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余卿 《新体育》2022,(8):102-103
粗大动作练习作为身体运动基本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先进行练习的一项基本身体运动,它直接影响今后身体活动能力,与幼儿健康状况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评分标准对我国5~6岁幼儿粗大动作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究5~6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运动潜力,为今后动作发展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究体育课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下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四年级学生基本动作技能的影响。以小学四年级5个班23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5×2的双因素实验设计,根据体育课采用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和不同累积中至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的实验实施方案,所有班共进行8周实验干预。结果发现:(1)体育课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对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体育课30%或50%MVPA累积时间下,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学生粗大动作技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其他班。相同运动负荷干预下,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女生改善情况好于男生。(2)30%MVPA累积时间班粗大动作技能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50%MVPA累积时间班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显著好于对照班。30%或50%MVPA累积时间和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班学生移动技能、持物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显著好于对照班学生。体育课MVPA累积时间越大,学生基本动作技能改善情况越好。结果表明:体育课采用学习目标定向教学法和50%MVPA累积时间对学生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0名幼儿进行气质类型和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测试,探讨3~6岁幼儿的气质类型与粗大动作发展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气质偏积极型的幼儿在粗大动作发展较好水平组的分布率较高,气质偏消极型的幼儿在粗大动作发展较差水平组的发生率较高;(2)两种气质类型幼儿在操作动作得分中存在差异,气质偏积极型幼儿的操作动作得分高于气质偏消极型的幼儿;(3)幼儿气质维度得分与粗大动作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此相关性在男、女幼儿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气质偏积极型幼儿的操作动作发展好于气质偏消极型的幼儿;(2)幼儿气质维度与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且此相关关系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结构,分清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层次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经过研究,构建了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提出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是运动逻辑学习。文章对此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方式,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与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组合,构成临时的运动逻辑进行教学,逐步过渡到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当前初中体育运动逻辑学习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结构,分清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层次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州增城中学邓若锋等老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以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目标设置与内容安排为例,对从动作符号学习到应用意义学习的内在结构进行诠释,这为大家提供了一种运动技能研究的新视野,对厘清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层次结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敬请广大读者高度关注,并对此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一、认识技能迁移的基本类型运动技能迁移是指已掌握运动技能对学习新运动技能的影响和作用,动作迁移理论经过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语言——运动迁移""两侧性运动迁移"和"运动——运动迁移"3类。其中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的为负迁移。在三年级侧向投掷垒球教学中,运用口诀"蹬—转—挥"引导学生体会正确的协调用力、感知身体连贯动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利用动作口诀能够使隐性的技能显性化,  相似文献   

8.
探讨幼儿足球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为干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提供依据。选取嘉兴市108名5~6岁幼儿为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2周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教学,2次*40min/周;对照组幼儿为静态性的课堂班级活动。干预前后采用PGMQS测量幼儿位移能力、操控能力及平衡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两组幼儿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①干预前,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②干预组和对照组幼儿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结果高于前测。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存在延长效应,但结构化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明显提高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因此建议抓牢幼儿早期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以动作发展为主线科学设计幼儿足球游戏活动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莹  唐丹 《体育教学》2024,(3):50-52
3~6岁是幼儿动作发展及基本的运动技能掌握的黄金时期,此时幼儿可以进行练习的基本动作包括走、跑、跳、投、爬、钻等内容。幼儿参与运动时,多采用游戏方式进行,因此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进行多方位的练习达到锻炼身体与提高能力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器材的投放与选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从便携式器材选用与游戏案例设计进行阐述,在设计教学案例中实现一物多玩,物尽其用,让幼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校体育》2020,(1):53-55
长期以来,幼儿园没有体育活动大纲,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指引,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与人类基本动作练习混淆不清,影响了幼儿身心的正常发育。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其中动作发展是健康领域的主要内容,动作发展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3~6岁又是基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南》提出了3~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但没有详细提出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指引,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发展幼儿身体的最佳动作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为了使幼儿园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健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的要求,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基于一般练习、球类练习和区域体育器材练习等不同的实践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等,本期主要探讨平衡能力的发展,下一期将重点关注灵敏性与协调能力的发展。敬请关注。同时也欢迎广大体育教师、幼儿体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研究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并积极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2020,(12):53-54
<正>教学应遵照每一个动作或技术都要为运动特性服务的"大运动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与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原理用得合理的教学([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2])。动作是运动项目的基础,动作学习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起点,相对于运动项目来说,动作学习实际上是被分解后的教学,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单个动作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体育师友》2019,(4):10-12
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啦啦操教学的真实场景,从热身与放松部分、主体部分、拓展部分以及体能练习部分的具体分析来探究如何以最佳方式达成啦啦操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不同运动技能层次结构,以技术动作的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身体练习体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突出"自我选择与学习",满足锻炼需要,达成"身体动作—动作技能—运动技能—知识技能"的升华;适时渗透锻炼知识,经历"想学—乐学—会学"的心理体验,领悟其运动技能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促进学生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我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等级、熟练程度与动作成分表现的现状,为儿童动作发展评估监测与运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4省市的11 480名3~10岁儿童进行基本运动技能测评,对其发展等级、掌握程度以及动作成分表现等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比较。结果 (1)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出现发展迟缓现象;(2)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熟练度普遍低于60%;(3)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动作成分失败率偏高;(4)中国儿童移动技能与操控技能发展失衡。结论 (1)中国儿童基本运动技能熟练度水平明显偏低,并出现发展迟缓现象,这可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不足潜在减少基本运动技能的习得机会有关;(2)中国儿童由于上下肢配合、肢体双侧协调以及肌肉骨骼发育薄弱,从而导致基本运动技能关键动作成分发育受阻,难以突破动作发展“熟练度障碍”的束缚;(3)中国儿童操控技能发展迟缓明显,导致移动技能与操控技能发展失衡,并成为影响个体青少年时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儿童少年的运动发展可以认为是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如幼儿从(睡觉或躺着时)翻身到扶着东西行走、独立行走,到能够攀登阶梯、滑滑梯、荡秋千等,这些与生活和游戏有关的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就叫做运动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孩子获得运动技能并不是想办到就能办到的。幼儿掌握爬行这个动作是幼儿自己发现新奇的东西,为了挨近它,并且想得到它,或者是为了寻求母亲而实现的。孩子玩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一)序列递进原则。运动能力的核心是运动技能,其沿着基本动作技能、过渡性动作技能、竞技运动技能,呈线性模式发展~([1])。如,立定跳远练习应建立在双脚落地缓冲和双脚跳跃、团身跳等练习的基础上,后一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应超越前一阶段。因此,教师需遵循技能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形成一条清晰、合理的技能序列主线。序列递进原则是教学内容间递进梯度划分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雪梅贵 《贵州体育科技》2004,(4):110-110,83
幼儿早操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和体能的有效手段,幼儿早操的编排要遵循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和幼儿生理、心理特点,选择编排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的成套动作进行教学,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1.运动教育模式本土化改造后可用于我国大班幼儿体育课2.运动教育模式能有效激发大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3.运动教育模式可提高大班幼儿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技能学习效果4.运动教育模式可提高大班幼儿素质教育,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建议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按照运动教育模式理论,设计科学、有效的幼儿园大班体育课。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成套的技术动作。这一学段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游戏化""趣味化"。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体育基本技术,是一个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小学段基本技术的梳理、游戏的设计、游戏的运用等的阐述,真正实现体育游戏为技术教学服务的目的,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身体活动严重不足,致使其动作发育迟缓,这种现象日益增多。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在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公共体育设备设施,加强对儿童动作发育的人文重视与环境营造。本文以动作发育迟缓儿童为实验对象,设计集“KDL幼儿运动课程、亲子运动嘉年华、动作发展成长空间”于一体,且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干预方案,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符合儿童动作发育规律的运动游戏,以此探讨运动游戏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改善效果。方法:对1名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跟踪,结合课堂行为表现、运动打卡日志和家长访谈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其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以其验证运动游戏缓解儿童发育迟缓的有效性。结论:(1)针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设计的运动游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儿童动作发育迟缓,促进其粗大肌肉动作和精细肌肉动作协调发展,尤其是移动技能、操控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2)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游戏干预,协同“学校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校体育》2021,(5):72-73
<正>跑是幼儿的一种基本的运动能力,但由于幼儿下肢力量薄弱,跑步姿势不正确,常常会出现摔倒现象。为了建立正确的跑步姿势、减少跑步产生的意外损伤,应加强幼儿的跑步姿势、奔跑能力,配合跑的团队游戏和竞赛游戏,培养幼儿的动作模式、体育精神和完善人格。笔者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根据人类动作模式发展规律,利用模仿动物的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从中建立该年龄段和运动水平阶段正确的跑的动作模式。本文主要以猎豹的跑步为主线,列举了不同时期猎豹应该进行的奔跑练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