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宇锋 《新闻实践》2007,(4):F0002-F0002
报纸美编需要懂新闻、尊重新闻,力求“新闻视觉化”。能否把图片最“适当”地用于版面是考验美编水平的关键。这里所说的“适当”是指对于不同图片的不同把握。下面是青年时报美编对于“新闻视觉化”操作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胡晓阳 《新闻世界》2013,(6):216-217
基于符号学中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意义变化,女性内衣的现实功能也随之从注重舒适转变为注重视觉。在现代视觉媒介的协助下,女性内衣最终完成了视觉功能的确立和转变。这也为具有男性性别符号特征的商品的视觉化运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的样板。本文以《维多利亚的秘密新品发布会》为例,分析女性内衣强调视觉功能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版式设计现在又称视觉化设计,是指在报纸版面上对新闻信息从视觉化的角度进行再加工.版式设计虽然只是平面媒体信息传播的辅助手段,却可以影响信息传播的质量.《今日美国》就是以其适应读图时代的版式设计增强了传播效果,一举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相似文献   

4.
周益 《声屏世界》2022,(1):110-111
Plog指以带有文字的图片形式记录日常生活.文章围绕Plog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流行现象,探讨其产生的视觉化社会及迷因文化背景,借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从表演角色、表演剧本和表演区域以及印象管理中的四种表演策略来探析视觉景观下Plog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5.
杨萍 《青年记者》2012,(11):38-3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报纸受到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夹击,巴菲特曾说:报业似乎进入了“漫长的衰落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延续报纸生命,挽回日益下滑的报纸发行量?报纸视觉化被提上议程. 阿莱斯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在当今都已经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这一社会被阿莱斯称为“图像时代”(Toward TheImge).从深层意义上来理解,“所谓图像时代,是指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经验都视觉化、形象化了”.  相似文献   

6.
本着重针对报纸对外报道2008北京奥运的视觉化运用和传播,从视觉化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入手.对各个组成部分如图片、字、广告、图标、颜色以及这些部分的综合编辑效果作一阐述。同时通过优秀的视觉化运用的范例,分析报纸的视觉化对传播起到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视觉文化传播语境即指以现代传播媒介为平台,文字、语言逐步视觉化的进程中带给传媒人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规定性、制约性的环境、氛围。在传媒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单位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在有限休闲时间内收获更多的快乐成为当今受众收视的主要目标。这也要求我们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做到全方位“透明”呈现:不仅要把资讯完整无误快捷得体地播报,  相似文献   

8.
汪岚 《编辑之友》2022,(8):76-84
当代“视觉转向”不仅让文本形式呈现多媒介“间性”交叉存在,也为“文本”的“观看”内容和“观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最突出的是“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的出现。两者既是“视觉转向”的产物,也为这种“转向”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对当代“视觉转向”下的新型文化文本“视觉化文本”与文本“视觉化”审美范式进行概念性归纳总结,并建构两者间的互动生成模式,从而对“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之间的阐发与遮蔽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孙强 《东南传播》2021,(2):6-10
智能化媒体时代,媒介技术与身体逐渐迈向一种共生共在的阶段。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智能化媒体时代的一种介质类型,从视觉性的维度去审视技术与身体的共在关系是值得探究的。具身视觉需以物质中介、实践交互、实践构成为概念的向度,从而考量媒介技术与身体性关系。虚拟现实技术的具身化视觉建立在:具身需要技术被看透,视觉意向的延展,视觉界域的限度,视觉经验感知的填补。而虚拟现实技术的视觉价值特性表现为视觉情境化,视觉再魅化,视觉含混性,视觉交互性。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漫画、电视、创意图片、短视频等视觉化尝试后,新闻评论正出现海报化新趋势。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画里有话》栏目的分析,发现评论视觉化表达主要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视觉要素,或以信息、或以观点、或以情感进行论证。视觉化表达提高了表达效率,推动了转发和分享,但表达的简单性又限制了内容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孔非 《新闻爱好者》2011,(18):156-157
作为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千百年来,报纸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处于强势电子媒体包围中的现代社会受众,已经习惯于丰富、逼真的视觉文化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报纸新闻及时从呆板、模式化的文字新闻中解脱出来,将新闻视觉化、形象化、生动化,以"悦读"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视觉化,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所谓新闻视觉化,就是在新闻操作过程中,通过采用一  相似文献   

12.
时下,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所谓的新闻娱乐化,即是指媒体以其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新闻娱乐化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主流的严肃新闻受到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亦有被颠覆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王奕 《新闻实践》2009,(1):43-44
本文所说的封面取其"狭义",即报刊与读者眼光首先接触的那一页.如今许多都市报的一版,也往往设计为"封面版".从视觉化表现的角度看,报刊封面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和色彩三大要素. 所谓视觉侵掠,按照笔者的理解,是指强势进入受众的视域,大肆掠夺受众的注意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或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22,(2)
数字技术为新闻的视觉表达提供可能,推动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本文采取生态化路径考察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趋势,以图像的观看、制作和传播三个动态过程为框架,系统性研究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化特征及其文化逻辑变革。本文提出,数字新闻生产的视觉转向带来视觉手段的重塑、新闻内容的"再媒介化"和渠道与模式的多元化,在新闻组织逻辑、叙事机制和思维方式方面,呈现出开放与透明、平等与个性以及直观与流动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图视绘     
梁津铭 《新闻实践》2012,(9):97-I0001
在这个信息海量以及生活快节奏的时代。新闻信息视觉化,能让读者快速、轻松、有趣地接受资讯。钱江晚报视觉中心每周一期的“图视绘”,已践行在新闻信息视觉化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世纪文学期刊视觉化转型看编辑策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我们进入了一个视觉化、影像化的社会。为了寻求新的出路,文学期刊进行了视觉化转型,并且随着影视的深度渗透而表现出强烈的影视趣味。这些新变化反映在编辑策略上主要表现为视觉元素的包装、视觉艺术栏目的设置、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以及对长篇小说的重新发掘,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人们把报纸、广播、电视分别称为“文学媒介”、“声音媒介”、“视觉媒介”。电视声像并茂,使人们获取同量的信息时要比广播和报纸舒适省力。一些新传播媒介更上一层楼,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加之有选择的自由,人们可以更舒适省力地获得信息。同是为了获取信息,人们自然更容易更乐于接受舒适省力的传播媒介。于是,“疏远活字”的倾向在日本日趋严重,日本报界就提出了“报道视觉化”、“版面视觉化”、“视觉化时代”等概念。视觉是辨别外界物体明暗和颜色特性的感觉。笔者以为,日本报人提出的“视觉化”中的“视觉”的语域同“视觉”一词的基本涵义并不完全吻合。但其用意不难理解,即提倡报纸的报道应该更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8.
丁嘉伟 《新闻世界》2013,(12):92-93
"疯狂猜图"是一个基于信息的视觉化传达的小游戏,虽然学界尚未对信息视觉化作出完整的定义,但可以从"信息图形"和"信息设计"两个概念出发了解信息视觉化的含义。本文试从传播学视角讨论游戏流行的深层原因,从游戏的图形图像出发,讨论了关于读图时代信息视觉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视觉中心意旨下的城市形象片出现了叙事方式雷同化、视觉审美落差化、感官体验失衡化等现实问题。现代城市形象片应深度开掘声音内容、创新宣传形式、拓展传播渠道,重组城市独特的声音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