令我兴奋之余,我也产生了一种冲动:将我这种“奇特”的招术赶紧写出来,供其他的钓友们参考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几位鱼类专家做过有趣的试验。在一个放养了罗非鱼、鲤鱼、草鱼等十多种鱼的水池边,他们先用鱼钩把水池里的鱼尽可能多地钓出,然后加上标记放回水池,接着再次垂钓……如此重复三次后,他们发现第一次就上钩的鱼儿中,第二、三次继续上钩的高达百分之六十。这意味着,鱼儿并不会“吃一堑,长一智”。看来鱼儿是否易上钩与其本身的“素质”息息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易上钩的鱼儿往往食欲旺盛,反应灵敏,体力充沛,一见食物便奋不顾  相似文献   

8.
王永贵 《垂钓》2002,2(4):30-31
没有鱼饵,有再好的钓具,也无从钓鱼。有了鱼饵,没有正确的方法,鱼儿也不会乖乖上钩。怎样选择对路的鱼饵?怎样抓住鱼儿的喜好?又怎样在比赛中发挥饵料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游云  木子 《中国钓鱼》2023,(11):44-45
<正>深秋到初冬的这个阶段,虽然天气已经开始比较冷了,但是气温还不至于太低,当然鱼情肯定会同夏秋时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出钓天气的选择上就非常重要。钓友们需要记住:以下几种天气,鱼儿大概率不开口。一、降温天只要遇上降温天气,鱼儿往往是不开口的,因为水温变化较大,导致鱼暂时无法适应。鱼的主要精力都在调节体温以适应水温变化上了,也就暂时不会进食。  相似文献   

10.
郁文生 《钓鱼》2008,(5):27-28
尽管全球变暖是世界性的“趋势”,但是在某一地域,某一时段并非不会有强冷空气侵袭,如2008年临近春节时,我国南方多省遭遇罕见的冰雪天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春天尤其初春仍是乍暖还寒时节。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层刚开始溶化,水温大多在15℃以下,在低水温中度过了漫长冬季的鱼儿结束了冬眠,重新感受大自然全新的气息。但这时的鱼儿由于长期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对外界形势不甚了解,其生活习性还不太适应,此时垂钓就会发现鱼儿有如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博斯腾湖位于我国大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中栖息着珍贵的鸟类,水中游弋着数不清的鱼儿。即便到了冬季,冰下的鱼儿也不会辜负钓鱼人的愿望。1998年2月底,我在博湖过足了冰钓瘾,现在想起来还兴奋得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12.
薛志成 《钓鱼》2012,(19):46-46
突发奇想,我把鱼儿爱吃的上乘饵做成汤圆,十斤八斤的大鲤纷纷跃水而来,不怪鱼儿贪吃,而是这汤圆实在好吃。有一天,我在吃汤圆时,突然有一种奇想,能不能给鱼儿吃汤圆呢?用商品做汤圆的馅,效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13.
王靖 《中国钓鱼》2001,(11):24-24
古语云:“如鱼得水。”此言证明了鱼儿是离不开水的,只有鱼儿借助于水才能生存,才能畅游和繁殖,本人对“呛水”一说持绝对的否定态度,此举为画蛇添足是也。 要说明为何持否定态度,让我们先从鱼儿在水中的呼吸说起。鱼的呼吸器官主要是由嘴、口腔、鳃叶及鳃叶上的血管组成。鱼儿在其鳃上能分泌一种黏液,并黏附于鳃叶上,鱼儿在水中呼吸时,先由嘴把水吸入口腔,当水流  相似文献   

14.
刘莫 《垂钓》2004,(4):43-43
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鱼类诱食剂:它没有香味,不依赖于鱼儿的嗅觉以及饥饿程度,也不局限于某个水层的鱼儿。  相似文献   

15.
赵玉堂 《垂钓》2009,(9):37-37
在流水水域使用串钩垂钓,由于水流作用使钓点很难确定,定点打窝更是难以实施。水下缺乏诱饵,鱼儿就不会在此逗留。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野钓选位     
陈中春  郭红明 《钓鱼》2008,(7):42-43
手竿传统野钓位置的选择,可根据以下三方面的情况来考虑确定。一、识水体辨风向所谓水体,是指钓场水面与地貌构成的平面图形。这种水体,又分静水和流水两种。静水的湖泊、水库、池塘,鱼儿喜欢在弯弯曲曲的岸边生活。这是因为自然浮游生植物容易在弯道处的水体里滞留,食料比较充足。大风时,受到的影响比开阔地小,水体相对稳定,鱼儿有安全之感。  相似文献   

17.
垂钓心境     
白雪 《钓鱼》2011,(22):1-1
立在塘边,看别人钓鱼是一种享受。垂钓者的姿态各异,性情不同,如果细心,可以从他们的神态里感觉出各自的心境。 有些专门为鱼而钓,这些人大多神情专注,沉默寡言,眼睛盯住漂儿,不放过一丝鱼儿咬钩的迹象。他们钓到鱼,即使是很大的一条,也不会惊讶,只是从容不迫地把鱼从钩上摘下来,装进护里,又细心整理好鱼饵,重新抛钩,稳稳地保持一种姿态,抛完钩一动不动像雕塑一样。  相似文献   

18.
阿歆 《中国钓鱼》2006,(4):23-23
一、春钓雨雾 华南地区春季多雨,但以小雨为主,漾漾细雨,绵绵不绝,不会导致气温大幅度下降,反而能改善水质,增加水中溶氧量;同时岸上的一些草籽、小虫也随着雨水源源流入水塘,使得水色由清变浊,吸引鱼儿靠近岸边觅食而不会被岸上的人影、竿影所惊动。  相似文献   

19.
朱俊芝 《钓鱼》2013,(1):27-29
我国华北地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冰封大地。许多钓鱼人难耐这寒冷的季节,刀枪入库,不再出钓。但我依旧执著施钓于诸多水库之间,现在把我积累的一些水库冬钓鲫的经验和大家共同分享。一、钓点选择重在"找"水中的鱼儿为变温性动物,对水温十分敏感。冬季气温在0度以下,水温在5度以下时,鱼儿大都不再进食,进入冬眠期,并选择合适的窝点越冬。这时,只有耐寒强,并处在半冬眠状态中的小杂鱼、鲫鱼还在觅食。因而,"水中鱼儿到处跑,就看你会找不会找。"春、夏、秋季节是鱼找饵,而冬季则是饵找鱼。那么,冬季哪些钓点适宜垂钓呢?  相似文献   

20.
陕西苏珊同志问:鱼的行动受 什么支配,要是能找到这种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不就可以很容易地将鱼调动起来,这对垂钓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我觉得这问题提得非常有意思。如果找到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钓鱼的确容易多了。 其实,寻找支配鱼儿行动的办法并不神秘,许多钓友都知道,并且在垂钓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办法去找鱼。那么支配鱼儿行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简单地回答,就是水温、水中含氧和食物。鱼儿对这三者是绝对服从,有人戏称“这是调动鱼儿行动的三支‘金批令箭’”。 下面就这三方面作些探讨,与钓友共商垂钓对策。 水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