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尽管在教学主体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存在各种分歧。但教育理论界似乎已基本上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坚持以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或“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我认为,这种观点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的统一问题上,尽管较之以往有所深入,但仍然有商榷之处。其一,它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导致把同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关系加以分裂,而仅仅理解为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其二,由于割裂了同一过程的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2.
朱肃霞 《上海教育》2022,(13):63-64
<正>“教与学共在”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原点观的一个重要立场。站在教育原点角度看陶行知的“教与学共在”,有两个层面:首先是教与学活动双方(师与生)教与学共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其次是教与学活动个体方“教”与“学”的共在,即在单一个体上统一:教师需要一面教、一面学,学生也需要一面学、一面教。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客观存在的“场域”,“场域”是否真实存在,依据的是教与学是否互动起来。那些只有教与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互动发生的“教管教”和“学管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在。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学规律之一是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就是说教与学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做为教师不仅要下苦功夫研究“教”的规律,而且要认真研究“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主体和客体两个搋念的外延和内涵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论述历史教学的不同阶段里救师与学生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为主导,学是主体”的命题是正确的;无论从全局从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分阶段看,教与学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统一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与学关系的实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师与教学生两个积极性把历史学搞好。  相似文献   

5.
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人们至少在三种不同意义上使用“教学”一词:一是教学即教授;二是教学即学生的学;三是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显然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概念是以第三种观点为其共识。然而即使把“教学理解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还存在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如果我们把“教与学相互割裂、相互分离”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一层面,“教与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作为第二层面,那么“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可以作为教与学关系的第三个层面。本文将要更进一步提出第四个层面的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之所以要确立教…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心论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何者为中心的理论。其发展轨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继而发展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伴随教学过程中的始终,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一个不可分离统一整合体,只有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和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时刻交互作用影响,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对话”,形成班级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学在总体目标上,要认真坚持“三个有助于”的标准,即有助于培养合格人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具体运用上,要注意遵循“三个统一”的原则,即已知内容与未知内容的统一,倡导理论与采用理论的统一,认识结果与认识过程的统一。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地解决“什么是教学”及“怎样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陶行知就曾对“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学合一”的精辟论述.构建学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统一整体.教师的有效“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达到“以教导学”.反之,学生的深刻“学”是为了推进教师的深入“教”,达到“以学促教”,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教学共赢”的目标追求.众所周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主体实际、教材内容要义等因素,确定好“教”的策略.通过“以教导学、以教引学”等指导活动,讲解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学生主体在此进程中,积极呼应,配合策应教学活动,深入参与师生互动、探知分析数学知识、问题活动.高中生学习习惯逐步树立,学习要求逐步提升,需要教师“拿捏”好教与学之间关系,做到“教学合一”.本人现对“教学合一”理念在三角恒等变换章节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自身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要教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要坚持教与信的统一,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要坚持教与学的统一,提高驾驭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能力;要坚持教与做的统一,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向新型的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转变。互动式教学要求教与学的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善教”、“乐学”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想教育境界,它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和谐统一的精髓内涵,对于促使学生正视人生价值、重视生命存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应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我们坚持主导与主体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把“灌输型”教学转变为“导学型”教学。具体做法是:1.教师由主讲、主问改变为主导。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去猎取知识。在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对于思政教育来说,坚持“显隐统一论”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显隐统一论”的内涵拓展、理论渊源、现实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内涵拓展注重探究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教育理念、主题和途径上相统一;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先进教育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思政教育观等;现实建构包括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优势互补、整合融通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的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确实,要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最优结构。因此,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统一。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称为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基本的问题。有的教师只凭知识进行教学———充当教材或教案的搬运工。教师把教材奉为金科玉律,照本宣科,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与学是同一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互为依存的层面,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要落实“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标,需要“学”的密切配合且积极参与,古人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培,又从而律之;平善学者,师劳而功半,又从而然之.”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5.
教与学正在走向统一,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以学替教的倾向。从历史上看,教与学一直都是相对独立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更注重学,西方古代更注重教。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由教转向学。教的不断弱化与退让,可能造成的风险是使教的概念名存实亡,教的实践活动备受困扰,教与学的关系也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从现象学角度看教与学的关系共有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发生过程。由此,带给教与学的实践启示是注重教的独立性地位和独特性价值,使教与学的关系超越单一的统一,走向和而不同的“和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去多是研究“怎么教”,对“怎样学”研究甚少.当前,深入进行教学改革,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怎样学”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我们认为,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法指导的重点.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提出的要“教发现,教  相似文献   

17.
教和学的关系作为教育中最基本关系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非对称关系。教-学关系的二元对立论、交互共生论、统一论、辩证论把教和学置于主客体、因果性、封闭性的对称关系之中,需要对此进行否定辩证法批判。在中国教育史上,教育重心钟摆于“教”和“学”之间,教-学关系不平衡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教-学关系是一种不断自我否定的不确定性发展过程和关系。基于“教的过程即教学事件”,教-学关系存在中断、停顿和维持等事件性特性。从学习的解蔽和自由来看,教-学关系具有探险性和独一性,存在启示、超越和责任等特性。总之,现代教-学关系必须坚持主体间平等、智力平等、话语民主等基本原则,在交往互动中接受他者的召唤,进行艰难的探索、试验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仅就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过程的一般教学法原则加以探讨。 一、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教与学的统一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一切教学活动和教育过程都是通过教与学的统一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探讨大学生思想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综合性人文社会学科,它的教学活动也必须遵循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统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这里提出来以就教于同仁。一、正确处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在中小学教育中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影响较大。然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存在的弊端。目前教育界吸收以上两种理论中的合理因素,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相统一的教育观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它的内涵,而且还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活动中,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之间是一对相互依存,统一于一体的关系。师生双主体论把培养和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看成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目标,把教与学的对立关系转化为师生互动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重视师与生主体共同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观念,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促进师生双主体的共同发展,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真正的、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发展学生主体地位的自觉性,重视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